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4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使用者抗拒因素對開放式課程使用影響之研究(2010) 李宜真隨著資訊科技不斷的創新,網路應用於教育越趨成熟,開放式課程藉由網路的傳輸與應用,讓學校的知識從單向的傳遞,變成全民享有學習的知識分享。然而,資訊科技的引進,對數位學習來說,台灣的開放式課程鮮少人去使用與學習,有可能是「人」對此所產生的抗拒行為。 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將其引進到數位學習開放式課程領域,研究使用者抗拒行為的心理認知模式,並透過網路問卷調查法對使用者進行施測,總計回收267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瞭解使用者對使用的外生變數與內在心理變數的抗拒行為,以及內在心理變數與依變項的抗拒行為意圖之間,是否有相關的影響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在外在變數相關性方面:「期望與需求」對「抗拒行為的態度」、「工作任務相依賴」對「抗拒行為的主觀規範」以及「學習」對「抗拒行為的控制認知」皆有相關顯著性的關係。在依變數影響關係方面:「抗拒行為的態度」、「抗拒行為的主觀規範」以及「抗拒行為的控制認知」皆與「抗拒行為的意圖」有正向的影響關係。 綜合研究結果可知,外在變數是透過內在心理變數間接影響抗拒行為的意圖。因此本研究建議,後續相關研究者可針對更多的外在變數對抗拒行為的意圖進行探討,同時加強使用者的實際使用行為,讓學習者在使用上擁有更多的知識分享與學習上的受惠。Item 建構我國高職生命教育e-learning環境之研究(2006) 黃國峰摘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部目前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國中、小階段:有縣市教育局生命教育融入式課程之推動,在大專院校階段:有通識課程可供選修,在高中職階段:普通高級中學95課程暫綱中規劃有生命教育相關的課程,但高職並無生命教育相關課程之規劃。在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的概念下,輔以目前網路頻寬與e-learning平台技術已日趨穩定,本研究嘗試以e-learning平台來推動高職之生命教育課程。 本研究發展「我國高職生命教育e-learning需求問卷」,以調查研究法進行生命教育e-learning環境需求之調查;以系統發展法發展e-learning平台;以內容分析法發展生命教育課程;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以e-learning平台進行生命教育教學之成效檢驗。目的為了解目前國內高中職學校生命教育實施現況,探討我國高職生命教育e-learning之可行性,分析我國高職以e-learning推動生命教育所應掌握的因素構面,建構我國高職以e-learning推動生命教育之模式,依據實證研究結果提出可供參考之具體建議 抽樣109校共計1090份問卷,回收956份問卷,有效問卷804份,經統計分析發現生命教育e-learning需求有八個構面,其中「e-learning環境」可影響「e-learning 需求性」、「網路虛擬化人格」、「網路行為習慣」、及「網路生命教育」。並召開專家會議建置e-learning平台與發展生命教育教材,再以國立苗栗高商國際貿易科兩班為準實驗研究之實驗組與控制組,施測四週後,以謝曼盈(民92)所發展之「生命態度量表」進行前後測,發現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生命態度上有顯著性差異,顯示以e-learning平台進行高職生命教育,有相當程度之可行性。Item 多功能「乳房X光攝影篩檢教學系統」建構與應用之研究(2006) 張曼莉; Mann-Li Chang乳癌的發生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二位,乳房X光攝影是無任何症狀的早期乳癌篩檢最佳診斷方法,目前廣泛提供給放射線專科醫師應用於乳癌篩檢,並進一步協助放射線專科醫師改善對乳房的診斷。惟乳房X光攝影需經由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放射線專科醫師判讀,才可以將乳癌的致死率降低20%-30%。因此,如何有效使用乳房X光攝影篩檢婦女早期乳癌,變成很重要。但是,在例行性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缺少受過專業訓練的放射線專科醫師,故需要發展一套多功能乳房X光攝影篩選教學研究系統,使放射線專科醫師不限時間與地點隨時可自我學習訓練與教學研究的系統。 為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發展設計六個重要模組(GUI瀏覽模組、DataBase模組、CAD模組、Curriculum Design模組、Data Reporting模組及Internet模組),並將其融入於不同應用系統(如學習/訓練/教學/研究)內,提供給放射線專科醫師不限時間與地點隨時可自我學習研究與訓練教學的需要,以提昇放射線專科醫師的專業技術,減少診斷的誤差。六個模組中以具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瀏覽模組(ImageViewer系統)為應用層面最廣、親和力最強的模組。 為了瞭解本教學研究系統的應用成效,本研究特提供77位放射線專科醫師使用本教學研究系統開發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瀏覽模組(ImageViewer系統),以調查問卷及統計分析其使用成效,結果發現使用ImageViewer系統較未使用ImageViewer系統的放射線專科醫師,其乳房X光攝影篩檢判讀準確性與一致性略高。Item 以科技接受理論評估公務人事行政體系之數位學習網站(2010) 林雅珊; Lin, Ya-Shan本研究藉由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了解公部門數位學習網站,提出十六項假設,重新檢視數位學習平台的網站品質對公務人員是否影響其學習效果。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請國家文官學院、地方行政研習中心中心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三個單位的負責人以推薦學員名單進行問卷填寫,樣本以最近在實體上課的學員,協助填答。問卷總共發放930份問卷,經回收樣本進行篩選後有效回收樣本,總計共計575份,有效回收率達62%。經由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結論,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假設部分,結果驗證軟體內容設計、軟體介面設計與專注力三個變數都會影響TAM模式,則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會受到公務人員是否有選擇與工作有關的課程,選擇有關工作的課程對於認知有用性就會愈高。在敘述性統計分析得知,公務人員對於軟體內容設計是重視「使用者控制」、「考慮學習者接受程度」、「學習動機引起好奇心」、「自主學習」、「目標性」與「多媒體影音」這幾個構面,而軟體介面設計則在意「系統穩定性」、「豐富的教材」、「多媒體影音」、「詞句需具有親和力」、「使用者控制」與「介面設計」這幾個要素,因此,政府未來可更用心於這幾個項目,讓公務人事行政體系所開發的數位學習網站愈來愈好。Item 臺灣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之研究(2008) 謝韻佳; Hsieh Yung-Chia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的實際情形,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個案導入數位學習的實際做法、遭遇之困難及解決模式,並評估高科技產業人員在數位學習所獲得的成效,最後歸納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的關鍵因素。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並透過文件分析及個案訪談進行探究,本研究之對象為新竹科學園區、土城工業區、台南科學園區及新店遠東工業區共四家科學園區,並對四家個案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進行訪談,從策略規劃、組織文化、學員特質、課程及教材、資源技術及成效評估等層面歸納發展訪談大綱。 資料的分析步驟根據訪談逐字稿、筆記等資料,來敘述個案公司在導入數位學習的各項實際作法,接著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編碼及分類,以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主要發現。 研究發現組織文化、績效升遷及設計的流程平台是導入數位學習的關鍵重要因素。外商公司的組織學習文化較為主動且積極,且數位學習系統評估設計完善。半導體產業數位學習課程偏好自製。高科技產業的數位學習課程,採自由學習方式,無強制性的規定;數位學習的學習時數和績效考核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會做為員工升遷上的考核依據。Item 發展一個以語意為基礎之數位學習系統-以自動化工程為例(2008) 李漢強隨著資訊網路的快速發展,E-learning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方式的重點之一,但相對的也衍生許多問題,教材規格標準化以及面對數量龐大的數位學習教材該如何去找到有正確學習的資料以及相關的知識等等。 教材的標準化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將教材製作成符合ADL所制訂的SCORM標準,藉此達到教材的可重用性與共享性,而對於數位教材搜尋的方式卻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大多數的搜尋方式仍然是藉著關鍵字來進行資料檢索,搜尋引擎如何去解析學習者所輸入的問題內容所表示的意義將是資料搜尋準確性的重要關鍵。 基於上述的原因,本論文的研究目標為如何應用語意的原理編輯數位教材,使得教材本身具備語意的描述性,而且符合數位教材的SCORM標準規格,進而發展語意搜尋機制讓學習者能快速且準確地找尋到所需要的數位教材。Item 資料庫教學課程數位學習系統建置與使用情形之研究(2007) 陳子緯; Chen, Tzu-Wei在一般大學或研究所的商學院和工學院中,「資料庫」該門課程對工業工程系或資訊管理系的學生而言,是一門相當重要的課程。此門課程在於探討資料庫相關理論,以及相關的資料庫技術,包括資料的正規化、資料庫類別關係等。此門課程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即能深入的了解資料庫相關理論與技術。 在比較國內外各大學資料庫課程教學情形之後,本研究採多媒體課程設計軟體進行開發,設計一套資料庫數位學習系統。在資料庫數位學習系統方面,提供使用者八個章節,如建立資料庫文件、認識資料庫視窗與物件、資料表、查詢、表單、資料頁、事件等,提供使用者學習。 本研究探討如何運用數位教材進行輔助「資料庫」的教學活動。以相關的數位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架構下,研發一套資料庫數位學習系統,研究者藉由實際觀察、問卷調查、學習歷程、訪談等資料的蒐集,進行量化與質化的分析工作,探討32位來自大學部的修課同學在此門課的數位課程中的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87%修課學生對本數位學習系統的設計及使用大多持肯定態度,茲將研究結論列舉如下: 1. 數位學習系統強化輔助學習機制。 2. 利用網路分組合作,學生能共同完成網路團隊專案。 3. 同儕學習者間或同儕與教學者之間,呈現高度的合作學習互動。 4. 學生學習活躍程度、學習表現,與網路學習成效呈正相關。 5. 藉由網路學習課程,可明顯提升學習成效,並能彌補傳統課堂學習不足 之處。 最後本研究根據相關問題提出討論並建議未來之研究方向。Item 金門地區國中生數位學習能力之研究(2008) 王曉玲本研究旨在瞭解金門地區國中學生數位學習能力之表現,分析不同背景的學生其數位學習能力的差異,並探討家庭社經背景、家庭資訊環境與學校資訊教育對學生數位學習能力的影響。 研究方法採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依據研究目的,普查金門地區八年級國中學生之意見。問卷共計發放711份問卷,實際回收672,去除填答不全者,有效卷632份(94.0%)。經以統計分析,歸納結論如下: 一、金門地區國中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表現大多受家庭社經背景影響,而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普遍不高。 (一)金門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成員的資訊能力,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 (二)金門地區國中學生家中有無電腦與網路設備,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 二、金門地區國中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表現與國內的國中生並無顯著差異發現。 三、金門地區國中學生使用電腦與網路的時數多寡,影響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而學生使用電腦與網路的時數呈現兩極化。 四、金門地區國中學校資訊教育內容大致相同,各校學生數位能力除套裝軟體之使用外,其他並無明顯差異。 五、學生的套裝軟體的應用能力來自於學校資訊教育,與家中有無資訊設備關係不大。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對金門地區的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後續學術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金門地區、國中學生、數位學習、數位學習能力Item 高職冷凍空調科學生對「分離式冷氣機安裝」數位化教材之學習滿意情形研究-以臺北市內湖高工職校學生為例(2007) 陳培基本研究以網路數位學習方式實施資訊科技融入冷凍空調實習「分離式冷氣機安裝」單元之教學。 目的在探討不同組別學生在網路數位學習與傳統教學環境下,對冷凍空調實習「分離式冷氣機安裝」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並探討學生對網路數位學習活動的滿意程度及提供教學經驗供日後教師實施網路數位學習活動之參考。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進行為期12週課的實驗教學。研究結果如下: 本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進行為期12週課的實驗教學;其中實驗組同學共18人、控制組同學共17人。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組別學生在傳統教學與網路數位學習教學環境下,其「分離式冷氣機安裝與實作」單元學科成績實驗組平均成績為81.3333與控制組平均成績為75.4706;整體而言實驗組成績較控制組來的高;因為實驗組可進行線上測驗不斷自我練習反而控制組只有上課紙筆測試練習時間較少相對成績稍差。 二、不同組別學生在傳統教學與網路數位學習教學環境下,其「分離式冷氣機安裝與實作」單元術科成績,控制組17人全部及格;實驗組18人中1位不及格;因此術科單元學習成績兩組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組別學生在傳統教學與網路數位學習教學環境下,兩組學生對教師教材學習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四、學生對網路數位學習教學持正面肯定態度,認為網路數位學習可以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入瞭解,且反覆下載吸收知識;更能提昇學習動機。 五、學生認為MS PRODUCER教學平台,網路數位學習平台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結構,希望日後仍能繼續將網路數位學習應用於教學中。 六、學生認為單獨操作電腦進行網路數位學習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但在術科實務操作感覺實務純熟度不足;實務練習時間會被排擠減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數位學習是值得推廣的資訊融入教學方式之一,建議教師在嘗試使用網路數位學習融入於教學時,應適時地參與互動討論。在學生方面,網路數位學習活動滿意度調查結果普遍呈正面態度,在教師方面建議製作出更多『單元化的數位化教材』讓教學活動更能生動活潑及學生居家學習、遠距教學、補救教學之用、更進一步學生經由數位化學習,馬上能有所領晤與線上學習;另一方面製作各種領域的多元化數位教材可以作為日後企業界徵才招考員工之用。 關鍵詞: 數位化教材教學、技能檢定、學習行為、數位學習、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Item 不同學習風格對高職生數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2007) 黃學堂; Shyue-Tarng Huang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學習風格對高職生數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之後,採準實驗研究法設計,並輔以訪談得知學生暨教師對數位學習平台的看法。以高職資料處理科一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四週的教學實驗,一班為實驗組,進行數位學習教學;另一班為控制組,進行傳統教學。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含:「Kolb學習風格量表」、「電腦網路原理課程評量工具」。 為驗證假設,採用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統計方法處理,所獲結論如下: 一、不同學習風格與接受不同教學方法二因子交互作用下,在計算機概論 「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接受相同教學方法,其計算機概論「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以「調適型」學生最高、「發散型」學生最低。 三、相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接受不同教學方法,其計算機概論「電腦網路原理」單元之學習成效對學習風格為「調適型」及「聚斂型」的學生,數位平台教學成效優於一般傳統教學。 四、從個別訪談的資料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表示對於這次利用數位學習平台來上課的感覺是比以前活潑生動,學習更廣泛,尤其數位學習平台隱密特性,為害羞、內向學生開啟另一個討論的平台。教師也發現學生並非不願意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是不敢或害怕同學嘲笑,因此需要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建置不同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計算機概論、學習風格、數位學習、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