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華語學習者之定式篇章標記語使用研究- 基於教學觀點之考察
    (2012) 李明懿; Ming-yi Li
    本論文基於教學觀點考察華語學習者定式篇章標記語之使用。 定式篇章標記語同時兼具定式語的特性和篇章標記語的功能,在篇章上扮演銜接與延展的角色。華語學習者定式篇章標記語的表現可同時反映其語彙和篇章表述的能力及發展特徵。然而,過往相關研究或未重視定式語在篇章教學的重要性,或未從中介語角度觀察學習者篇章標記語之使用特性,緣此,本論文考察初、中、高三組非母語學習者寫作文本中定式篇章標記語之使用情形,並獲得以下成果:其一,依據系統功能語言學之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的假定(Halliday& Hassan 1976, Halliday 1994, 2004),觀察到學習者寫作所使用的定式篇章標記語在語篇(Textual)功能面向可分為管領、連接和終止三種標記;概念(Ideational)功能面向包括經驗概念和邏輯概念。其中,經驗概念可將學習者的定式篇章標記語分為場域、情態和關聯三類概念標記。邏輯概念則包括限定、推進、因果、順序、分列、附加、轉折、對立、歸結等9種邏輯關係標記;人際(Interpersonal)功能面向上則可分為描述、聲明、議論、致意、設問、解說、反對、推斷、結語等10類標記。其二,從不同的功能面向之分類、次分類觀察定式篇章標記語的形態和使用分布,由此獲知學習者寫作時華語定式篇章標記語形式和語義功能特性和三種純理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三,觀察到初、中、高三種程度級別的學習者寫作資料中出現的定式篇章標記語形態及使用量不同,此差異與學習者語法、語義之習得過程有關;其四,本論文比較高級學習者的議論文和記敘文,印證寫作文體對學習者定式篇章標記語之使用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最後,本論文檢視初、中、高級四套華語教材中定式篇章標記語的相關教學內容,並依據前述之分析和觀察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啟示和建議。
  • Item
    現代漢語數量定語組的語法意義、篇章、語用分析及教學應用
    (2012) 簡恬佳
    綜觀漢語語言學論述,「數量定語組」以「量詞」為討論中心,位置多半放在漢語詞類介紹。而其內容則以量詞的分類、量詞與名詞的搭配為重心。而觀察對外華語的教材,「數量定語組」同樣以「量詞」為教學中心,教學時間點絕大多數在初級的最初幾課,內容則不談量詞的分類,而以量詞與名詞的搭配,以及數量定語組的句型變化為主軸。有鑑於此,本文以語法意義、篇章及語用三大層面為架構,將數量定語組系統性地整合、分析。 在語法意義的層面上,本文由數詞、量詞的成分加以探尋,總結數量定語組的語法意義有三:「計數義」、「計量義」與「分類義」。而面對數量定語組的三個句式,語法意義穩固不變,即使省略式1和省略式2會依著語言形式的省略而缺省相關的語法意義上,但其意義並非完全消失,而能藉由其他語言成分或受話者自行補足。在篇章層面上,本文從指稱加以探究,完整式與省略式2主要指稱無定詞組,然與其他語法成分結合時,可能產生改變,也可能違反信息結構原則;而省略式1同樣以指稱無定詞組為主,然而當省略式1與其他語言成分結合時,便隨之改變,甚至違反信息結構原則。說明語言成分上的限定,凌駕於信息結構的約束。而語用層面上,本文認為省略式1有「弱化」的語用功能,能削弱發話者的主觀態度,形成輕鬆、隨意的情境;而當完整式表達泛指時,則產生「情感投入」的語用功能,使受話者更能投入到情境之中,感同身受。 最後,本文檢視四套經典教材內容,教材都在初級程度時介紹數量定語組的語法,但較缺少對數量定語組及其成分簡明清楚的說明,也缺乏在篇章、語用層面上的說明。因此,本文提出幾點教學建議,認為應先建立數量定語組的概念,說明以簡要為宜。其次,依序由語法規則、句式、語法意義的介紹,再進入語用及篇章層面的教學及練習。此外亦應考量學習者母語,使數量定語組的教學更為完整,能兼顧系統性與實用性。
  • Item
    漢語致使結構之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 教學初探─以「讓」字句為例
    (2011) 王盈婷
    「讓」具多項意義,從表示「禮讓」、「轉讓」的普通動詞到具有使令義的「容許」、「允任」、「命令」,最後成了抽象的「致使」與「被動」。在現代漢語中,致使結構「讓」字句有時候是表示抽象致使的「讓1」,有時候是表示允許、任憑、命令的「讓2」,兩者無論在語法形式的分佈上與語義角色搭配上皆有差異之處,因此「讓」字句的區分有助於學習者在使用時的掌握程度。此外,我們也提出致使結構「讓」字句應與兼語句區分。 首先,語義層面探討「讓」的多義現象,不僅是由語境所造成,也能從句法、語義層面來檢驗,除了核心語義外,「讓1」與「讓2」最大的不同在於NP1為「致事」或「施事」,並且「讓2」前面能用「不」、「別」否定,其NP2常可被省略,後面多為動態的「事件」,「讓1」後的事件多為靜態的「狀態」,並帶結果,即狀態的改變。再者,大陸地區使用「讓2」的頻率似乎比台灣地區高,地區性的差別也許在於「讓2」的多義性中有些是台灣地區少用的,如命令義。 其次,篇章層面中「讓」本身具有的「作用─效應」(cause-effect)關係及「因果關係」的邏輯語義關係,「讓1」有連貫「原因─結果」,「讓2」「行動─目的」的功能,並且「讓1」、「讓2」也有不同的前後景功能,前者帶出後景,後者帶出前景。 第三,「讓1」在語用層面裡具有「歸因」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將功勞或責任歸於「致使者」,也是「語用預設觸發語」表示狀態的改變,最典型的用法便是常應用於廣告標語上。「讓2」為情態動詞,表示義務情態,具有「要求」、「命令」功能,當發話者權力或影響較低時則有「建議」以及「忠告」用法;發話者也可以藉由將決定權力交給受話者而表現出委婉、拖延、暫緩的語氣。 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我們檢視目前幾本主要通行華語教材中「讓」字句的編寫,對教材編寫提出建議,以期對日後教材編寫有所助益,並以研究結果為本,在教學應用上,從各層面針對「讓」字句的教學排序之建議。
  • Item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陳俊光
    本研究主要探討轉折副詞「卻」、「倒」之間的差異。過去文獻對兩者的討論大 都停留在語義和語法層面。一方面,文獻的分類往往將語義和語用混為一談,多將「卻」、 「倒」在特定語境之下所衍生的語用意涵,歸於其核心語義之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 一,便是釐清「卻」、「倒」的基本核心語義和語用衍生義。另一方面,文獻的探討也 大都僅著眼在兩個副詞單句方面的句法制約,然而語言實際交際中的基本單位並非詞彙 或句子,而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者藉篇章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關連。因此, 本研究計畫冀望能超越傳統在語義、句法的描述,進入篇章和語用言功能的探討。在篇 章方面,本研究計畫欲探討「卻」、「倒」在篇章是否能承載焦點信息,以及其在篇章 中所能拓展文意的超句範距為何;在語用方面,本研究欲檢視說話者在使用「卻」、「倒」 時,是否帶有不同的語用預設、意圖、態度等,以及這些語用功能是否/如何透過特定 的語用原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理論)來達成。 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判,以建立「卻」、「倒」之的理論架構, 從而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研究問題,然後再透過大量的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1)「卻」、「倒」是否有不同的篇章範距和焦點功能? (2)「卻」、「倒」是否有不同的語用語設? (3)「卻」、「倒」的用法,兩岸是否有所差異? 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主要重點放在「卻」、「倒」的篇章和語用 功能之探索。不過也嘗試釐清兩者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使這三個語法點能獲更全面 的探討,以達到結合語言形式與溝通功能的目標。同時能呈現從句法、語義至篇章、語 用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則。 以下為本計畫的三個研究步驟: 第一:釐清「卻」、「倒」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 第二:探索「卻」、「倒」的篇章和語用功能 第三:將「卻」、「倒」的語義功能、句法制約、篇章功能納入教學語法的架構中,以 循序漸進的連續面來達成教與學的目標,同時考慮兩岸在使用上的異同。
  • Item
    漢語詞綴「們」的多視角探索和教學應用
    (South Orange, NJ: The Association., 2009-10-01) 陳俊光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 it aim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and describe the semantic,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uffix-men in terms of the interplay among morphological typology, word order and function words. The descrip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consistently substantiated by naturally occurring linguistic data. Secondly, at the pedagogical level,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level linguistic analysis into a framework of pedagogical gramma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equentiality and cumulativeness. The aim is to provide better instructional input for L2 learners of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