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無菸校園計畫之成效評量研究—以臺北市某高級職業學校為例
    (2007) 苗迺芳; Miao Nae-F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評量臺北市某無菸校園實驗學校執行無菸校園計畫的成效,分別從政策與管理、菸害預防課程、戒菸教育(含輔導)、校園拒菸活動、家長參與、社區結盟及零售商介入等七個策略來探討綜合性評量指標達成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立意方式選取臺北市兩所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職員生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學校為實驗組,進行無菸校園計畫的介入,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未進行任何介入活動。研究的期程為92年10月至93年6月,以自填式問卷蒐集介入前、後的資料,進行成效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各項策略的成效差異大,「政策與管理」已具規模並形成制度。此外,「戒菸教育(含輔導)」的介入成效最好,其次為「菸害預防課程」的介入,再其次為「校園拒菸活動」和「家長參與」的介入,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兩項策略尚屬起步階段。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以視學校的特色和現況來推動學校本位無菸校園計畫,逐年執行各項介入策略。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研究對象以推廣「無菸校園計畫」、加強質性資料的蒐集、及進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的成效評量。
  • Item
    青少年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成效之研究
    (2016) 李淑卿; Lee, Shu-Ching
    本研究旨在評估「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之成效,並依據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進行培訓成效之評估。 研究設計採前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參加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辦理「2011年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訓練計畫」之國高中教師共120名。計畫內容包括舉辦教師培訓課程、後續進行追蹤輔導、期末成果觀摩會等。計畫於2011年3月中旬分別於北、中、南區各辦理兩天期初課程培訓,內容主要以衛生福利部發行之「青少年戒菸教材─元氣青春叢書」為主,10月下旬舉辦期末成果觀摩會,課程內容包括菸害課程與推動戒菸教育工作經驗分享,以培訓具有協助其他戒菸教育種籽教師的能力。資料收集透過結構式前後測問卷、期中訪談題綱、輔導訪談紀錄單、戒菸教育種籽教師期末成果報告書等方式取得。 本研究結果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分別說明。 (一)反應層次:種籽教師對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 (二)學習層次:培訓皆能提升種籽教師菸害認知、戒菸教育專業知能、辦理學生戒菸教育態度、辦理戒菸教育自我效能。 (三)行為層次:教師在培訓後辦理戒菸教育情形方面,2011年底止,由完成前後測的120人中,培訓後總計收回成果報告書100份,繳回比率為83.3%,八成以上教師皆能返校辦理戒菸教育。 (四)結果層次:種籽教師培訓後學生戒菸行為改變情形,包括呼氣一 氧化碳(CO)值、尼古丁依賴指數(FTQ)、每日吸菸量、戒菸改變階段等,皆能朝向戒菸方向改變。 本研究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進行學校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後,建議未來可由多層次評價指標中,找出有效的核心指標,以提高師資培訓與學校戒菸教育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