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馬克.海斯《安魂彌撒曲》之指揮詮釋(2023) 楊磊; Yang, Lei美國基督徒音樂家馬克・海斯(Mark Hayes,1953-)國際知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會鋼琴家。馬克・海斯《安魂曲》(Requim)共有六個樂章,分別是第一樂章《安息經》(Requiem Aeternam)、第二樂章《垂憐經》(Kyrie)、第三樂章《末日經》(Dies Irae)、第四樂章《聖哉經》(Sanctus)、第五樂章《羔羊經》(Agnus Dei)、第六樂章《永恆之光》(Lux Aeterna)並以拉丁文、英文兩種語文互相對應,分別出現在其《安魂曲》當中。編制為混聲合唱、男中音獨唱、管弦樂團或室內樂版本。本論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的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和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介紹作曲家生平與創作、第三章則以指揮詮釋與樂曲分析,介紹作曲家如何呈現音樂場景的變換與不同語文的設計編排、第四樂章藉由音樂會的排練與展演,以音樂會之前的準備與音樂會之後的檢討來做分析與討論,最後第五章總結,研究者以探究馬克・海斯《安魂曲》(Requim)的心得來做分享。期盼能將2019年8月23日在台北基督教懷恩堂首演的馬克・海斯《安魂曲》(Requim)音樂會與研究者的指揮詮釋論文,在日後的聖樂服事上,不論是態度與技術上都能更加精進。更希望能藉由論述中的分享,與國內的合唱愛樂者有更多的音樂交流與學術探討。Item 兒童暨少年合唱團之指揮應用與教學研究以韓德爾《彌賽亞》六首選曲為範例(2021) 蔡靜穎; Tsai, Ching-Ying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透過學習經典的音樂曲目,在重複地排練下,將音樂的圖像、能量與精髓,淺移默化地注入於兒童的心靈裡,其影響力是難以計數的。 在華德福的教育系統中非常重視音樂,圖象式思考的教學來建構理解力,而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作品裡,擁有大量的使用音畫的手法,讓戲劇的力量,與音樂的旋律、和聲及歌詞的意境相結合,進而深入人心。故選取第一部分中的管樂序曲,兩首宣敘調與朗誦調的獨唱,兩首賦格、和聲式與花腔的合唱曲,因應演出者的程度來改編了樂團樂器的編制,並考量如何編排童聲與變聲期的合唱聲部,藉此將指揮技巧之研究,實行獨唱、合唱及樂團的排練技巧,音樂會場地的規劃等,相互融合。待整合所有過程後,於臺中市私立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十周年的校慶中演出,以此做為學習研究。Item 孟德爾頌:清唱劇《詩篇四十二:如鹿渴慕清泉》 之指揮詮釋與研究(2013) 黃育峰; Huang, Yu-Feng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947)之清唱劇《詩篇四十二:如鹿渴慕清泉》(Der 42. Psalm“Wie der Hirsch schreit”, Op.42)為作曲家本人特別鍾愛的宗教作品,編制為女高音獨唱、混聲四部合唱團及管弦樂團。作品中巧妙地安排獨唱者與不同的合唱型式互相搭配,在嚴謹的架構下呈現豐富的聲響變化,並透過歌詞與音樂的結合充分表現出對信仰的堅定信心;曲長僅三十分鐘,但於其中呈現多種不同的樂曲型態,值得合唱指揮者認識與研究。 本論文以管弦樂團演奏版本對全曲進行分析與研究。筆者透過作曲家介紹,了解孟德爾頌的生平及聖樂作品;並從資料蒐集、研究,了解孟德爾頌詩篇作品的特色以及《詩篇四十二:如鹿渴慕清泉》相關背景;以樂曲概析闡述作品的樂曲編制並作理論分析;經由指揮技巧與詮釋,討論合唱團及樂團音樂處理;並提出排練分法以及實際展演中所遭遇困難的解決辦法,將上述研究內容於本文中作呈現。Item 莫札特《C大調信經彌撒曲, KV257》之指揮詮釋研究(2014) 施琦萱; Chi-Hsuan Shih西方宗教影響了整個西方社會;早期的教會在儀式進行之時,藉由人聲吟頌的方式來讚美上帝。「彌撒曲」是按著教會崇拜儀式的需要而存在,透過音樂的輔助與強化,使得在心靈有所需求的人類,透過崇拜禮儀及音樂的引導,得到安息與淨化並回歸到 神的面前。 本論文透過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f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介紹,瞭解影響其創作風格因素;並從莫札特的宗教信仰,瞭解他的宗教音樂作品。因著當時教會在崇拜禮儀的需求,以音樂創作作為儀式上的輔助,來作約略介紹;再藉由莫札特在1776-1777年創作的《C大調信經彌撒曲, KV257》(Missa in C“Credo-Messe”),德國“Barenreiter Urtext”出版之總譜作為實際的例子,從樂器編制、樂曲理論分析等等的前置作業,以及對其整體之理解與感受,投射於合唱指揮技巧;再藉由指揮技巧之專研、音樂會的製作與規劃等等,以音樂詮釋來展演音樂會的整個過程,作為學習與省思。Item 歐邦《第六號彌撒曲》之研究(2007) 彭孟賢; Peng, Meng-Shien彌撒源自天主教禮儀,是天主教的祭天大禮,自古以來皆以祈禱、讀經、歌唱、和正式祭禮一起進行。彌撒音樂,是羅馬天主教禮拜儀式的聖樂,自十四世紀出現第一部彌撒樂曲通作體式,其內容囊括彌撒儀式固定部分五首歌曲。之後,彌撒音樂歷經古典樂派傾向器樂編制、浪漫主義人本情懷之內省、與國民樂派民族主義思潮的帶動,二十世紀的彌撒音樂,轉而成為大型器樂編制之拉丁文或德、奧、英之聖經譯文歌詞,主要著重於個人情感之表露,而人聲編制的多元化、大型器樂編制伴奏以及結合各國民謠旋律成為新的創作風潮。在新式彌撒曲新式創作風氣影響下,這股音潮也隨即傳至東歐內陸的匈牙利,影響作曲家甚鉅,如本論文探討之歐邦《第六號彌撒曲》即為一例。 歐邦 (György Orbán,1947- ) 是匈牙利近年來重要作曲家之一,作品包含各類型的音樂創作,其中以附伴奏女聲合唱作品與無伴奏混聲合唱作品最受到歡迎,其音樂特色揉合匈牙利傳統的民謠旋律以及五聲音階調式,並且結合六和弦同節奏和聲式與教會調式終止式、另外加入新式無調性不協和音程;節奏上使用混合拍與切分音節奏的不對稱性,並採用無伴奏合唱或大型管弦樂團編制,偶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教會調式與巴洛克時期的複音對位技法,或是古典時期工整和聲式的主音音樂織度,創作出帶有濃郁東方色彩之彌撒曲作品。 研究者探討歐邦《第六號彌撒曲》,發掘本曲特色在於融合匈牙利民謠小曲的俗樂色彩,旋律時而如幽暗靜謐的低吟回盪,和聲時而絢麗奔放,聲部編制突破常態混聲編制,為女聲四部合唱作品,其樂風孕育自東歐內陸文化交融之地 本論文經由對歐邦《第六號彌撒曲》作品的分析探討,進一步瞭解歐邦的生平及其音樂風格,並從彌撒歌詞的起源與二十世紀彌撒音樂的發展探討中瞭解彌撒曲式風格的蛻變歷程,研究者再以歐邦《第六號彌撒曲》中〈垂憐曲〉、〈光榮頌〉、〈歡呼迎主曲〉、〈羔羊讃〉等四曲之曲式結構等創作手法為理論依據,提出合宜的合唱教學與音樂詮釋建議,以作為教學、演出、研究及欣賞之參考。Item 蕭泰然合唱作品 《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 之指揮詮釋研究(2014) 劉慧月蕭泰然(1938-)享譽「東方拉赫曼尼諾夫」之稱之國人作曲家,蕭泰然在創作過程中作品種類相當多,如:宗教歌曲、合唱曲、神劇、清唱劇、樂器獨奏曲、室內樂、交響詩、協奏曲等,在他不同階段創作中也發展不同風格。此首《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創作年份於二○○一年,由陳文成基金會邀請李敏勇和蕭泰然,為紀念陳文成逝世滿二十週年所發起之紀念音樂會所創作,並為了紀念曾經為台灣民主自由所犧牲的受害靈魂所寫出的受難者謳歌。 全曲樂章由兩個前奏曲加四個樂章組成,前奏曲由弦樂五部及定音鼓獨奏曲開始序樂,接著第一樂章《你若問起》、第二樂章《記憶佮感念》、第三樂章《走找光明路》、第四樂章《美麗的國度》等,樂曲有女高音獨唱、男中音獨唱與混聲四部合唱,風格採一段體及二段體和三段體歌謠式風格。 筆者撰寫此論文歷程透,過實際訪談作詞者、作曲家及收集陳文成基金會首演資料,並以實際展演經歷,將樂曲分析、指揮詮釋、練習方法、舞台及樂團編制改編等實際研究,作為此作品的探討且盡量達到完整音樂內涵。Item 羅西尼《小莊嚴彌撒》之指揮詮釋研究(2013) 黃琪懿; Huang Chi-Yi羅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之《小莊嚴彌撒》(Petite Messe Solennelle, 1863),是他晚年最後一部大型宗教合唱作品,宣稱是他對上帝表達「愛意」之作,表現出對信仰的懺悔與告白。筆者將整部作品依照彌撒經文分為七大部分,共十四首樂曲,其中呈現許多巧妙且細膩的樂曲安排,值得合唱指揮者認識與研究。 本論文先以羅西尼的親筆原始版本對全曲進行分析與研究,透過作曲家介紹,了解羅西尼生平及音樂風格特色,並介紹他的相關聲樂作品;再以彌撒曲的由來及演變,比較傳統彌撒與《小莊嚴彌撒》之異同,並說明此部作品創作背景,介紹不同編制版本,以及針對每首樂曲作曲式分析;接著,經由指揮技巧與詮釋,逐章逐曲探討樂曲處理方式;最後提供創新的想法,利用改編單簧管四重奏版本說明原譜與改編譜之異同點,針對四首改編樂曲作指揮詮釋之重點敘述,並以實際展演的角度,呈現音樂會規劃範例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