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2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作品編號五八一之樂曲分析與詮釋(2024) 魏妡洵; Wei, Hsin-Hsun筆者透過蒐集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單簧管五重奏》作品編號五八一(Clarinet Quintet in A major, K. 581)之相關資料,進行樂曲分析,並整理出筆者認為較符合當時古典樂派且接近作曲家原意的演奏詮釋。本論文將內容分成四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章為作曲家生平與樂曲創作背景,藉著整理作曲家的相關資料,更加瞭解莫札特的創作歷程以及樂曲創作風格。第三章為樂曲分析與詮釋,針對樂曲的曲式架構、和聲及節奏型態進行分析,依據分析後的結果,加以探討演奏詮釋與技巧。第四章為結論,結合上述的研究,提出一個總結。希望透過研究與分析,能更加清楚地瞭解作曲家在創作此樂曲時,所運用的創作手法,並在演奏時,能完整地詮釋作曲家當時的創作理念。Item Item 莫札特F大調變奏曲,K. 398、C小調《幻想曲》,K. 475與C小調鋼琴奏鳴曲,K. 457之音樂分析與詮釋探討(2024) 李祉縈; Lee, Jr-Ying在沃夫岡‧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鋼琴作品中,涵蓋諸多曲種,其中以變奏曲、幻想曲以及鋼琴奏鳴曲最具代表性,因此文由這三個曲種中選出莫札特F大調主題與變奏曲,K. 398(Variations in F Major on Salve tu Domine, K. 398)、C小調《幻想曲》,K. 475(Fantasy in C minor, K. 475)以及C小調鋼琴奏鳴曲,K.457(Piano Sonata in C minor, K. 457)進行研究,探討莫扎特的音樂特質在變奏曲、幻想曲和奏鳴曲中的體現,及曲中優雅風格(Galant style)、易感風格(Sentimental style)、狂飆運動(Storm and Stress)、受曼海姆樂派(Mannheim School)之影響及對位手法之運用。此書面報告共分為六章,章節內容包含莫札特生平、創作風格、鋼琴變奏曲、幻想曲及奏鳴曲概述以及作品之創作背景、音樂分析以及音樂詮釋。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方法與範圍兩節。第二章為莫札特之生平、創作風格與鋼琴變奏曲、幻想曲及奏鳴曲概述。第三章為F大調主題與變奏曲,K. 398之音樂分析與詮釋。第四章為C小調《幻想曲》,K. 475之音樂分析與詮釋。第五章為C小調鋼琴奏鳴曲,K. 457之音樂分析與詮釋。第六章為結論,將本論文之研究結果做彙整並歸納。Item 莫札特歌劇詠唱調中使用G小調之分析與詮釋:「離別」與「悲傷」之情感表達(2023) 陳佳慧; Katya18世紀的音樂美學與17世紀發展的情感理論 (Doctrine of Affect) 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此理論著重於描述音樂如何產生特定的情感,從而打動聽者的感受。音樂與情感間的連結與主題 (topic) 息息相關。主題理論 (topic theory) 是由倫納德•拉特納 (Leonard Ratner, 1916-2011) 所提出,關注音樂的風格和類型,隨後由其他音樂學家持續發展。透過主題理論可以了解與舞曲風格相關的每個調性、節奏和節拍所衍生的音樂情感與背景故事。本論文分析擇選於莫札特歌劇中的詠嘆調。莫札特晚年在一些歌劇詠嘆調中偏好使用G小調來形容離別的悲痛之情,而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不難發現G小調的蹤跡。對這些擇選G小調詠嘆調的分析將有助於了解莫札特對於敘事的調性選擇,並更深入地洞察在不同背景和故事下每個詠嘆調的詮釋。Item 莫札特《懺悔者大衛》之分析與詮釋(2023) 宋知庭; Song, Jhih-Ting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以下簡稱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莫札特在父親全心全意地栽培之下,自幼即展現過人的音樂天分與演奏能力。其作品種類眾多且風格多變,最終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懺悔者大衛》(Devide Penitente, KV469) 受「維也納音樂藝術家會社」(Viennese Tonkünstler- Sozietät) 委託創作,莫札特移植自己於一八七二年未完成的宗教作品《C小調彌撒》(Mass in c minor, KV427) ,除第六樂章及第八樂章為新作外,其餘樂章皆複製自《C小調彌撒》,並將歌詞由原先的拉丁文改成義大利文,於一七八三年三月十三日和十五日舉行首演,由莫札特親自指揮。其編制包含人聲及樂團,人聲的編制為:女高音獨唱兩位、男高音獨唱一位、雙混聲合唱團;樂團的編制有:長笛一把、雙簧管兩把、單簧管一把、低音管兩把、圓號兩把、小號兩把、長號三把、定音鼓、小提琴兩部、中提琴兩部、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本論文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分三節,分述研究者之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內容,及研究方法與文獻;第二章「《懺悔者大衛》背景探究」分三節,第一節莫札特的生平、第二節札特的教會音樂,第三節《懺悔者大衛》創作背景及歷程;第三章「《懺悔者大衛》創作手法分析」共十節,將十個樂章依序以歌詞、曲式結構、動機旋律與音域、調性與和聲、速度及拍號,織度配器與力度六個面向做探討;第四章「《懺悔者大衛》詮釋建議」分為歌詞咬字、音準 與旋律、速度與節奏、力度、音樂表現,指揮技巧六個層面共十節討論各樂章之演奏、演唱及詮釋方法;第五章為「結論」;文末附上參考書目及附錄。Item 莫札特《C大調加冕彌撒》之指揮詮釋研究(2022) 何易; Ho, I《加冕彌撒》為莫札特1779所創作的彌撒曲,是他在薩爾茲堡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本研究從歷史、理論與分析、指揮詮釋等三大面向探討這部作品:在歷史面向上,本文歸納莫札特生平,並分析《加冕彌撒》之歷史背景,以及大時代對於本作品之影響。本研究發現,整部作品在曲式與結構上,均受到古典時期器樂曲發展之影響;而其相對短小的篇幅,亦是受限於當時薩爾茲堡縮減教會禮儀支出的影響。在理論與分析方面,側重音樂理論與作曲技法的分析,深入探究《加冕彌撒》之曲式、和聲與配器等音樂內容。本研究結果發現,莫札特在本樂曲中大量三段體形式,並且在樂章間亦存在「主題統一」之創作手法,可見作曲家對樂曲之對稱結構的重視。最後,本文以歷史脈絡與音樂分析為基礎,進一步探討本作品之指揮與詮釋。包括音色選擇與性格之間的關聯、各項記譜與演奏法之詮釋細節、歌詞經文的咬字與語韻,以及指揮左手運用、速度變化與分割拍等技術重點。期待本文能成為所有對《加冕彌撒》有興趣的研究者與指揮者之參考依據,也為目前之莫札特研究社群盡一分心力。Item Item 莫札特歌劇《冒牌女園丁》中桑德琳娜五首詠嘆調之分析與研究(2020) 劉庭均; Liu, Ting-Chun古典時期作曲家莫札特自1781年的莊歌劇《伊多梅尼歐》起邁向創作成熟期,但早在其1775年的喜歌劇《冒牌女園丁》(或譯《偽裝女園丁》)中,就已經展現了他自歌劇發源地義大利學習回來後,以劇作家郭東尼改革之詼諧劇劇本寫作的成果,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音樂元素也出現在後來莫札特維也納成熟時期的歌劇作品中。 筆者挑選出《冒牌女園丁》中女高音桑德琳娜的五首詠嘆調作為研究與詮釋的主題。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從十七、十八世紀的歌劇發展討論劇種如何影響作曲家在歌劇上的寫作;第三章則聚焦於莫札特生平與歌劇作品;第四章從文本與音樂上分析桑德琳娜的角色塑造;第五章為樂曲分析與詮釋;第六章為結語,期望藉由本論文對此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認識莫札特青年時期的作品特色,了解一位偉大作曲家成長至成熟的軌跡。Item 葉家菱聲樂獨唱會樂曲解說(2020) 葉家菱; Yeh, Chia-Ling本文為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演出曲目包含切斯悌的歌劇《奧龍泰阿》選曲〈圍繞著我的愛人〉、莫札特的藝術歌曲〈微笑般的恬靜〉和韋瓦第的歌劇《彭托的亞爾絲達女王》選曲〈我是那朵小茉莉〉;德文藝術歌曲有布拉姆斯的〈如旋律般的牽引〉、史特勞斯的〈我懷著我的愛〉和沃爾夫的〈正是春天〉;英文藝術歌曲有奎爾特的〈我生命中的歡喜〉、〈薔薇〉和〈在泉水邊〉;法文藝術歌曲有阿恩的〈若我的詩有翅膀〉、薩提的〈帽子先生〉、浦朗克的〈愛的小徑〉和奧芬巴哈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選曲〈她走了,這可愛的斑鳩〉;中文藝術歌曲有李惟寧的《偶然》和鍾耀光的《起造一座牆》;台語藝術歌曲有蕭泰然的《阿母的頭鬘》和鄭智仁的《阿爸的風吹》。Item 莫札特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布拉格》K. 504指揮詮釋(2019) 黄旭吟; HUANG, Hsu-Yin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為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即顯露出超凡的音樂才華,是著名的「音樂神童」,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同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 《布拉格》交響曲共三個樂章,是莫札特1781年至維也納定居後唯一一首非四個樂章的交響曲,與莫札特其他交響曲的輕快明亮相比,這首曲子的風格一開始顯得較為沉重嚴肅。曲子以情緒濃厚的慢板開始,進入主題後,雖然速度轉成快板,卻隱約透露著不安的情緒,甚至莫札特刻意放棄輕快的小步舞曲,而以第三樂章急板結束這首充滿戲劇性起伏的交響曲。 透過本文主題的研究,可以瞭解莫札特交響曲的特色及古典樂派交響曲之發展脈絡。在指揮技巧上,則可以有系統的分析拍型、手勢預備動作及樂句處理與運用,對於音樂線條的表達與排練效率皆有幫助。研究者首先由生平及創作背景研究,曲式分析,探討指揮詮釋,最後在結論部分綜合三個樂章做綜合統整分析。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