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達流士・米堯《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3) 丁筱凌; Ting, Hsiao-Ling
    達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法國音樂家與教育家,同時也是法國六人組(Les Six)的其中一員,是六人組中作品產量最大的,主張音樂應該要客觀、不過度渲染,成為當時法國音樂的新氣象,因其本身猶太人的身份及政治因素,晚年到美國發展,並為他的創作開啟世界觀。創作的範疇除了器樂曲、交響樂曲、甚至有芭蕾舞音樂及電影配樂,他創作的速度快,一生創作高達四百多部作品,甚至在晚年飽受病痛折磨之時,仍繼續創作。他替各種樂器寫了不同類型的作品,而為雙簧管獨奏所寫的作品則有,《雙簧管小奏鳴曲》(Sonatine pour Hautbois et Piano, Op.337, 1954)以及《雙簧管協奏曲》(Oboe Concerto, 1957)。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雙簧管協奏曲》,為米堯創作生涯晚期的作品,從了解生平與創作風格切入,以樂曲分析的方式理解創作的手法與曲式,進而以筆者在演奏上所面對到的問題與詮釋方法來探討此曲。
  • Item
    米堯《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分析與詮釋
    (2022) 洪千雯; Hung, Chien-Wen
    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為法國六人團成員之一,且是其中最多產 且創作類型最為豐富的作曲家。自幼的生長環境、求學歷程、社交狀態,工作後 多樣的身分轉變:照顧難民、大使館隨員、演奏家及教授,豐富的遊歷經驗以及 廣闊的視野提供米堯多元的創作養分,輔以無論身處何方皆能提筆創作的性格, 在在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他在創作生涯上的成就。本論文將就《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分析及探討,全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內容包含研究動機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方法;第二章介紹米堯的生平;第三章彙整作曲家主要創作風格;第四章為樂曲分析,以曲式及樂曲中使用的創作手法切入、闡釋;第五章演奏詮釋,討論演奏上的指法、弓法等個人見解;最後的結語為全文內容的統整及總結。
  • Item
    米堯《法蘭西組曲》之研究與指揮詮釋
    (2023) 洪心怡; Hung, Hsin-Yi
    根據米堯在樂譜上的記載,此曲是為美國的學生管樂團而寫,並控訴德軍三度佔領法國,致使和平民主的法國人民受到迫害,米堯因此採用了許多法國民謠在這首樂曲中。要探討米堯《法蘭西組曲》樂曲內涵,必須先從米堯個人的生平經歷對其作品風格之影響,以及1944年米堯在美國創作此曲時,所面對的美國學校管樂的發展狀況。再根據曲式分析、不同演出團體的演出與筆者自身帶團所面臨到的情形,做指揮的詮釋探討。
  • Item
    米堯《小奏鳴曲》為單簧管與鋼琴作品
    (2007) 潘玟蒨
    接替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之後的法國作曲家們,雖然無法以個人之力來超越前輩的軌跡,但在「法國六人組」(Les Six) 的努力之下, 推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音樂新風格的形成。 「法國六人組」的成員彼此熟識、志同道合,但每位作曲家的風格與發展卻截然不同。其中最早被肯定的作曲家是大流士‧米堯,並且也是六人組中,與浦朗克能夠長期受到歡迎的作曲家,尤其在他長達八十二年的生涯中,留下大量的作品,更為二十世紀的法國音樂增添更多風采。 此首《小奏鳴曲》,是米堯為單簧管所創作的作品中較早期的作品,其豐富的和聲手法、強烈的力度對比以及看似簡單卻艱難的技巧寫作,充分地將單簧管寬廣的音域和多變的音色變化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筆者以此首樂曲作為本篇論文的研究主題,期望以此提供一些心得,讓單簧管同好們能更了解米堯這位作曲家的音樂及風格。 本文主旨為探討米堯《小奏鳴曲為單簧管與鋼琴作品》的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兩大主題,共有四個章節依序討論。 第二章主要介紹米堯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風格。米堯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勤奮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編號到441,幾乎涵蓋了各類型的創作;除此之外,米堯的作品不易劃分階段,創作手法也十分多元,在其廣泛採用的各種手法中,以複調(polytonality) 為其音樂風格的最大特點,將在此章節中加以討論。而在本章節的最後將米堯為單簧管所創作的作品 (以獨奏作品為主),簡略地介紹其的創作背景、作曲手法以及主題旋律。 第三章是以本論文主題米堯《小奏鳴曲為單簧管與鋼琴作品》為主,分五節從創作背景、樂曲主要的創作手法、樂曲分析等觀點來探討此作品;並以此作為第四章節樂曲詮釋上的重要依據。 第四章是以筆者觀點來探討此曲在演奏上詮釋方式,並將筆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點來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