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大學生在不同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方法之學習成效–傳統教學法、翻轉教學法、虛擬實境教學法之比較
    (2022) 張育通; Chang, Yu-Tung
    本研究旨在透過傳統教學法、翻轉教學法、虛擬實境教學法等三種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方法,探究不同的介入方法對於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影響,包含相關學科知識、技術、對心肺復甦術的態度、及對旁人施救的意圖。傳統教學法是以當面講課及指導員實體指導操作,翻轉教學法是以「安妮學校心肺復甦術翻轉教學法」合併線上學科知識教學與指導員實體指導操作,虛擬實境教學法則是以「HTC 全虛擬實境心肺復甦術教學法」合併360影片教學與3D虛擬實境情境操作。本研究以準實驗設計方法立意取樣招募北部大學在學學生,隨機指派每梯次授課的教學法,並在介入前進行前測,介入完成當下、介入完成後第1個月進行後測。本研究有效樣本76人,接受傳統教學法介入23位、接受翻轉教學法介入30位、接受虛擬實境教學法介入23位。本研究重要結論與建議如下:一、 無論採用何種教育介入方法,其課程滿意度、態度與對旁人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學習成效等在第1次後測的結果皆高於前測,代表教育介入的成效與重要性確實存在。二、 實驗組所採用的2種新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之整體學習成效多無顯著差異,可以推論新式教學法「安妮學校心肺復甦術翻轉教學法」及「HTC 全虛擬實境心肺復甦術教學法」亦可與傳統教學法有相同的學習成效。三、 本研究得到受試者自評希望繼續教育的頻率是3個月,在實際執行面上每3個月進行完整課程是有困難,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若採短時間、容易接觸的模式是未來可以維持學習成效的方法之一。但仍需配合法規的鬆綁與系統的建置,讓一般民眾更便利的接收到複習提醒以及了解每次複習的成效。四、 在學習成效上因不同教學法無顯著差異,因此在疫情的影響,未來在急救教育的實施上也許可以嘗試採用翻轉教學或者虛擬實境教學等方式避免人員的群聚與接觸的機會,亦可達到相似的學習成效。五、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未來在實際推廣與學習成效的維持方面,若可以嘗試採用短時間、容易接觸的模式是未來可以維持學習成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全國可以統一建置心肺復甦術學習護照APP 登錄,完成既定訓練後即可獲得並登入系統了解學習紀錄與成效。
  • Item
    台南市某國中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之實證研究
    (2007) 陳欣宜; Chen, Hsin-Y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接受「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介入後,研究對象對CPR知識、CPR操作技能、健康信念認知、急救行為意向之改善情形,及影響急救行為意向之相關因素。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於台南市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立意取樣,徵得自願參與課程之學生,共121位,其中與父母一同學習者,為實驗組32位,其他無父母陪同學習者,為對照組89位。研究工具包括知識問卷、健康信念認知、急救行為意向量表,與技術考核表。所取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配對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史皮爾曼等級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在課程介入後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在教育介入後,知識和技術上有顯著進步。 2.健康信念認知部分,兩組後測成績無太大改變差異。 3.急救行為意向部分,實驗組之學生,在未來為他人施救的行為可能性較高。 4.有效性認知及障礙性認知與急救行為意向有高度相關。 5.在課程活動評價方面,研究對象與家長大多表示非常充實、有意義。 整體而言,親子共學心肺復甦術課程,能有效提高學習成效。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作為急救課程改善依據,建議未來能多舉辦相關活動,並在課程上應多練習施救勇氣態度的訓練與培養,以減少為他人施救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