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運用跨理論模式於職場員工蔬菜攝取行為之探討-以全景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往來客戶為例
    (2006) 蔡晏儒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職場員工蔬菜攝取行為階段、自我效能、知覺利益與障礙,並探討影響研究對象蔬菜攝取行為階段之重要因素。以民國九十四年與全景企管顧問有限公司有業務往來之26間公司或法人團體為研究母群體;採集束抽樣,於民國九十五年四月間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施測,取得702份有效樣本,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蔬菜攝取行為階段30.3﹪屬無意圖期; 27.6﹪屬準備期;27.8﹪屬維持期,整體而言,越後面的階段其自我效能與知覺利益較高,知覺障礙較低。整體自我效能偏向中間意見,最沒有把握的三個情境依序為工作忙碌加班、口味不合和擔心農藥;整體攝取知覺障礙偏向中低意見,造成障礙之前三個情境依序為工作忙碌加班、在外用餐和口味不合,顯示工作忙碌、外食與蔬菜口味不合是造成職場員工蔬菜攝取的重要障礙。整體知覺利益偏向正向意見,但受試者最認同之蔬菜攝取知覺利益仍偏向一般性的利益如:維持健康、營養均衡,較為空泛,難以使停留在準備期者邁入行動期。 性別、外食頻率、蔬菜攝取自我效能與自覺飲食健康狀況對於蔬菜攝取行為階段具23.6﹪之解釋變異量,其中自我效能為蔬菜攝取行為階段最重要之影響因素,解釋變異量為18.2﹪。研究對象之外食情形非常普遍,而外食情形又是影響蔬菜攝取之重要因素。越年輕之研究對象外食頻率越高,顯示健康的外食將是未來職場健康促進勢必面對的課題。 根據研究結果與跨理論模式內容,提出未來健康促進計畫建議,針對初期改變階段之職場員工,可以更具吸引力的主題包裝、依照個別興趣及需求分組以提升自我學習之動機;中期應強調蔬菜更高層次的利益、協助克服外食蔬菜攝取困難與口味單調之障礙;後期階段則持續提供支持性的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