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北市葫蘆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2008) 吳昭芳; Chao-Fang Wu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之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葫蘆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樣本266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四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六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二份水果。 二、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也愈佳。 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角色楷模、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四、自覺健康狀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蔬果攝取結果期望、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角色楷模、蔬果攝取可獲性、蔬果攝取可近性,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49.6%,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字:國小高年級學童、蔬果攝取行為
  • Item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7-12-??) 童鈺雯; 陳政友; Yu-Wen Tong, Che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的關係。以103學年度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共得有效問卷1,076份,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8%,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正餐」等表現較佳,而「會將油炸食物的外皮去除後再食用」、「會喝含糖飲料」、「會吃零食」等表現較差。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地位者優於低社經家庭地位者;重要他人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也愈好。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總變異量的7.1%;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