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生活技能為基礎之國中學生預防藥物濫用追加教學介入成效研究
    (2010) 吳怡萱; Yi-Hsuan Wu
    本研究為針對接受過藥物濫用預防主教學的八年級學生設計之追加教學課程,並探討藥物濫用預防追加教學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以兩所立意選取的學校做為實驗分組的依據,三組研究對象皆為台北縣某兩所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共376人,其中實驗組為台北縣某國中八年學生,共124人;校內控制組為同校某國中八年級學生,共118人;校外控制組為台北縣另一所國中八年級學生,共134人。實驗組學生接受預防藥物濫用之追加教學介入,而校內控制組學生與校外控制組學生則接受一般健康教育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所設計之追加教學,實驗組學生在藥物濫用的知識、生活技能、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變項上,有顯著地進步。而本研究所設計之追加教學實驗組學生在藥物濫用的態度上,其調整後平均值較校內控制組與校外控制組高,亦有進步。 整體而言,本追加課程對於國中生預防藥物濫用上具有顯著地效果,可顯著降低學生計畫去使用藥物的行為。因此,建議未來可採取以生活技能為基礎之預防藥物濫用追加教學,以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之行為。
  • Item
    應用理論建構以3D虛擬實境教育介入對高中職特定對象學生防制濫用愷他命之成效
    (2017) 陳志哲; Chen, Chih-Che
    摘 要 本研究應用解構計畫行為理論為立論基礎,用以檢驗3VRD虛擬實境動畫為特色之教育介入,對高中職特定對象學生防制濫用愷他命之成效。此次研究對象,來自北臺灣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共8所高中職學生特定對象學生共220人,以3DVR虛擬實境動畫為特色的多媒體教育介入、結構式問卷,進行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2條路徑是直接影響(direct)的路徑:態度→行為意圖;主觀規範→行為意圖;3條為間接(indirect)影響路徑:知覺有用性→態度→行為意圖;知覺有用性→主觀規範→行為意圖;知覺有趣性→態度→行為意圖,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變項,可解釋行為意圖達91%的變異量(R2=.91,p<.05),證明此教育介入具有顯著成效。知覺有用性、知覺有趣性會透過態度及主觀規範影響行為意圖,顯示多媒體動畫教育介入,對於學生利用科技防制藥物濫用愷他命有顯著影響。學生對於以3DVR動畫為特色的多媒體創新教學,頗為認同,但同時也期待未來能設計浸潤式虛擬實境Head Mounted Display(HMD)的動畫,能有更真實的擬真效果。
  • Item
    應用敘事研究法探討參與藥物濫用防制活動之高關懷青少年生命經驗
    (2018) 陳玟宇; Chen, Wen-Yu
      本研究目的為應用敘事研究法詮釋高關懷青少年生命經驗的歷程,以了解高關懷青少年於事件的自我看法,分析影響藥物濫用防制因素之經驗連結,並且探究關懷青少年對於藥物濫用防制活動感受與需求,以期作為藥物濫用防制輔導方案之發展方向參考。   本研究對象為七位在某縣市學園所接收之高關懷青少年,並且曾經參加過學園所安排之藥物濫用防制活動與課程,透過分別與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敘說的方式,以更全面與深切的觀點,能以研究對象的角度去參透其想法。應用敘事研究法以「整體-內容」觀點,綜觀各研究對象生命經驗之時序性:進入學園前→學園生活→未來展望,作為訪談大綱架構。   研究結果為詮釋研究對象各階段事件的背景脈絡,並且分析與非法藥物相關之連結,研究總結方向為內在心理之轉化:(一)互動關係從缺失趨為穩定、(二)自我認同感從混淆至澄清、(三)自我情緒管控失衡至適應。行為之外在表露:(一)追尋認同感而引發仿效行為-培養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二)習得一技之長-尋獲生活的重心,冀望能透過本研究瞭解研究對象更為切實的想法以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