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北部某定向俱樂部定向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及其相關因素探討(2013) 許紋雀; Wen-Chueh Hsu本論文本研究目的主要運用Fishbein and Ajzen 於1967年理性行動理論架構,來預測及解釋北部某定向俱樂部定向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研究對象為北部某定向俱樂部的學員,以民國102年4月參與活動的學員為母群體進行隨機抽樣,有效樣本共192位,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從事定向運動之涉入程度大部分趨於正向約77.2%。 二、本研究對象從事定向運動的態度、主觀規範對涉入程度的解釋力為58%,加入自我效能變項後,顯著地增加從事定向運動涉入程度15.9%的變異量,總解釋力提昇為73.9%。 三、研究對象從事定向運動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達高度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達高度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從事定向運動之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自我效能等個子信念與涉入程度呈顯著相關。 五、本研究支持理性行動論結合自我效能更能適切預測涉入程度。Item 台北市高職學生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11) 李秀芬本研究之目的在暸解台北市高職學生使用保險套的行為意向,以及應用理性行動論與自我效能來解釋高職學生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與相關變項之關係。母群體為台北市立七所高級職業學校,採分層比率隨機抽樣,取得有效樣本共807份。以自編之結構式自填問卷收集資料,所得資料經分析後,主要結果如下: 1.研究對象中有性經驗的學生佔19%,其中男生較女生為多,而在第一次性行為時有46%的研究對象沒有使用保險套。 2.研究對象未來六個月內有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者佔66.3%。 3.研究對象使用保險套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18.7%的變異量,加入自我效能,則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向11.3%的解釋量,對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之整體解釋力為30%。 三個變項之中以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高,其次是主觀規範,態度最低。 4.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有顯著的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有顯著的正相關。 5.有/無意向使用保險套行為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及自我效能等信念上有顯著差異。 6.本研究支持理性行動論結合自我效能,更能適切預測使用保險套行為意向。Item 台北市國小學童垃圾減量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 探討-以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2010) 謝素珍; Su-Jen Hsieh台北市國小學童垃圾減量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探討-以某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垃圾減量行為意圖與各相關變項之關係,主要運用Ajzen和Fishbein (1980)的理性行動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和Bandura(1982)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來驗證國小學童垃圾減量行為意圖與相關變項之關係。 母群體為台北市立東門國小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高年級全體學童,採分層集束抽樣,並以班級為抽樣單位,取得有效樣本共318份。研究工具包括開放式引導問卷及結構式問卷。 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絕大多數的國小學童有從事垃圾減量的意圖。 二、八成以上的國小學童對垃圾減量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父母、師長、同學及環保團體支持其從事垃圾減量,而他們也願意依從其意見;至於沒時間和太累時,則是學童最不想從事垃圾減量的障礙因素,顯示學童會因時間控管不善而影響其從事垃圾減量的意願。 三、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為顯著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為顯著正相關。 四、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對垃圾減量意圖的整體解釋力為31%,其中態度影響力最大,自我效能次之,主觀規範最小。 五、外在變項中的垃圾減量知識、年級、自己回收頻率能直接影響垃圾減量意圖。 六、本研究支持理性行動論結合自我效能,更能適切預測垃圾減量意圖。Item 大學生校園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縣致理技術學院為例(2008) 何姬錚; Chi-Cheng Ho摘 要 本論文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大學生校園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各變項之相關,運用Ajzen 和 Fishbein(1980)的理性行動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及Bandura (1982) 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來瞭解大學生從事校園資源回收的行為意圖與相關變項之關係。 本研究以臺北縣致理技術學院96學年度第2學期在學的四技一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取樣,以班級為抽樣單位。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包括開放式引導問卷及結構式自填問卷。研究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率、積差相關、點二系列相關、賀德臨T2(Hotelling T2)考驗、複迴歸等方法加以分析,並驗證各項研究假設。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大學生從事校園資源回收的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能顯著預測其從事資源回收的行為意圖,對資源回收行為意圖整體解釋量為27.0%,其中自我效能對於資源回收行為意圖的影響力最高、主觀規範次之、態度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力最低。 二、大學生從事校園資源回收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有顯著正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有顯著正相關。 三、外在變項中,性別、家中回收配合情形及學校回收經驗與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均有顯著相關,尤以學校資源回收經驗之相關最顯著。 四、大多數的受試者對於資源回收行為持正向的態度。 五、本研究支持除了態度與主觀規範之外,再加入自我效能,可提高解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