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3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深度學習基於訓練數據之技術發展趨勢 : 以專利分析方法探討(2024) 雷政達; LEI, Zheng-Da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深度學習之神經網絡技術以已成為現今全球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並將其技術運用在各產業領域中。本研究旨在探討深度學習中不同神經網路的技術發展趨勢與應用領域,並透過專利檢索與分析方法來評估其發展趨勢和影響力。通過TIPO全球專利檢索系統資料庫中大量專利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探討神經網路技術的歷年專利件數、領先國家別、領先公司別、技術發展現況等,透過專利檢索與技術生命週期分析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範圍和為未來發展動向,為未來的研究和產業應用提供價值。總而來說,本研究旨通過專利分析方法深入探討深度學習基於訓練數據之神經網路與其八項神經網絡技術包含循環神經網絡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 、卷積神經網絡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生成對抗網絡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時序視覺網絡 (Temporal Segment Networks, TSN) 、自動編碼器 (Autoencoder, AE) 、深度置信網絡 (Deep Belief Network, DBN) 、深度轉移網絡 (Deep Transformation Networks, DTN) 、深度資訊最大化網絡 (Deep InfoMax, DIM),為相關領域的研與應用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依據。Item 免標記多模態全像斷層造影技術與應用之研究(2024) 黃崇軒; Huang, Chung-HsuanItem 深度學習輔助全像斷層三維影像分割及資料視覺化(2023) 戚瀚文; Chi, Han-Wen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將全像斷層造影系統所擷取的三維細胞影像進行分割,得到不同的細胞胞器三維模型,並且使用深度學習來輔助快速且自動化處理。此外,本研究將會進一步把分割好的影像編寫成電腦全像片,並會詳細說明設計三維電腦全像片演算法的原理以及實現方法,最後,將運用RGB全像顯示技術,以進行光學重建實現資料視覺化的呈現。Item 用於光學同調斷層掃描之基於深度學習和聯邦學習框架之視網膜積液分割技術(2024) 林志韋; Lin, Chih-Wei在眼科領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是檢測眼病的關鍵技術。偏鄉資源有限僅能使用輕量化設備,但其計算能力不足,難以支撐較為大型模型的訓練,以及數據缺乏和隱私問題阻礙醫院數據共享。首先針對輕量化設備,基於LEDNet設計了高效的LEDNet(α)模型,通過調整通道、添加Shuffle Attention模塊和Group Normalization。使用成本低廉的樹莓派5進行訓練,適合偏鄉需求,為解決隱私問題,引入聯邦學習,通過上傳本地模型參數聚合全局模型,避免資料直接上傳。本研究提出Krum(α)算法,在客戶端損失函數中添加近端項並考慮模型自適應性,改善淘汰機制,改進基於歐氏距離淘汰惡意模型的Krum算法。最後實驗結果顯示,在AROI、DUKE、UMN和RETOUCH數據集上,AROI積液類別提高了3.4%,DUKE提高了5.9%,UMN提高了2.4%,RETOUCH提高了1.4%。Item 基於臉部及語音特徵之輕量化深度學習情感辨識系統(2024) 呂健維; Lu, Chien-Wei因應近年來高齡化導致老人照護人力缺乏,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可被應用於陪伴型機器人(Zenbo Junior II)上的整合臉部表情和語音的情感識別輕量化模型。近年來對於人類的情感識別技術大多使用基於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方式來實現,並得到了優秀的成果,然而,這些先進的技術都沒有考慮計算成本的問題,導致這些技術在計算能力有限的設備上無法運行(例如,陪伴型機器人)。因此,本研究將輕量化的GhostNet模型,應用於臉部情感識別的模型,並將輕量化的一維卷積神經網路(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作為語音情感識別模型,再利用幾何平均數的方式將兩個模態預測的結果整合。所提出的模型,在RAVDESS和CREMA-D兩個數據集上分別取得了97.56%及82.33%的準確率,在確保了高準確率的情況下,本研究將參數量壓縮到了0.92M,浮點運算次數減少至0.77G,比起目前已知的先進技術要少了數十倍。最後,將本研究的模型實際部署在Zenbo Junior II中,並透過模型與硬體的運算強度作比較,得知本研究的模型能夠更加順利的在該硬體中運行,且臉部及語音情感識別模型的推理時間分別只有1500毫秒及12毫秒。Item 用於陪伴型機器人之輕量化深度學習音樂情緒辨識模型(2024) 林彥榕; Lin, Yen-Jung為了應對現今社會高齡化,導致老人缺乏陪伴導致的孤獨問題,本研究提出用於陪伴型機器人Zenbo Junior II的音樂情緒辨識模型來解決老人孤獨導致的情緒問題。在音樂情緒辨識這個研究領域中,雖然也有很多人已經在進行這項研究,但是這些研究中沒有能用於Zenbo Junior II的輕量化架構。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是使用一維卷機神經網路(1D-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替換掉常用的2D-CNN並且使用閘門循環單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使模型能更好的考慮音頻特徵的連續性。在訓練完模型後儲存並應用於Zenbo Junior II上,先將另一研究的情緒對應成4種情緒後播放音樂調適情緒。本研究提出之模型在PMEmo數據集上Valence和Arousal分別為0.04和0.038與其他模型相比效能最好。並且參數量僅有0.721M浮點運算次數僅有9.303M,遠小於其他相比較之模型。運算強度最靠近Zenbo Junior II之最佳工作點,且模型辨識音樂所需推理時間僅需229毫秒,可以即時辨識出音樂的情緒。這些表明本研究成功提出一個輕量化且效能優異,並且可以在Zenbo Junior II上運行的模型。Item 用於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之基於深度學習和聯邦學習框架之視網膜層分割技術(2024) 張博翔; Chang, Po Hsiang在本研究中,我們提出了一種輕量級模型FPENet(α),以FPENet為基底,用於處理專為邊緣設備設計的 OCT 影像中視網膜層分割。視網膜層分割是眼科診斷的重要工具,但其在資源有限的邊緣設備上應用時存在計算成本和精度之間的瓶頸。FedLion(α)在使用 HCMS資料集、NR206資料集及OCT5K資料集進行訓練和測試時,實現了高精度和高效率。該模型經過最佳化,實現了精度和計算成本之間的平衡。FPENet(α)可以有效地捕捉不同尺度的特徵,同時大幅降低計算成本,非常適合部署在如Raspberry Pi等資源有限的邊緣設備上,其輕量化設計使其在計算資源和內存容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聯邦學習的部分我們以FedLion為基礎添加了L2正則化與學習率遞減,提出FedLion(α),有效處理數據非獨立同分布的問題。數據顯示使用FPENet(α)與FedLion(α)進行聯邦學習,相較於原先只使用FPENet(α),在HCMS資料集平均DICE係數提升了0.7%,在NR206資料集提升了3.75%,在OCT5K資料集提升了9.1%。Item 應用強化式學習策略之分數階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於X-Y-Y棒狀線性馬達定位平台(2024) 楊祐銓; YANG, YU-CHUANItem 基於Transformer物件關聯模型應用於籃球賽事分析(2024) 陳柏諺; Chen, Po-Yen在籃球賽事分析中,準確識別持球者和判斷得分時機對於確定得分者是關鍵挑戰。傳統的分析方法,比如物件重疊度和相對距離測量,往往在識別持球和進球時刻面臨較高的誤判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對本團隊先前提出的Transformer-based Object Relationship Finder(ORF)架構的輸入特徵進行了改進,重點關注了幾個關鍵因素:與球密切相關的球員、球員的姿勢,以及不同的物件類型。這一策略顯著提高了架構在識別複雜動作和搶球情況下的準確度,使得持球者的識別準確率從原來的80.79%提升至86.18%,有效地展示了精準特徵選擇的重要性。此外,我們還利用Transformer-based Object Relationship Finder架構來識別進球時機,並結合最後接觸球的持球者信息,從而有效地判斷得分者,相較於傳統方法我們將得分者準確率從63.89%提高到了87.50%,這一成績突顯了Transformer-based Object Relationship Finder在籃球分析中的強大效能和廣泛應用前景。最後,我們開發了一款整合了這些技術的應用工具。這不僅讓教練和分析師能更全面地理解比賽情況,還為未來的籃球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Item 鐵電電容式記憶體特性及研究(2023) 曾涵楨; Tseng, Han-Chen鐵電材料是一種具有雙穩態特性的材料,在電場的作用下能夠產生持久的極化狀態,也能夠在無外部電場的情況下保持所極化的狀態,並即在不同的極化狀態之間切換。這種特性使得鐵電材料成為理想的記憶體元件,可以實現高密度、非揮發性的數據存儲,使其廣泛應用於記憶體中。本研究選擇摻雜不同鋯濃度的氧化鉿鋯(Hf1-xZrxO2, HZO)作為鐵電材料,並對其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應用。鐵電電容式記憶體(Ferroelectric Capacitive Memory, FCM)主要分為累積式FCM和反轉式FCM,同時都有低功耗、快速的寫入速度、長時間保持性和耐久度等優點,並應用於類神經運算。通過TCAD模擬的結果,觀察到反轉型FCM施加負偏壓時,n+摻雜區產生帶對帶穿隧效應。製作不同鐵電層濃度和結構的FCM元件,結果顯示MPB(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SL(superlattice)-HZO具有較高的開關比,並且在保持度和耐久度量測中表現出更優異的性能,具有對稱性| αp - αd | = 0.03 ~ 0.35的深度學習操作,展現成為類神經突觸元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