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2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海螢』- 小提琴作品創作之詮釋報告(2024) 李岦誱; Lee, Li-Chieh本篇書面詮釋報告為『海螢』- 小提琴家鄉作品創作之詮釋報告,主要探討家鄉-高雄市林園區一切所見所聞及其回憶。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為簡單說明此次創作其背景,第二節則詳細交代其中創作之動機,分為四大項目來著重分析。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其內容分別分為:相似村落探討以及相似音樂作品之分析研究。第三章則為音樂創作本體之細部發想及動機,第一節為創作動機,敘述此次創作重點之核心,第二節為製作過程,紀錄在音樂元素、參考方向等大走向選擇,第三節為歌曲介紹與發想,在總共六首作品裡,詳細介紹每一首因應其時間、景色、景物等內容,以及音樂旋律、結構動機之發想。第三節為宣傳、設計,構思、參考以往鄉村聚落與音樂結合之方向,以及如何能夠善用地方優勢從而打造、改變帶動家鄉。第四章為結論,內容總結創作、研究分析後,自身對於家鄉觀感及重新整理認識,也在最後歸納出幾點未來在重新創作時,能有所注意和改變創新等重點,為此主題能夠有更多面向以及發展可能之機會。Item 沃恩威廉斯《雲雀高飛》之樂曲分析與演奏探討(2024) 劉珮芯; Liu, Pei-Hsin瑞夫.沃恩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自幼展現音樂天份,受印象風格與浪漫主義影響,作品多元豐富、呈現英國本土特色,加上民歌採集的累積,其成熟期作品大量融入民歌元素,除藝術歌曲創作外,器樂作品也明顯可見。《雲雀高飛》(The Lark Ascending) 正是融合了民謠特色及印象樂派作曲技巧而產出,採用民樂風格,作曲手法結合英國民族與沃恩威廉斯個人特色,此曲氣氛縹緲抒情、英國民謠風格濃厚,為二十世紀小提琴經典代表作品之一。 本研究論文共有三章。第一章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作曲家生平,探討作曲風格與特色,著重描述作曲家創作《雲雀高飛》前後之生平,意即其前期至成熟期的作曲生涯,後期則簡要概述。第二部份針對《雲雀高飛》剖析作品創作背景,作品標題、詩文與音樂本身關係,樂譜編制以及作品首演情況。第二、三章為樂曲分析及演奏探討,針對樂譜分析樂句、和聲、作曲手法,以及演奏法與弓法、指法的探討。Item 論巴洛克音樂演奏風格與詮釋--以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為例(2022) 周瑾; Zhou, Jin巴赫的這部《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作品,在小提琴曲目庫中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崇高地位,是每一位專業小提琴學習者都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要曲目。由於這部作品的創作年代距今已有300年,而當時所處的巴洛克時期,無論從樂器型制、演奏法,再到音樂審美、記譜讀譜習慣等方面,都與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當代演奏法和音樂環境有著極大的差異。並且,由於巴洛克時期樂譜的譜面信息相對較為「乾淨簡潔」,作為當代學習者,若沒有充分了解巴洛克時期音樂的背景與風格特點,很容易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和演奏產生「誤讀」。本文基於樂曲創作年代的音樂社會環境,分別從18世紀初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背景及小提琴演奏法兩方面,綜合歸納分析巴洛克時期的小提琴演奏風格與方法。隨後以此為方向,具體分析闡述如何將巴洛克風格運用於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演奏之中,深入研究探討這部作品的音樂內涵。Item 卡普斯汀《小提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2022) 林洋; Lin, Yang尼可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烏克蘭(前蘇聯)的作曲家,其創作風格融合古典音樂以及爵士音樂。其《小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創作於1992年,內容展現繁複的織度以及融合爵士樂與古典樂的風格特色。本篇報告將討論作曲家的背景、這首樂曲的樣貌以及演奏詮釋的設計與規劃,希望讓讀者能有所發想。本篇報告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討論本報告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第二章為作曲家生平、創作風格。第三章是樂曲分析,將討論樂曲的架構、創作手法、音樂特色與風格。第四章為演奏詮釋。Item 布梭尼《E 小調第二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 36a》 之作品分析與演奏詮釋(2022) 黃琪雯; Huang, Chi-Wen費魯喬.布梭尼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 作為一名理論家、鋼琴家及教育家,他的音樂及人生哲學思想影響了創作,當時濃厚的浪漫主義似乎沒有干擾到布梭尼自身的思維,嘗試在新的世代固守舊有原則。他強調「音樂融為一體」,主張「新古典主義」,在浪漫風潮中探索、突破創作限制,最後融合為一體。本文將以《E小調第二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 36a》為主軸,從作曲家生平、創作風格,到樂曲理論上的分析,和聲級數、曲式架構、創作手法,再到詮釋方面,研讀所有作曲家標記於譜上的任何符號,查閱正確解釋,最後透過自身演奏將作曲家所寄託的情感傳達出來。筆者以閱讀作曲家自傳,查閱中西期刊,利用音樂辭典汲取具可靠性的資料,彙整出布梭尼的人生故事;樂譜版本採用 Breitkopf& Härtel,輔以聆聽有聲資料、和鋼琴以及與指導教授討論演奏技巧,以期更有助於正確的演奏詮釋。Item 舒伯特D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小奏鳴曲D.384演奏詮釋(2020) 鄭育芝; Cheng, Yu-Chih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繼承古典樂派,揭開浪漫樂派的序幕,他在古典音樂的構圖中,增添繽紛的色彩。舒伯特一生創作了六百多首的藝術歌曲並且在藝術歌曲方面成就非凡,而有歌曲之王之稱;在器樂曲方面以室內樂見長,另外也有相當多著名的鋼琴及交響曲作品。在他的作品中,都是以抒情優美的旋律表現豐富的情感。 本論文研究主題是舒伯特D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小奏鳴曲D.384,這雖然是一首小巧的樂曲,其中仍具有典型舒伯特的音樂特色,值得細細琢磨。筆者認為詮釋這首樂曲,有必要先完整地瞭解舒伯特及相關之音樂內涵,因此筆者將研究內容分為六個章節來論述,依序為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舒伯特的生平與其作品特色;第三章舒伯特藝術歌曲及小提琴奏鳴曲衍伸探討;第四章依序分析三個樂章的樂曲結構;第五章依序詮釋三個樂章及相關技巧準備,第六章結語。透過以上研究及小提琴技巧訓練,期能精進演奏能力,並且在詮釋此樂曲時忠實呈現舒伯特的創作理念。Item 理查‧史特勞斯小提琴作品分析與詮釋(2020) 李家豪; Lee, Chia-Hao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作品廣泛且多元,藝術歌曲、交響詩、歌劇、協奏曲、室內樂作品、器樂曲;從青少年時期的作品《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TrV 110, Op. 8, 1880-1882)到晚年的作品《E大調稍快板》(Allegretto in E major for violin and piano, TrV 295, 1948);理查·史特勞斯創作專屬於小提琴的作品數量稀少,但終其一生創作每部大編制的樂團作品或歌劇,小提琴聲部的創作一直是非常重要且困難的樂團片段。 本文以理查·史特勞斯早期創作兩首小提琴專屬作品為主,中期交響詩《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 TrV 190, Op. 40, 1897-1898)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TrV 176, Op. 30, 1896)著名的小提琴獨奏片段以及晚期作品《E大調稍快板》為輔,分成三個創作時期探討演奏詮釋與研究。第一章探討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第二章依照理查·史特勞斯的小提琴作品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並研究其創作背景;第三章針對《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降E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樂曲分析;第四章加入《英雄的生涯》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並加入筆者演奏詮釋與見解,希望透過分析與詮釋理查·史特勞斯的「小提琴作品」,更了解德奧地區浪漫樂派後期的重要作曲家。Item 佛瑞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三 分析與詮釋(2020) 蘇品瑜; Su, Pin-Yu佛瑞 (Gabriel Faure, 1845-1924) 的創作生涯橫跨了十九世紀末的浪漫樂派,以及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樂派,因此他早期與晚期的音樂風格會有明顯的不同。但他依然能將不同樂派的創作手法兼容並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 1 in A Major, Op. 13) 為佛瑞早期的第一首室內樂作品,當中使用的旋律與風格,除了符合浪漫樂派的特質,也有豐富的和聲變化,以及大膽的轉調手法。因此本論文將會進一步探討,佛瑞是如何將創新的和聲手法,融入傳統的浪漫樂派作品中。這首作品在單純優美的旋律中,同時蘊含豐富的和聲色彩,而使音色與情感有更細膩的層次,進而增加了演奏者在詮釋樂曲的難度。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來探討。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十九世紀法國的音樂背景,以及佛瑞的生平概述;第三章介紹佛瑞的創作特色與手法,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為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Item 流行樂曲的改編-以小提琴演奏為例(2020) 張又慈; Chang, Yu-Tzu本論文將流行樂曲改編成適合弦樂器演奏樂譜,主旋律以小提琴為主,以吉他作為伴奏,每首曲目呈現出不同風格流行樂曲,將每首樂曲不同風格、感受想法,以及創作手法等將以詮釋報告呈現。 詮釋報告內容將樂曲線條、和聲、曲式以及創作演奏靈感以流行音樂為主軸呈現。探討樂曲的架構、旋律、節奏、速度…等,並說明樂曲演奏方式。 本篇研究即透過改編樂曲歷程,成為獨特風格樂曲,並獲得以下預期成果: 一、 量身訂製的話題性:為小提琴、不同樂曲風格客製化的器樂改編,形成強烈的風格,並為小提琴開創新氣象。 二、 樂曲意象的多元化:「流行」對音樂風格的分類,藉以型塑多元特色,成為平易近人的音樂風貌。 三、 傳統器樂的新風貌:受惠於樂曲改編的革新與數位音樂的高度發展,將流行元素注入傳統,以踫撞出新的火花。 四、 當代音樂的新體現:演奏中的八首改編曲式風格不同,體現當代流行樂曲式與自由重組的特色,創造新的聆聽經驗。Item 理夏德˙史特勞斯 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18演奏詮釋報告(2002) 梁鐘尹小提琴奏鳴曲作品的產量相當的豐富,學習小提琴的人士想必也是多多少少接觸了其中的作品。從大家所熟悉的作曲家,如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等等。但大家在印象中對理夏德‧史特勞斯這一位作曲家,彷彿停留在他所作的絃樂器樂作品上的印象比較模糊。所以筆者想藉由對作曲家以及樂曲本身的了解之後,對此曲能有更深入的認識。也希望能夠對此曲感興趣的愛樂者,提供一些粗淺的見解。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