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RuO2/Graphene/Polyaniline 複合材料之超級電容開發
    (2016) 程科翔; Cheng, Ke-Siang
    本研究使用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與靜電噴霧(Electrospray)技術,製備奈米纖維,藉由熱處理製備碳奈米纖維,做為超級電容之電極。首先,本研究以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與聚苯胺(Polyaniline, PANi)作為複合溶液,製備出線徑約534 nm的PS:PANi奈米纖維。接著利用靜電噴霧技術,將石墨烯(Graphene)溶液沉積至PS:PANi纖維表面,製備出堆疊式PS:PANi:graphene奈米纖維,石墨烯片約為5 m能附著在PS:PANi奈米纖維薄膜,且不會造成底部PS:PANi奈米纖維形貌的變化;本研究也成功以靜電紡絲技術,將聚苯乙烯、聚苯胺以及石墨烯作為複合溶液,製備出線徑約418 nm的複合式PS:PANi:graphene奈米纖維;本研究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將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 PAN)與聚苯胺作為複合溶液,藉由熱處理製備出線徑約690 nm的PAN:PANi碳奈米纖維。接著將聚丙烯腈、聚苯胺以及石墨烯作為複合溶液,藉由熱處理製備出線徑約400 nm的PAN:PANi:G碳奈米纖維;此外,製備PAN:PANi與PAN:PANi:G碳奈米纖維薄膜之導電率,分別為28.5 mS/cm與98.1 mS/cm,碳奈米纖維具有導電性。透過拉曼光譜分析石墨烯材料的D band、G band與2D band峰值,表示利用本研究的電紡絲技術已具備將石墨烯複合於碳奈米纖維之能力。最後,將封裝完成之超級電容元件進行循環伏安法量測,其中PS:PANi奈米纖維、堆疊式PS:PANi:graphene奈米纖維、複合式PS:PANi:graphene奈米纖維、PAN:PANi碳奈米纖維與PAN:PANi:G碳奈米纖維五種電極之比電容值,分別為0.032 F/g、0.025 F/g、0.023 F/g、151 F/g、61 F/g。實驗結果顯示,PAN:PANi碳奈米纖維相較於PS:PANi奈米纖維電極之比電容高出4700倍。由於聚丙烯腈、聚苯胺與石墨烯經由熱處理之碳奈米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與高比表面積,可提升整體電容器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