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大專生性知識、性態度、性行為現況與1979~2019年20歲學生性經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0-12-??) 晏涵文; 馮嘉玉; Edwin Han-Wen Yen, Jia-Yuh Ferng目的:調查臺灣大專生性知識、性態度與性行為現況,整理1979~2019年20歲學生性行為發生率的變化情形。方法:以分層叢集抽樣方法,選取臺灣北、中、南、東地區大專一至四年級與五專五年級學生樣本,共計2,525人,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結果:大專生在懷孕避孕、愛滋病與其他性病防治知識的答對率不到六成,女生表現較男生佳。男、女生對保險套使用都抱持正向態度,男生對婚前親密行為的接受度高於女生。28.1%的受試者曾與異性發生性交行為(男生32.1%、女生24.9%),曾與同性發生性交行為者占10.7%(男生15.0%、女生7.1%),但其中每次性行為均使用保險套者僅有31.9%。曾有性交經驗的受試者中,有18.0%在初次性交後感到後悔(男生12.3%、女生24.6%),最主要的後悔理由是覺得發生時機不對及擔心性行為後果,但男、女生最主要的後悔原因不盡相同。自1979~2019年,男、女生與異性的各項親密行為發生率都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女生在各項親密行為的增加幅度都高於男生。結論:大專生性行為比例升高,不僅女生與異性親密行為的比例增加,男生擁有同性性行為經驗的人數比例也不低,但性知識普遍不足,且自我保護措施不夠完善,均可能導致其初次性交後感到後悔。儘管大專生年齡已足以擁有合法性行為同意權,但可能並不具備相應能力與準備對性行為做出明智決定,故學校有責任繼續提供充足、正確的性教育資源與資訊,協助年輕人學習檢視並提升自己的性準備能力。Item 國中校園霸凌防治介入計畫~含同儕性騷擾防治(2013) 馮嘉玉; Ferng, Jia-Yuh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以「健康促進學校模式」為基礎,結合「社會認知理論」概念變項,強調以「生活技能」教學為主軸,配合「支持性環境營造」所發展的校園霸凌(含同儕性騷擾)防治計畫,對於提升國中學生霸凌(含同儕性騷擾)防治個人能力、心理決定因素、環境決定因素、行為意向與行為經驗的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以及學校行政單位與學生對本計畫的接受與滿意程度。 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對照組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國中二年級學生,先以立意取樣方式決定參與本研究之學校,再以班級為單位,採隨機取樣、隨機分派方式決定組別,共計2所學校12個班級。經前測、後測、後後測後,有效樣本數實驗組A為128名,實驗組B為129名,對照組C為127名,共計384名。 其中實驗組A同時接受班級課程「霸凌防治教學模組」與全校性「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實驗組B只有接受全校性「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教學模組課程介入採用健康與體育領域之健康教育科授課時間,以每週1節課(45分鐘),進行連續8周的課內教學。而支持性環境營造介入則是透過全校性的活動宣導方式,營造友善校園氛圍。兩組實驗組的介入均配合實際教學狀況,以原班級為單位,而對照組班級在同時期,除教育部規定之霸凌或性騷擾例行宣導活動外,不接受任何相關議題的額外課程或活動介入。 結果顯示結合課程與支持性環境營造的介入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國中學生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相關個人能力因素(包括知識與生活技巧)、心理決定因素(包括結果期望與自我效能)、動機誘因與行為意向,但在改變班級氣氛、社會支持及降低霸凌與同儕性騷擾的加害與受害行為頻率無明顯效果。若僅進行支持性環境營造,則只在知識程度的維持上是有效的。因此由介入成效可知本計畫能夠有效改變霸凌與同儕性騷擾防治的間接影響因素。計畫參與者對本計畫評價良好,值得未來繼續推展。Item 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2003) 馮嘉玉; JIA-YUH FERNG本研究旨在藉由瞭解台北都會地區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使用者背景及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來探討影響目前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的相關因素,並討論電玩遊戲使用與青少年健康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市及台北縣轄市11所公立國民中學487名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分兩階段進行,首先就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研究對象背景因素、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自覺健康狀況的描述,且依據「電玩遊戲成癮量表」得分最高的10﹪,篩選出「電玩遊戲成癮高危險群」;其次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的相關因素檢定,並確認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與自覺健康狀況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目前國中學生使用電玩遊戲的比率將近九成,且多數人是以玩網路遊戲為主,但開始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比非網路遊戲晚,多在上國中之後。大多數受訪者每週玩2次,每次使用時數在2-3小時以內,每週平均使用電玩遊戲10.5小時。自己家是最主要的遊戲場所,通常也是自己一個人玩電玩,而休閒娛樂則是使用電玩遊戲的主因。 二、「人際溝通動機」、「逃避歸屬動機」越強,使用電玩遊戲的「沉浸狀態」越深,「每週網路遊戲使用總時數」越長,「學業成績」越差的男性國中學生,其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此外,性別也是影響電玩遊戲使用經驗的重要因素,而學業成績、零用錢數、休閒時數與網路遊戲的使用有較密切的關係,家中的電玩相關硬體設備則與遊戲使用年資、使用地點有關。 三、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其身心健康、自尊與人際關係都越差,且其中以「人際關係」與電玩遊戲成癮關係最為密切。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對家長、教育與政府單位之建議,並說明後續研究可努力之方向。Item 臺灣地區國中同儕性騷擾現況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2-12-??) 馮嘉玉; 晏涵文; 李思賢; 高松景; Jia-Yuh Ferng; Tony Szu-Hsien Lee; Han-Wen Yen; Song-Jing Gau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臺灣地區學生於國中校園生活中所遭遇的同儕性騷擾現況,並探討知識、社會支持與生活技能等因素與男女生遭遇同儕性騷擾經驗間的相關情形。研究資料取自於2008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性教育成果之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採叢集抽樣方式選取全國公私立高中職一年級剛入學學生樣本共計2,276人,由受試者根據自己就讀國中時期的同儕性騷擾經驗作答。在本研究中,9成以上的受試者曾在國中三年裡遭遇一種以上來自同儕的言語或肢體騷擾行為,而自己感受曾遭到同儕性騷擾的人數比率則接近3成,但男生受到一種以上肢體騷擾的比例顯著高於女生。將男女生資料分開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情感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男生,與社會支持度越差、情感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女性,所遭受到的同儕「言語騷擾」、「肢體騷擾」與「自覺認知騷擾」頻率越高。此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國中校園同儕性騷擾防治教育介入的參考。Item 高中職全人性教育之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課程介入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12-??) 馮嘉玉; 晏涵文; Jia-Yuh Ferng; Han-Wen Yen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依據高中職「健康與護理」課程綱要所發展的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教材內容,其達成課程核心能力目標的情形。本研究根據課綱內涵,從全人性教育角度研發九小時性病防治教材,透過高中職健護教師全面培訓,提升教師性病防治教學知能,並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徵選實驗及對照組學校各七所,其中有效樣本為實驗組535人,對照組488人,合計1,023人進行課程介入。於介入前後各一周進行前、後測,以確認課程介入效果。研究結果證實本介入模式在不增加老師教學負擔條件下,較一般性教育教學更能有效達成與性病防治相關之核心能力目標。且課程介入在「全人的性觀念」、「較安全性行為」、「生育健康與人工流產」、「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與「性騷擾、性侵害預防」等核心能力知識層面,「同性戀的認識」、「較安全性行為」、「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等核心能力態度層面,「健康兩性交往的生活技能」、「較安全的性行為」與「性騷擾、性侵害預防」等核心能力自我效能層面,及「較安全的性行為」核心能力行為意向層面都有顯著效果。本研究針對上述發現,對目前學校性教育的實施狀況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