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約瑟夫・霍洛維茲《單簧管與鋼琴小奏鳴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4) 林雨琳; Lin, Yu-Lin
    約瑟夫.霍洛維茲(Joseph Horovitz, 1926-2022)為英國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揮家,無論在輕鬆或是嚴肅的創作都表現出色。他自1957年《單簧管協奏曲》(Clarinet Concerto)使用了新古典主義與爵士的綜合風格,並在之後許多成功的作品中應用了此手法,包括本文欲探討的《單簧管與鋼琴小奏鳴曲》(Sonatina for Clarinet and Piano)。《單簧管與鋼琴小奏鳴曲》創作於1981年,是霍洛維茲與單簧管傑維斯.德.派爾(Gervase de Peyer, 1926-2017)的友誼結晶之一,也是他獻給妻子的經典之作。本曲也因其獨特的音樂結構與充滿變化的節奏形式,在當代單簧管作品中常被選為音樂會表演曲目。本詮釋報告分為四個章:第一章節是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獻探討,簡介作曲家霍洛維茲的成長背景、音樂學習經歷等,並討論他的創作風格,同時將探討《單簧管與鋼琴小奏鳴曲》的創作背景,揭示其創作靈感來源、目的和首演資訊等相關信息;第三章將分析此曲的曲式結構、拍號變化及和聲等等,並以鋼琴合作者的角度來探究合作技巧和詮釋可能;第四章是結語,綜合上述分析,對全文的重點進行歸納整理。
  • Item
    史特拉汶斯基《三樂章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2006) 賴宜佳; LAI, YI-CHIA
    《三樂章交響曲》為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新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身處世代交替、政局不安的大環境,作曲家對於戰爭的印象密佈於整部音樂作品中,三個樂章各有不同的風格,呈現出史特拉汶斯基多變、不拘泥於一格的音樂性。研究方法上透過資料收集與彙整、分析來呈現;第二章就史特拉汶斯基之生平以及創作風格作一探討,從時間、空間等面向對史特拉汶斯基之新古典主義作品有更深廣的析究,期能對新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與語法有進一步的瞭解。第四章則從樂曲本身的音組織、調性、配器、和聲、節奏、速度等基本要素作仔細的樂曲分析,使音樂風格的多元性與樂器演奏方式、速度表現能實際運用在指揮上。指揮分析是筆者於此研究中重要的一環,透過前面章節探究後所得之了解,對於樂曲中音色及音響的多變性、指揮交響曲時所採用之方法,以及在音樂與速度上的展現做深入地探討。也希冀從多位指揮家所錄製的有聲資料中,領略各指揮家的風格與詮釋以期洞悉原作的精髓,再加上個人的心得,提昇實際的指揮技巧與音樂內涵的掌握,以期儘可能地達到作曲家本身冷靜、節制、客觀的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