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醫保健課程對於改善長者步態穩定成效之評估-以臺北市為例(2024) 黃建榮; Huang, Chien-Jung背景:臺北市老年人口比例全台最高,跌倒恐懼與行走步態被廣泛認為是導致老人跌倒的重要風險因子,但關於社區老年人步態參數的研究在臺灣相對有限。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社區老年人的跌倒恐懼與步態參數現況,並評估融入健康信念模式的中醫保健課程對其之影響。方法: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方便抽樣在臺北市招募65歲至85歲社區老人,設計以健康信念模式融入之提升下肢功能中醫保健課程,介入為期一個月,課程包括數種中醫身體活動、穴位按摩、藥膳及茶飲。研究區分介入課程A組、介入課程B組及對照組,B組差異為減少特定的中醫身體活動。研究工具使用可攜式慣性傳感器進行15公尺折返步態量測,及跌倒自覺風險量表(FES-I)進行評估。結果:參與者對跌倒存在高程度恐懼,在步速、步頻、步幅長度、腳趾最小離地高度等步態參數有良好的表現,為活動力較為活躍族群。A組介入組內對步速、步幅長度、步距、雙支撐以及腳跟最大離地高度具顯著改善效果;課程B組介入於對腳跟最大離地高度具組間顯著改善效果,但該課程對跌倒恐懼及步距有負向的影響。結論:以提升下肢功能為目的之中醫保健課程,短期即能有效改善社區老年人步態表現,比一般身體活動更對老人行動推進能力有幫助。Item 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對社區老人健康介入成效探討(2021) 范晶智; Fan, Ching-Chih隨著科技進步,利用科技引導老人學習及健康照護是重要的,園 藝治療已被證實為具有改善生心理健康之健康策略,本研究以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探討對社區老人健康介入成效。 招募參與新北市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計畫C單位之社區老人為研究對象,共62人。實驗組32人介入8周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以自尊、憂鬱、孤寂、自我掌控、成就動機量表搜集介入前後對心理層面之成效;另以目標效果量表,評值參與後對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透過心率變異檢測儀,瞭解對生理層面之影響。對照組30人,參與一般健康促進活動。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卡方、t檢定及廣義估計方程式(GEE)檢定分析介入成效。 本研究結合科技,有別於傳統實作園藝治療,實驗組藉由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提升自尊、自我掌控及成就動機,降低憂鬱與孤寂;對照組唯有自尊、憂鬱達顯著改善成效。 經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結果顯示介入後於自尊、孤寂、自我掌控及成就動機等變項均較對照組顯著進步。另透過目標效果量表反應可引發參與之社區老人會參考虛實結合園藝課程內容,有意願嘗試及持續園藝相關活動,生理量測心率變異度結果顯示,可提升副交感神經調節。 結論:3D VR 虛實結合園藝藝治療介入成效,透過主觀與客觀資料結果顯示,適合應用於社區老人,可作爲未來設計長期照護健康促進方案之參考。Item 社區老人跌倒相關因素模式之研究(2011) 洪麗玲; Li-Ling, Hung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跌倒是影響社區老年人健康及失能之重要因素,因此,老人跌倒是公共衛生重要議題。本研究係以社區為基礎的橫斷性調查研究,主要目的係應用PRECEDE模式為架構,探討社區老人跌倒現況及建構與驗證社區老人的跌倒模式。 方法: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以台灣地區各縣市參與保命防跌計畫班的65歲以上老年人為主,自2008年3月至6月收集資料,總共來自42個社區,計904名社區老人為研究樣本。應用PRECEDE模式,配合結構式問卷及身體功能檢測,進行社會人口學變項、跌倒預防知識、信念、行為效能、環境支持、身體功能及跌倒相關資訊等資料收集。主要統計分析方法包括統合分析、邏輯斯廻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建立及驗證社區老人跌倒相關因素模式。 結果:主要研究結果分為四部份:第一部份,社區老年人過去一年跌倒發生率為16.92%。第二部份統合分析(社區來源)結果顯示,增強因素中「慢性病」及「輔助器使用」與過去一年跌倒發生率間的成效值介於微弱和中等效果之間。第三部份邏輯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素質因素之「跌倒預防知識」;使能因素之「行為效能」、「支持性環境」、「反應時間」、「二十尺行走距離時間」及增強因素之「獨居」、「輔助器使用」及「慢性病」等為社區老人跌倒重要預測因子;判別分析整體預測分類的百分比為82.9%。第四部份,本研究模式經修正後與資料的適合度良好,參數估計結果與關係的方向性皆與理論相符合。潛在變項「增強因素」對潛在依變項「跌倒狀況」的解釋力最大,且其徑路係數達顯著水準;其次為「素質因素」;最後則為「使能因素」。 結論:社區老人跌倒是多重因素結構,本研究嘗試以PRECEDE模式之架構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測試社區老人跌倒相關因素模式的研究,模式經修正後與資料的適合度良好,「增強因素」是社區老人最重要結構因素,研究結果可應用在老人跌倒預防計畫及政策擬定之依據。 關鍵字:社區老人、PRECEDE模式、跌倒模式、環境支持、跌倒預防行為效能Item 台灣社區老人的社會支持改變、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參與之縱貫性研究(2010) 王冠今; Kuan-Chin Wang高齡化社會已成為台灣人口結構趨勢,老人的健康議題備受關切。居住在社區中的老人,其健康與社會支持間有著不容忽視的關連性。而社區老人在退出原有的社會角色後,對社會活動參與有所期待,需以健康及社會支持觀點檢視影響社會參與程度的因素。 研究目的方面,第一部份研究主要在瞭解社區老人之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在第一時間點的分布及兩個時間點間的變化,並探討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況及社會支持三大因素對兩階段間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改變之影響。第二部份研究則在瞭解社區老人於第二時間點之社會參與狀況,並探討兩個時間點間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支持改變對社會參與之影響。 本研究資料來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本研究採用1999年及2003年所進行之第四及第五波調查資料,研究樣本為1999年時居住於社區且年滿65歲之2828位老人及2003年同一世代之追蹤樣本共2131位。統計分析是以SPSS 14.0 for Windows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統計方法除包括各面向之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迴歸分析及複迴歸分析模式進行各因素間關係的驗證。 研究結果為1.社區老人健康情形在四年間的改變,身體與心理健康變差者都佔三成五以上,唯認知功能變差者較少佔一成六;而醫療服務使用方面,門診、機構照護、急診、居家照護使用變多的分別佔32.7%、18.5%、15.5%及1.5%。2.社區老人社會支持在四年間的改變,改變為獨居者佔4.5%,非同住網絡變小的佔六成一,工具性及情感性支持變差者則分別佔了三成一及三成五。3.社區老人的六項社會參與,在第二階段平均參與2.03項,以休閒類參與佔97.2%最高,其次是宗教類及社團類參與,以學習類參與比率最低。4.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工作狀況、月收入、自覺健康狀況、身體功能、慢性病數、認知功能、憂鬱狀態、門診使用、機構照護服務使用、急診使用、非同住網絡、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健康情形的改變有顯著關係。5.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區、認知功能、急診使用、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社會支持的改變有顯著關係。6.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婚姻狀況、月收入、身體功能改變、認知功能改變、機構照護使用改變、非同住網絡大小改變、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的改變等因素,均與其社會參與情形有顯著關係。 針對研究結果,建議衛生體系工作者著重於老人社區支持性網絡的建構,加強老人對社區或團體活動的參與度,並配合老人特質增加豐富多元的社會活動,並增進老人預防性的保健措施。此外,建議我國長期照護十年計畫,亦可加強規劃社區活動,增加社會支持人力的培訓,並將老人社會參與活動納入補助體系,提供老人更完整的照顧。 關鍵字:社區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社會參與Item 社區老年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2012) 吳昭蓉; Chau - Jung Wu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市某行政區之老年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工具為自我照護知識、態度及行為量表。研究對象以參加社區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篩檢之65歲以上長者並且診斷為糖尿病者,以進行面對面問卷訪談收集資料,共得有效樣本267人。主要結果如下: 一、自我照顧知識,總答對率七成八,以併發症預防與處理知識得分最高,其次為飲食控制、再其次為運動、自我監測血糖、分數最低為藥物使用。 二、自我照顧態度,傾向正向。以運動題態度得分最高,其次為藥物使用、再其次自我監測血糖、併發症預防與處理、得分最低為飲食控制。 三、自我照顧行為,傾向正向。以藥物使用行為得分最高,其次為運動、再其次飲食控制、自我監測血糖、得分最低為併發症預防與處理。 四、研究對象之自我照顧知識,因年齡、教育程度、家族史、腰圍、參加糖尿病講座、有無血糖機、罹病期間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之自我照顧態度,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族史、參加糖尿病講座、有無血糖機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之自我照顧行為,因年齡、教育程度、家族史、主要經濟、參加糖尿病講座、有無血糖機、規律運動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七、研究對象之自我照顧知識、態度與行為三者間有顯著相關,其中以知識與行為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行為與態度,態度與知識最低。顯示糖尿病人自我照顧知識越好,自我照顧態度越正向,自我照顧行為也越佳。 八、影響自我照顧行為的預測因素中,可解釋總變量為45.8%。以規律運動最具解釋力、自我照顧態度次之。Item 衛生教育和改良式太極拳介入對社區老人健康指標成效之先驅研究(2006) 戴芳台; Fang-Tai Ta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衛生教育和改良式太極拳的介入對社區老人體適能、三高數值(膽固醇、飯後血糖及血壓)、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成效。教學內容包含整合性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課程和改良式太極拳訓練,執行期間達四個月。 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研究對象,將取樣所得樣本分為控制組32位、實驗組33位。以實際測量體適能和三高數值,以及填答結構式問卷來收集資料,問卷包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問卷和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 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1.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改善心肺適能、身體柔軟度及腰臀圍比。 2.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降低血壓。 3.教育計畫介入有助於增進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及健康責任、運動、 營養及人際支持層面的執行。 4.教育計畫介入後,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無顯著改變。 本研究結果可以做為發展社區老人健康促進計畫的參考。建議未來老人健康促進實務工作者可採取的措施,包括於開設健康方面的課程、培訓種子教師,以及推廣改良式太極拳,以達到促進老人健康的目標。Item 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2018) 游美華; Yu, Mei-Hua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的現況,及分析社會人口學特質、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的相互關係及對幸福感的預測因子。選取萬華區65歲以上社區老人採多階段分層叢集抽樣方式進行抽樣,總共發出280份問卷,回收250份問卷,回收率為89%。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背景資料、社會支持量表及幸福感量表等三部份。結果歸納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女性多於男性,平均年齡:78.9歲,主要介於「75-79歲」者最多,以「國小程度」、「喪偶者」、「與某些子女或與某些兄弟姊妹同住」、「有退休金、利息所得、老本」者最多。 二、研究對象在健康狀況以「有疾病」佔79.6%為最多;在是否參與「共餐」,以有參加共餐者最多佔70.4%。 三、研究對象在整體的社會支持屬於中上等程度,就各層面而言,「情感支持」的平均數為3.45分為最高,而工具支持得分最低,平均數為2.936分。 四、受試者的性別不同,對社會支持的表現未達顯著差異。但受試者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居住狀況、不同經濟來源及是否參與共餐,其整體層面表現均達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幸福感」整體層面所呈現之幸福感之感受,屬於中上程度。 六、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間達顯著,屬於中度正相關,分項相關係數來看,以「訊息支持」與「友伴支持」與整體幸福感之相關性較高。亦即社區老人社會支持愈高,其整體幸福感也愈高。 七、研究對象社會支持能有效預測幸福感,預測可以解釋有47%的變異量,有達到顯著的水準。可以看出社會支持對幸福感有正向影響,社會支持較多之老人其幸福感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