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網紅行銷揭露策略對某高中學生數位行銷素養、抵抗力、品牌喜好和購用意圖影響之研究
    (2024) 黃資富; Huang, Tzu-Fu
    本研究旨在了解網紅行銷揭露策略對高中學生數位行銷素養、數位行銷抵抗力、品牌喜好及購用意圖的影響。本實驗研究將學生隨機分派至三組,包括:(1)揭露組:學生觀看網紅行銷影片包括影片前後以黑底白字明顯揭露贊助商關係、片頭提及贊助商邀請、片尾感謝乾爹贊助商,並於影片簡介標註「#廣告 #贊助」;(2)半揭露組:學生觀看網紅行銷影片僅保留片頭提及贊助商邀請和片尾感謝乾爹贊助商,並於簡介標註「#感謝乾爹_贊助商」;(3)未揭露組:學生觀看網紅行銷影片無前述任何揭露與標註。學生觀看完影片後立即填寫問卷,共完成台北市353名高中學生問卷調查。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網紅行銷揭露組與半揭露組的揭露贊助資訊皆比未揭露組可顯著提升高中學生廣告辨識、數位行銷概念層面素養和數位行銷抵抗力,然在學生數位行銷態度層面素養、品牌喜好和購用意圖無顯著差異。此外,學生為揭露組且數位行銷概念與態度層面素養越高者其數位行銷抵抗力越高。根據結果,建議政府應規範網紅行銷贊助揭露,學校強化數位行銷批判素養教育,以提升學生的數位行銷批判素養與抵抗力。
  • Item
    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
    (2010) 黃春太; Huang Chun-Ta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資料來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姜逸群教授主持之「學校衛生行政與青少年健康之研究」在2007年收集之資料。本研究係以臺灣地區南部七縣市公立學校國中生為母群體,從中選取閩南籍、排除父母均歿者、隔代教養者、與其他親戚同住者,最後共得樣本3212位。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及幸福感之現況 1. 研究對象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國小以下者最少。父母親的職業方面,父親以第四類最多,母親以第五類最多,最少的均是第一類。 2.研究對象擁有不錯的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之社會資本。 3.研究對象擁有正向健康的營養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但運動行為較差。 4.研究對象擁有正向的幸福感。 二、國中生其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的關係 1.母親教育程度與研究對象幸福感有顯著差異,而父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研究對象幸福感則無關。 2.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研究對象社會資本有顯著差異,但母親職業與社會資本無關。 3.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與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4.社會資本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與同學合作解決事情行為愈多、與同學相互幫忙情形愈多、對人信任感愈多、與同學互動關係愈多、與師長關係愈好者,其幸福感愈好。 5.生活型態與幸福感呈正相關,即研究對象日常飲食選擇維持營養健康的行為愈好、從事維持健康體適能的活動愈多、從事維護自身安全的行為愈多、面對壓力時的自我調整方式愈好、增進與健康有關的知識、態度、行為愈多者,其幸福感愈好。 6.社會資本與生活型態呈正相關,研究對象的社會資本愈多,愈能落實正向的生活型態。社會資本之合作、互惠、信任、同儕網絡、師生關係可解釋生活型態之營養行為、運動行為、安全行為、壓力管理行為、健康責任行為總變異量之13.3%。三個典型因素可解釋國中生生活型態總變異量之27%。 三、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結構關係方面 1.本研究提出的「國中生幸福感影響模式」與實證觀察所得資料相適配。 2.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亦可經由社會資本、生活型態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 3.社經地位可解釋社會資本總變異量的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可解釋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31%。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可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44%。
  • Item
    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色情暴力訊息暴露與霸凌經驗之探討-以新北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為例
    (2011) 郗雯韻; HSI WEN-YUN
    本研究探討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色情暴力訊息暴露與網路及傳統霸凌經驗間之關係。受測學生選自新北市12所高中職學校,共計1,255位一年級學生完成自填問卷。以變異數分析及邏輯斯複迴歸進行相關因素之檢驗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過去一年內,有27.5%的學生曾經歷過傳統霸凌經驗,包含傳統霸凌他人(10.3%),傳統被霸凌(8.6%)及傳統霸凌/被霸凌(7.4%);過去一年內,35.7%的學生曾經歷過網路霸凌經驗,包含網路霸凌他人(5.7%),網路被霸凌(18.7%),網路霸凌/被霸凌(11.3%)。 2.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接觸到較多的色情訊息的學生,易有傳統霸凌他人的情況;學生為單親家庭、中低收入戶時,較易發生傳統被霸凌的情況;男性、單親家庭的學生,較易有傳統霸凌/被霸凌的情況。 3.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網路使用時間越長、接觸到越多暴力訊息時,易有網路被霸凌的情況;男性、色情及暴力訊息暴露為網路霸凌/被霸凌的危險因子。 4.曾在網路上霸凌他人的學生,較易有傳統霸凌他人的情況(OR=2.82,95%CI=1.51-5.23);在網路上被霸凌的學生,較易有傳統被霸凌的情況(OR=2.29,95%CI=1.45-3.63)。 結論:色情/暴力訊息暴露是青少年發生傳統及網路霸凌的危險因子。本研究建議,應將網路霸凌預防教育納入傳統校園霸凌預防課程、強化電視與網路分級制度,以防止兒童與青少年藉由媒體而接觸到色情與暴力訊息。
  • Item
    青少年接觸菸盒警示圖文之認知與態度研究-以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為例
    (2010) 林沁玫; Chin-Mei Lin
    我國於2009年施行菸害防制法新規定,規範菸盒上需印製健康警示圖文。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接觸菸盒警示圖文情形,及分析警示圖文認知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母群體為九十八學年度台北市高中職日間部一至三年級學生,採分層隨機抽出8所學校24班,得到869名有效樣本。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所得資料以獨立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邏輯斯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一、七成受測學生曾注意菸盒警示圖文。八成以上學生認同6則健康警示圖文文字內容。在圖文態度方面,六成學生對菸盒警示圖文感到不舒服、可怕感及避免圖文情形。 二、在圖文效果方面,九成以上學生會因警示圖文想到健康危害;約六成學生表示警示圖文會讓青少年不想吸菸;八成學生會因圖文想勸他人戒菸。另五成吸菸學生表示會因警示圖文想要戒菸。 三、學生為吸菸者、其父母及好友有吸菸者,學生易有注意及閱讀警示圖文情形。 四、未吸菸學生有較高的圖文菸害認知、態度與效果反應。學生對圖文菸害認知及圖文可怕感愈高者,愈贊同圖文可預防青少年及自己吸菸。 五、吸菸學生有閱讀圖文及圖文菸害認知愈高者,其戒菸意圖愈高。 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作為修訂菸盒警示圖文及青少年菸害預防教育之參考。
  • Item
    五專一、二年級學生同儕社會網絡、社會心理因素與身體活動之探討
    (2009) 王敏華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五專一、二年級學生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同儕社會網絡與身體活動的關係,以及各變項對身體活動的預測力。以五專一至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方式,並利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共得有效樣本232份,回收率為92.8%。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男生身體活動時間高於女生,男生的身體活動以籃球為最多,其次為走路;女生的身體活動以走路為最多,其次為爬樓梯。 二、樣本所處網絡位置不同,在身體活動上有顯著差異存在,進一步以薛費氏事後檢定分析得知男生人數比率高於50%的團體成員,其身體活動顯著高於全部為女生的團體成員。 三、樣本之運動友誼網絡、自覺運動利益、自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有顯著相關;當運動友誼網絡運作越活躍、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自我效能越高、自覺運動障礙越低時,身體活動時間越長。 四、將整體樣本之背景因素、同儕社會網絡、社會心理因素放入複迴歸模式中,發現此模式對身體活動的預測力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對身體活動之可解釋變異量為16.9%,其中能真正預測身體活動的變項為運動友誼網絡。 五、顯著預測男、女生身體活動的變項有所不同,對男生而言,顯著預測身體活動的變項為運動自我效能;對女生而言,顯著預測身體活動的變項為運動友誼網絡。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最後提出對衛生教育的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以做為青少年身體活動教育介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某市高中職生危險因子、保護因子與非法藥物使用行為之探討
    (2015) 朱元珊; CHU,Yuan-Shan
    目的:根據過去研究顯示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的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又以高中職學生使用非法藥物之行為比例較其他學制為高。本研究希望能夠瞭解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行為之現況,並探討危險因子、保護因子對高中職生非法藥物使用行為之影響,以提供未來制定相關非法藥物防制政策之參考及設計介入計畫使用。方法:本研究使用教育部「藥物濫用防制問卷資料統計分析計畫」之資料庫分析,採「多段分層群集抽樣法」抽出某市高中職學生共12,843位,並以階層邏輯斯迴歸、區別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結果:預測高中職生非法藥物使用行為最強之預測變項在個人層面為個體是否使用菸酒檳榔等物質,在家庭層面為家中是否有人使用非法藥物,在同儕/學校層面則為同儕是否出現非法藥物使用之情形。結論:危險因子之「男性」、「菸酒檳榔使用」、「非法藥物可近性」、「家人非法藥物使用」、「無故不到校」、「同儕菸酒檳榔使用」、「同儕非法藥物使用」,以及保護因子之「反毒態度正向」、「非法藥物防制認知」、「接受藥物教育」,為預測該市高中職生出現非法藥物使用行為之重要因子。本研究結果可供未來設計介入計畫使用。
  • Item
    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自尊與物質濫用行為相關性研究
    (2011) 王美霞; Mei-Hsia Wang
    本論文旨在探討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自尊與物質濫用行為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99學年度第2學期臺北市某私立高職學生,高一至高三各3班,獲得有效樣本310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以班級集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受測學生曾吸菸學生有134人(46.5%);曾經吸菸的學生中有67人(21.6%)天天吸菸;曾經喝酒有209人(66.2%),在喝酒人數中有8人(2.6%)天天喝酒;曾經使用成癮藥物35人(11.3%),其中K他命使用最多,有28人(9%),其次為安非它命,有10人(3.2%),研究對象曾經使用2種以上之成癮藥物者為16人占曾經使用藥物者46%。 二、 研究對象的自尊中間偏負向,整體自尊題平均值為3.44分、學業自尊題平均值3.35分、身體自尊題平均值3.42分及家庭自尊題平均值3.40分(低於中間值3.5分)呈現中間偏負向,而社會自尊題平均值3.65分則呈現中間偏正向。 三、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尊之關係,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女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整體自尊較高;女生、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不完整者學業自尊較高;男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父親職業是專業人員者身體自尊較高,母親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者,身體自尊較低;女生、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及父、母職業為專業人員者社會自尊較高;三年級、學業成就前1/3及家庭結構完整者家庭自尊較高。 四、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之關係,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男生及學業成就後1/3者吸菸行為較多;男生及二年級飲酒行為較多;男生、二年級、學業成就後1/3、家庭結構不完整及父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者成癮藥物使用行為較多。 五、 研究對象的物質濫用行與自尊之相關性,依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吸菸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飲酒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成癮藥物使用行為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社會自尊及家庭自尊呈現負相關。 六、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自尊的預測情形,依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對整體自尊的解釋力為14.3%,年級、學業成就為預測整體自尊的顯著變項;對學業自尊的解釋力為20%,年級、學業成就及父親職業為預測學業自尊的顯著變項;對身體自尊的解釋力為10.3%,性別、年級為預測身體自尊的顯著變項;對社會自尊的解釋力為12.5%,年級、學業成就及父親職業為預測社會自尊的顯著變項;對家庭自尊的解釋力為12.8%,年級、學業成就為預測家庭自尊的顯著變項。 七、 社會人口學變項及自尊對物質濫用行為的預測情形,依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對吸菸行為的解釋力為12.8%,性別、家庭結構、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為預測吸菸行為的顯著變項;對飲酒行為的解釋力為27.6%,年級、家庭結構、母親教育程度、學業自尊及社會自尊為預測飲酒行為的顯著變項;對成癮藥物使用行為的解釋力14.1%,家庭自尊為預測成癮藥物使用行為的顯著變項。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教育及研究上之建議,以提供學校實施預防物質濫用之參考,降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之危害。
  • Item
    實施生活技能訓練在七年級學生的可行性及省思
    (2016) 董巧玲; Tung, Chiao-Lin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實施生活技能訓練在七年級學生的可行性與立即效果。研究採實驗設計,收取新北市一所國中七年級學生10個班級,隨機分派五個班級為實驗組,另五個班為對照組。實驗組接受為期十週,每週一節45分鐘的生活技能課程介入;對照組上原有健康教育課程。可行性評量以「課程學習單」及「教師教學省思」之文字資料進行整理,並輔以課程前後測,收集「衝動性量表」、「自尊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為立即效果指標,以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以了解實驗教學之成效。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生活技能課程的教學活動,能提供良好互動教學環境,有助於社會關係的培養。 二、實施生活技能課程之後,弱勢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轉為積極、主動,在上課的發言或上台演示情形明顯增加。 三、學生對於生活技能課程採用生活化的主題與多元的教學方法給予正向的肯定。 四、生活技能課程研究有助於教師不斷進行反思以改進教學,致其教學專業技能更為成長。 五、相較於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在衝動性、自尊與自我效能,沒有顯著立即介入效果。
  • Item
    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與學校、社區環境之危險因子探討
    (2016) 瞿曉娟; Chu, Hsiao-Chuan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與學校及社區環境的關係,並探討學生非法藥物使用之危險因子。 資料來源係採用「藥物濫用防制問卷統計分析計畫」資料庫中,依據「多段分層級束抽樣法」抽出之85所台灣高中職及專科學校學生用藥行為統計資料;接著搜尋並彙整85所樣本學校之學校環境與社區環境之官方公告統計資料庫數據,以完成學生用藥行為、學校、社區三方面基礎資料建置;最後以卜瓦松線性迴歸模式進行相關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學校層面」之公私立學校、就讀學校類型、日夜別、學生性別是預測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的變項。2.「社區層面」之休學率、離婚率、特定娛樂場所、大學以上人口比例、製造販賣私劣酒案件數,是預測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的變項。3.公私立學校、日夜別、學生性別、休學率、特定娛樂場所為最重要的預測變項。4.「私立學校」、「夜間部學生」、「男學生」及「休學率高」、「特定娛樂場所多」的社區是導致高中職學生非法藥物使用的危險因子。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規劃藥物防制政策,以及擬定健康促進學校或社區計畫之介入策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