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佛瑞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三 分析與詮釋
    (2020) 蘇品瑜; Su, Pin-Yu
    佛瑞 (Gabriel Faure, 1845-1924) 的創作生涯橫跨了十九世紀末的浪漫樂派,以及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樂派,因此他早期與晚期的音樂風格會有明顯的不同。但他依然能將不同樂派的創作手法兼容並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 1 in A Major, Op. 13) 為佛瑞早期的第一首室內樂作品,當中使用的旋律與風格,除了符合浪漫樂派的特質,也有豐富的和聲變化,以及大膽的轉調手法。因此本論文將會進一步探討,佛瑞是如何將創新的和聲手法,融入傳統的浪漫樂派作品中。這首作品在單純優美的旋律中,同時蘊含豐富的和聲色彩,而使音色與情感有更細膩的層次,進而增加了演奏者在詮釋樂曲的難度。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來探討。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十九世紀法國的音樂背景,以及佛瑞的生平概述;第三章介紹佛瑞的創作特色與手法,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為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
  • Item
    拉威爾鋼琴作品《鏡》詮釋報告
    (2014) 李明姿; Lee, Ming-Tzu
    隨著民族意識的抬頭,復興民族文化的呼聲於十九世紀末逐漸高漲,此時正是影響法國音樂的發展的歷史關鍵時刻,摩利斯‧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在音樂創作中流露出獨特性與藝術性,成為樂界矚目的焦點。曲集《鏡》( Miroirs, 1905)於拉威爾眾多作品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其和聲的多彩繽紛、與樂句之間的層次變化,真切地將樂曲標題欲傳達的意象呈現出來,每首樂曲猶如一幅幅精緻的畫作將景色嶄露於音樂中。這五首作品標題分別為〈夜蛾〉( Noctuelles)、〈悲傷的小鳥〉( Oiseaux tristes)、〈海上孤舟〉( Une barque sur l'océan)、〈小丑的晨歌〉( Alborada del gracioso)、〈鐘谷〉( La vallée des cloches),曲集中的音樂就像鏡子一樣,將各首標題敘述的景象或意念反映出來。 在研究此作品時,筆者先就拉威爾身處之背景環境、其音樂風格做資料整理,爾後探究其樂曲素材運用,接著進行演奏詮釋之討論,最後就有聲資料的參考比對,作為對於一樂曲有最精確、細膩演繹的參考。
  • Item
    梅湘的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之探討——以二首《為Mi 的詩集》之選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本文係以選自法國現代作曲家梅湘 (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的作品《為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 1937) 為例,探討其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在他的早期作品內,除已逐漸發展出個人所獨創之寫作語法外,同時亦數次將自身原創作品加以改編,成為不同編制的作品。以《為Mi 的詩集》為例,原曲編制為女高音與鋼琴,屬於以九首藝術歌曲所組成之聯篇歌曲集。一年後,梅湘親將此曲編制擴大,成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的組合。其中人聲部分未更動,然自視覺部分的記譜、直至聽覺部分的聲部、以及音色等面向,皆呈現迥異於前的成果。有鑑於此,筆者即選擇以《為Mi 的詩集》為研究主題,從中擇取二首樂曲進行探討,研究所得大致如下:在面對同音型(或樂句)重複之際,梅湘經常更換演奏樂器,以求音色更加豐富呈現。而在新增聲部方面,所增加之類型包羅萬象:由反向和絃、持續音、泛音、及對旋律等,皆含括於內。甚至亦有為新增音型再添音色映襯之舉。另於樂器語彙的轉化方面,如以弦樂器撥奏的運用為例,其所呈現的面貌亦相當多元且富於變化。
  • Item
    若利維早期鋼琴作品探究-以《五首儀式舞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 Item
    梅湘的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之探討——以二首《為Mi 的詩集》之選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
    本文係以選自法國現代作曲家梅湘 (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的作品《為Mi 的詩集》(Poèmes pour Mi, 1937) 為例,探討其管弦樂改編寫作技法。在他的早期作品內,除已逐漸發展出個人所獨創之寫作語法外,同時亦數次將自身原創作品加以改編,成為不同編制的作品。以《為Mi 的詩集》為例,原曲編制為女高音與鋼琴,屬於以九首藝術歌曲所組成之聯篇歌曲集。一年後,梅湘親將此曲編制擴大,成為女高音與管弦樂團的組合。其中人聲部分未更動,然自視覺部分的記譜、直至聽覺部分的聲部、以及音色等面向,皆呈現迥異於前的成果。有鑑於此,筆者即選擇以《為Mi 的詩集》為研究主題,從中擇取二首樂曲進行探討,研究所得大致如下:在面對同音型(或樂句)重複之際,梅湘經常更換演奏樂器,以求音色更加豐富呈現。而在新增聲部方面,所增加之類型包羅萬象:由反向和絃、持續音、泛音、及對旋律等,皆含括於內。甚至亦有為新增音型再添音色映襯之舉。另於樂器語彙的轉化方面,如以弦樂器撥奏的運用為例,其所呈現的面貌亦相當多元且富於變化。
  • Item
    若利維早期鋼琴作品探究-以《五首儀式舞曲》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1-05-??) 蕭慶瑜; Ching-Yu Hsi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