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大學生的錯失恐懼、人格特質及自尊與 Instagram 成癮之關聯性研究
    (2023) 林禹丞; Lin, Yu-Cheng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研究對象錯失恐懼、人格特質及自尊與Instagram成癮的現況與相關情形。研究設計為橫斷性研究,經由網路收發自填式問卷,包括錯失恐懼量表、短版五大人格量表、自尊量表、Instagram成癮量表以及基本資料問卷,以調查臺灣大專院校學生,最後共得有效問卷292份。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錯失恐懼得分與Instagram 成癮得分有顯著正相關性(β = 0.39,p< 0.01)。此外,研究對象的自尊程度與 Instagram 成癮得分有顯著負相關性(β = -0.11,p < 0.05)。再者,研究對象的Instagram日平均使用時間長短與Instagram 成癮得分也有顯著相關性,其中Instagram日平均使用1~3小時者其Instagram 成癮平均得分較日平均使用< 1h小時者高(β = 0.22,p < 0.01),而Instagram日平均使用≧3h小時者其Instagram成癮平均得分較日平均使用< 1h小時者高(β = 0.35,p < 0.01)。女性Instagram 平均成癮得分低於男性(β = -0.17,p < 0.01),而人格特質與Instagram成癮則無相關性。本研究結果可以運用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實務上,提升大學生對Instagram成癮的警覺性。
  • Item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大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23) 許智翔; Hsu, Chin-Hsiang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之含糖飲料行為意圖及其相關的影響因素,以全國大學生為母體,採用橫斷式研究,利用自填式問卷,共回收255份有效問卷。將問卷進行編碼後,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並對模型提出批判與探討。結果與建議如下:一、前一週飲用天數在1天與2天者,其行為意圖顯著低於3天以上者。 二、 研究對象之行為意圖與自覺控制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自覺控制與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 三、 結構方程模型方面,模型配適度不佳,然而在信度以及因素負荷量上數值皆達到可接受之程度,故將來可針對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意圖,進行新的模型探討,值得探討與修改的地方為自覺控制的部分。 四、根據結構方程模型,行為態度與自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有較大之徑路係數且在統計上達到顯著關係,對於行為意圖之預測較佳。 五、 徑路分析上行為態度、自覺控制與行為意圖有統計上的顯著相 關。故將來在大學生含糖飲料或是其他族群之含糖飲料議題上,可優先考慮從行為態度以及自覺控制進行介入計劃之規劃。
  • Item
    北部某校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教材之使用及衝擊成效評價
    (2023) 姚正容; Yao, Cheng-Jung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無藥物濫用經驗之大學生為對象,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運用反毒機器人教材探討大學生在藥物濫用的介入提升學生對於藥物濫用基本識能及拒絕技能成效與大學生對科技產品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本研究共招募大學一至四年級14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14位學生,實驗組學生接受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介入時間為5節課,共計250分鐘,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講座式的教學課程,介入時間為1節課,共計50分鐘,二組學生在介入課程前進行前測問卷,於課程教材介入後給予後測問卷。統計方法使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3.0 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配對 t 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及一般多元迴歸分析檢定介入前後之變化成效。研究顯示以反毒機器人教材介入藥物濫用教學之學生在基本識能有顯著進步,並且大學生對於使用反毒機器人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圖使用評價皆顯著。大學生對於反毒機器人的使用經驗及涉入程度均獲得較高的回饋,尤其是對於已曾經使用過教育機器人的大學生來說,反毒機器人的使用評價前後測也有顯著。結果顯示本研究工具反毒機器人教材可應用於實際情形,未來可將此工具擴及不僅是大學生的使用,建議可融入校園藥物濫用教學提升學生相關知識與技能。
  • Item
    大學生抗生素用藥素養及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2023) 戴怡安; Tai, Yi-An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灣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之現況及其關係。研究對象為在學的大學生,在2023年透過網路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計482份,研究結果如下。一、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整體表現中等偏高,但部分知識尚待加強;抗生素的使用行為表現偏良好。二、在功能性素養方面,就讀科系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的大學生素養高於科系非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領域者。三、在互動性素養方面,大學生在過去一年曾有醫師、藥師主動說明或提供處方藥物資訊經驗者互動性素養高於無經驗大學生;四年級大學生的素養高於一年級大學生。四、大學生接觸抗生素訊息的管道愈多元,其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能力愈佳。五、以多元迴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功能性、互動性、批判性)可預測正確使用抗生素行為。建議於相關教育活動中針對抗生素藥品特性、抗生素相關知識及細菌抗藥性的風險觀念作加強,以提升大學生的抗生素用藥素養及正確使用行為。
  • Item
    北部某大學研究生對 COVID-19 之預防行為意圖影響相關因素研究
    (2022) 阮耀陞; Ruan, Yao-Sheng
    本研究採用調查設計,擬利用健康信念模式來探討北部某大學研究生對於 COVID-19 的預防行為意圖,以及與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 自覺行動障礙、行動的線索、自我效能等因素關係,共有 363 名學生參加問卷 調查,有效回收 348 份(回收率 95.9%)。本研究重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 性別分佈以女性為多數(51.7 %)、在年齡平均26.9歲;在婚姻中未婚 居多(87.4 %)。在宗教信仰方面,沒有宗教信仰佔(61.8 %)、關於健康狀 況多數學生,狀況自覺良好(46.0 %)、在三餐飲食中多數學生有正常三 餐飲食 (60.1 %)、在運動方面多數學生沒有經常運動(60.3 %)、在抽菸 習慣方面沒有抽菸佔多數(95.7 %),其中過去有抽菸,現在沒抽菸佔(2.0 %)、關於曾閱讀 COVID-19 資訊,學生有閱讀相關資訊佔 (89.7 %),本 研究行動提示在新冠肺炎之相關訊息來源,電視媒體315人(90.5 %)比例 最多。 二、 在知識得分達到中上程度、自覺罹患性得分屬於正向信念、自覺嚴重 性屬於負向信念、自覺行動利益屬於正向利益信念、自覺行動障礙屬於負 向障礙信念、行動線索有一個以上的線索、自我效能屬於正向自我信念、 行爲意圖屬於正向意圖。 三、 女性在自覺嚴重信念,比男性顯著有嚴重性信念;女性在行為意圖, 比男性顯著有積極意圖;飲食狀況在 COVID-19知識、自覺罹患性、自覺 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自覺障礙性、行為意圖沒有顯著差異。 四、 運動狀況在 COVID-19知識、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自覺障礙性,都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行為意圖則有顯著差異,也即沒有規律運動的研究對象,反而比有規律運動者,更有積極的行為意圖。 五、 自覺行動利益、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行對線索的曾經閱讀等 變項對於預防行為意圖變異的總解釋力為 46%,其中自覺行動利益對於 預防行為意圖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自覺嚴重性和行對線索的曾經閱讀。
  • Item
    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量表之測試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2022) 鄭瓊鈺; Cheng, Chiung-Yu
    中文摘要 大學生涯是影響體重的關鍵時期,現今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不高,健康狀況堪憂。本研究針對大學生進行健康體位素養量表測試,以瞭解大學生目前健康體位素養的現況,分析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健康體位相關變項與健康體位素養之關係,期以提升大學生健康體位素養。以臺灣地區北部及南部10所大專院校,共662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行描述性統計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測試模式。 結果顯示,大學生雖然健康體位佔多數,但多數學生對自己身材體型不滿意並嘗試控制自己的體重。大學生在健康體位的閱讀知識、判斷力及辨識力等素養方面,整體答對率分別為63.4%、70.4%及82.1%,但在健康體位生活型態部分,大學生睡眠每週少於四天及運動每週少於三天普遍不足,蔬果及白開水的攝取量都偏低(每週少於三天)。此外,大學生在不同「性別」、「年齡」、「體位狀況」、「每個月生活費」與健康體位素養之得分呈現顯著差異。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之大學生健康體位生活型態模式的整體適配度指標數值達標準,且內在品質之收斂数度與區別效度亦大致符合。 根據結果,建議大學端可提供學生早睡寢室環境、健康飲食及足量白開水攝取及運動等app或E-health等電子應用程式,以提升大學生的健康體位素養,本量表亦可供日後相關教育研究使用。
  • Item
    生命教育課程對某科技大學新生生命意義、態度及正向心理之影響
    (2021) 莊曜鎂; Chuang, Yao-Mei
    本研究旨在評估生命教育課程對某科技大學新生生命意義、態度及正向心理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某科技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於2019年進行,實驗組進行5週(10堂課)每次2堂課計100分鐘的生命教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完全不介入,共完成前後測87份問卷(實驗組40人,對照組47人)。分析生命教育課程介入對整體學生有無提升對生命意義、態度及正向心理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因素中,學業表現有顯著差異,在性別、個人宗教信仰、家庭宗教信仰、家中排行第幾、曾經有親朋好友死亡經驗、家庭經濟狀,況均無顯著差異。二、 生命意義比較實驗組前後測得分,在後測得分有提升,進一步分析,各分向中後測分數較前測分數均有提升,其中「生命的熱忱」及「生活目標」前測後測平均值分別增加最高,「逃避」前測後測平均值增加最低;對照組的生命意義前後測得分增加相較實驗組低,整體而言,實驗組前後測得分增加的幅度比對照組來的高,顯示生命教育課程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生命意義。 三、 生命態度比較實驗組前後測得分,在後測得分有提升,進一步分析,各分向中後測分數較前測分數均有提升,其中「存在感」得分由前測後測平均值增加最高、「生命自主」得分由前測後測平均值最低;對照組的生命態度前後測得分增加相較實驗組低,整體而言,實驗組前後測得分增加的幅度比對照組來的高,顯示生命教育課程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生命態度。 四、 正向心理比較實驗組前後測得分,在後測得分有提升,進一步分析,各分向中後測分數較前測分數均有提升,其中「樂觀進取」得分由前測後測平均值增加最高,「自我悅納」得分由前測後測平均值增加最低;對照組的正向心理健康前後測得分為整體降低,整體而言,實驗組前後測得分相較對照組增加,對照組則降低,顯示生命教育課程介入能顯著提升學生正向心理。依據結果顯示提出以下建議:雖然在整體成效有顯著提升,但生命教育課程非一般教育課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永久生植在學生心中,建議應在通識課程中納入更多的時間在生命教育課程介入,更多的是能提供「體驗及實踐」的部分,安排從事真實在實務上的服務及生命體驗活動,更可以強化學習成效。後續也可以採用追蹤研究方法探討生命教育理念對參與者長期的影響,以提供後續研究者的研究設計及課程介入。
  • Item
    台北市某國立大學學生飲用水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21) 吳啟智; WU, CHI-ZH
    本研究採量化問卷調查,旨在瞭解台北市某國立大學學生飲用水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進行探討,包含飲用水知識、飲用水態度、飲用水行為意圖三個構面,另調查個人飲水習慣,研究工具採自編結構式問卷,共發出420份,回收有效問卷391份,研究結果整理歸納如下:一、 研究對象半年內獲得飲用水相關訊息來源為電視佔27.7%,有7.6%研究對象未獲得任何資訊;研究對象家裡裝有過濾設備佔71.6%;研究對象在家飲水習慣為過濾後煮沸再飲用佔44.5%;研究對象願意嘗試飲用直飲水僅35.8%,不願意嘗試佔64.2%,不願意嘗試之原因主要因為習慣喝煮沸後的水,且對水質信心不足。二、 研究對象在飲用水知識部分平均答對率為59.3%,整體認知略顯不足;在飲用水態度為正向;在飲用水行為意圖為正向。三、 研究對象飲用水知識、飲用水態度、飲用水行為意圖之間都呈現顯著相關。四、 研究對象之飲用水知識、飲用水態度皆對於飲用水行為意圖有預測力,解釋力(R2)為15.7%,其中以知識題影響力較大。
  • Item
    澳門大學生對長者知識及態度的相關性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1-12-??) 黃慧娟; 徐美華; 劉明; Wai Kun Wong, Mei Hua Kerry Hsu, Ming Liu
    本研究旨在探討澳門大學生對長者知識和態度的現況及相關性,並分析影響因素及預測因子。採用非機率配額抽樣法,抽取澳門某綜合性大學共389名大學生,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包含背景資料、對長者的知識量表及對長者的態度量表三部分)。結果顯示,澳門大學生對長者知識平均得分偏低,但對長者態度偏較正向,大學生對長者知識及態度呈正相關,對長者知識及態度的預測因子包括性別、宗教信仰、藝術專業、護理學系、與長者有良好相處經驗、參加過志願長者活動等。研究總結澳門大學生對長者知識的瞭解偏低,建議大學的通識內容加入長者相關的課程,包括健康老化(生理、心理和社會面)、與長者有效溝通和相處技巧、安老和樂齡的相關政策,再讓大學生多參與志願長者活動以增加相處機會;在政策方面可增設長者相關的短期課程促進相互瞭解、設立長者週和敬老相關津貼措施,使長者能得到更適切的照顧,達到健康老化的樂齡社會。
  • Item
    台灣與中國大陸大學生性健康素養之比較研究
    (2020) 徐倩; Xu, Qian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對台灣與大陸大學生性健康素養的現況進行調查與比較,了解兩岸大學生的性健康素養之現況,分析台灣與大陸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性知識、性態度、健康素養與性健康素養之關係,總結對未來在培育大學生性健康素養上的啟示和建議。本研究採用自填式調查問卷為工具,大陸地區收取232份有效問卷,台灣地區收取210份有效問卷。 結果顯示,從性知識層面來說,兩岸大學生的性知識水平都屬於中等偏低。性態度方面,兩岸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接受度均是高的,大陸大學生略高於台灣大學生。健康素養方面,大陸大學生整體健康素養水平為中等偏上。而在性健康素養方面,兩岸大學生的性健康素養都處於中等水平。愛滋病預防方面,兩岸大學生對於跟專業人員討論愛滋病的相關話題都比較困難。總體上,性健康素養與愛滋病預防,台灣大學生都略優於大陸大學生 「性別」、「年級」、「過去一年內是否有性行為經驗」會影響大陸大學生的性知識水平;大陸大學生之「性態度」沒有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年級」會影響大陸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過去一年內從事性行為時是否有使用相關防護措施」的不同會對大陸大學生的性健康素養產生影響,台灣大學生的性健康素養則會因為「性別」、「現階段發生性行為是否恰當」以及「過去一年內是否有性行為經驗」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大陸大學生愛滋病預防會因「性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的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台灣大學生的愛滋病預防會因「性別」、「現階段發生性行為是否恰當」以及「過去一年內是否有性行為經驗」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了五個量表間的相關系數都達到了顯著,結構方程模型顯示,健康素養與愛滋病預防對性健康素養有顯著的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