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於科學探究本質之認識
    (2023) 楊家驊; YANG, CHIA-HUA
    本研究探討六年級學生對於科學探究本質的認識情形,透過問卷了解學生對於各個探究本質的認識觀,可用於未來教師修正教學需注意之教學重點。本研究分兩階段,第一階段透過開放性問卷進行,針對211位六年級學生進行施測,透過學生的回答依評分規準進行分析,挑選出合適的受試者進行抽測訪談,進入第二階段透過受測者於問卷上的回答,依其答案之脈絡提問,了解受測者確切的想法,其中訪談的架構透過問卷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所使用Lederman等人 (2014, 2019)所提出的「關於科學探究觀點問卷(Views About Scientific Inquiry questionnaire,簡稱VASI)」,建立8項學生須具備對於科學探究本質的概念。在問卷的修改上以貼近國小六年級學生生活情境為出發點,像是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平常有沖泡熱可可的習慣,因此將問卷中輪胎的情境修改為沖泡熱飲,使學生在答題上有更多的共鳴。本研究在「研究結論必須與收集的數據一致」的科學探究觀中是相對成熟的觀點,以38%了解型、37%混合型、24%質樸型分佈比例。而「做解釋是結合收集的數據和已知的知識得出的」以14%了解型、41%混合型及44%質樸型分佈比例及「所有科學研究中沒有一套單一的步驟和順序(無單一科學方法)」以10%了解型、45%混合型、44%質樸型之分佈比例之科學探究觀是相對不成熟的的觀點。此外,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差異僅在「探究過程以提問的問題為引導」及「所有做出過程相同的科學家可能不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這兩個向度,且女生的觀點較男生成熟。翻閱教科書後發現,多數課本出現固定流程的科學研究方法,與大多數受測者處於混合型或是質樸型的觀點相符合。本研究針對教科書中以傳統驗證假設為目標進行科學探究或是科學實驗的內容提出評論,並建議科學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上需要著墨設計探究觀點融入教學,並持續進修以建立適當的科學探究本質觀點及教學能力。
  • Item
    透過發展科學探究測驗分析學生的探究思考形式
    (2023) 林依瑩; Lin, Yi-Ying
    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課程綱要中提出以「探究與實作」為貫穿各學習階段且整合各學科內容 的核心素養,於是本研究決定發展出以思考智能為主的探究式試題,融入蠟燭燃燒的情境脈 絡,來分析高中生們針對探究式試題的回應,了解其在探究各階段的思考形式,並探討學生們 的科學認識信念與探究思考表現的關係。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有以下四個:一、此蠟燭燃燒探究試題包含哪些面向,可反應出哪些思考形式? 二、學生們在回答探究試題時,產生了哪些回應類別和思考形式? 三、學生們的科學認識信念的形式為何? 四、學生們的探究測驗表現和其認識信念是否有關。本探究式試題結合探究階段和科學思考形式後,包含以下的思辨形式:「觀察解釋」、「發 現問題」、「運用科學知識提出現象解釋」、「提出假設」、「分辨變項」、「控制變項」、「分析或解 釋資料」、「評估證據的一致性」、「建立解釋理論/建模」等 ,基於以上的思辨模式,結合蠟燭 燃燒情境初步定題後再和探究與實作的專家一起討論最終完成定題,呈現出完整的探究試題。 測驗發展完成後,由研究者設計的探究式試題進行施測,共約 300 位學生參與,並在施測後以 「科學認識辯證信念問卷」來偵測學生們的科學認識信念,近一步探討學生的探究表現和科學認 識信念的相關性。本研究的探究試題的思考形式著重於和科學教育最相關的科學推理與科學辯證。研究結果 顯示,針對科學思考形式,學生在「觀察解釋」中得分最高,在「控制變因」、「整合理論和數據 進行辯證」和「批判反思」得分皆較低。在科學認識辯證信念問卷中,學生得分較高的是「科學知 識發展信念」面向,而學生的探究表現會受到其科學認識信念所影響,與普遍認同的「科學知識 發展信念」達到顯著正相關,但與普遍較不認同的「科學知識確定信念」達到顯著負相關。本探究試題採線上測驗,雖然已包含四個高中部分班級的樣本,但期許之後能有更大規模 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擴大到整個年級或是整個高中,才能做更廣泛的推論。
  • Item
    提升高中聽覺障礙學生的科學素養之系列研究
    (2021) 林佳穎; Lin, Jia-Ying
    本研究之目的為提升高中聽覺障礙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理解高中聽障生對科學家與科學之態度出發,進而發展出一系列提升高中聽障生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閱讀能力與科學知識之研究。首先,研究一使用「畫科學家測驗」以瞭解高中聽障生持有之科學家意象。並參考先前研究發展出「現代科學家檢核表」,並將68位高中聽障生的繪圖資料進行檢核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持有之科學家特徵最多為整潔乾淨、男科學家、中年以上與有好奇心;學生持有之科學家類型以刻板印象為最多,並發現學生畫出無關科學家的比例偏高;此外也發現女學生持有較正面的科學家意象,男學生持有較負面的科學家意象,不同年級學生持有之科學家意象無顯著差異,並經由深度晤談發現學生對科學較不感興趣,也認為自己較不適合學習科學。研究二以提升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為目的,指導3位高中聽障生參與科學展覽,以及發展出科學探究課程。本研究使用美國奧勒岡州教育部(ODE)提出之「科學探究活動評分表」分析學生之科展作品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之探究能力各項目分數皆高於4分,顯示出參與科學展覽可以培養學生之探究能力。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學生實驗日誌與教師省思日記,發現有學生提及做實驗的過程很有趣,也有學生覺得自己更瞭解科學家的工作,未來可以多嘗試科學相關活動,顯示出參與科學展覽可以提升科學興趣、提升參與科學的自信心與對科學家持有正面態度。研究三以提升學生科學閱讀能力為目的,將斷詞與科學語言遊戲教學融入細胞分裂課程中,研究對象為7位高中聽障生,使用細胞分裂文本斷詞測驗、細胞分裂閱讀理解測驗與細胞分裂概念理解測驗為工具,以測驗教學前後的學生學習成就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斷詞以及概念理解之前測與後測成績皆達到顯著差異(P<.05),表示科學語言遊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斷詞能力與科學概念理解。 研究四以提升學生科學知識為目的,研究者設計出擴增實境DNA課程,研究對象為9位高中聽障生,研究工具為DNA紙筆測驗和DNA繪圖測驗以及課程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學生DNA紙筆測驗的前測與後測成績(P<.05)與DNA繪圖測驗前測與後測成績(P<.001)均具有顯著差異,表示擴增實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DNA概念學習。從DNA繪圖分析可知,學生於教學後皆能畫出一種以上的DNA表徵模型,顯示出擴增實境能提升學生的模型表徵能力。本研究並發展出「DNA心智模式評量表」,將DNA心智模式分為0至6等級,用以分析學生之DNA繪圖。分析結果顯示,教學後可以提升多數學生之心智模式層級,但學生持有之DNA心智模式仍未達到科學模式。 本研究進行四個研究,透過這些研究以理解聽障學生對科學家與科學之態度,並設計出能提升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閱讀能力與科學知識之課程。期望本研究能提供科學教育研究者、特殊教育研究者與教學現場老師們從事研究與教學之參考,並能拋轉引玉,使得更多研究者或教師關注聽障生的科學教育。
  • Item
    電腦模擬教學和後設認知鷹架對高中生光學學習表現的影響
    (2022) 王宏軒; Wang, Hong-Syuan
    光學在學習和教學中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其抽象的概念和對科學模型的錯誤理解是造成學生光學學習困難的重要因素。科學教育學者建議電腦模擬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表現,因此我們進行兩項研究來了解電腦模擬的學習環境如何影響學生的概念理解、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及改善探究能力。研究一的目的在調查發光射線模型和電腦模擬對學生概念理解和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的影響效果。三個高一班級的學生參加了研究一的實驗,其中一個班級(n = 34)參與傳統射線模型的講授課程,另一個班級(n = 33)參與發光射線模型的講授課程,第三個班級(n = 37)則參與電腦模擬結合發光射線模型的課程。透過使用選擇題的前測與後測來比較三個班級學生的概念理解及對概念理解的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研究一的結果顯示發光射線模型改善學生的概念理解,而電腦模擬則有助於提高學生在概念理解的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此外,電腦模擬透過提供3D結構的成像之獨特性促進學生光學概念的理解。研究二的目的是調查引入後設認知鷹架對學生在電腦模擬的環境中進行探究任務之影響。兩個高三班級的學生參加了這項研究,其中一個班級 (n = 33) 參與後設認知鷹架融入電腦模擬的探究課程,另一個班級 (n = 34) 則參與僅有電腦模擬支持的探究課程。透過使用選擇題的前測與後測及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單來比較兩個班級學生的概念理解、探究思考技能(控制變因策略、數據解釋和圖形理解)、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和探究活動的表現。研究二的結果顯示使用不同學習方法之兩個班級的學生,其概念理解和對概念理解的後設認知監控準確性,後測均較前測顯著改善,而將後設認知鷹架融入電腦模擬的探究學習活動則可以改善探究思考技能及對此技能的後設認知監控;特別是在較複雜的探究任務中,引入後設認知鷹架對學習效果的改善更是顯著。這些發現將有助於科學教師發展最佳教學模組來促進學生的光學學習。
  • Item
    以Go-Lab平台發展與實施科學探究實作評量
    (2021) 隋奇融; Sui, Chi-Jung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綱將素養導向教與學和探究與實作列為自然科學領綱的重點。本研究旨在以Go-Lab平台提供之應用程式和線上實驗室建置探究式學習空間(Inquiry Learning Space, ILS),發展與實施科學探究實作評量,融入學術探究的情境脈絡,並整合學生單性狀遺傳法則的先備知識和探究能力,透過實作經驗建構證據為本的科學模型,促進學生對雙性狀遺傳法則的學習。本研究應用科學探究實作評量標準檢驗國中數理資優生之建構反應之探究能力表現水準,以及對應的表現水準描述檢視探究能力,發現學生在本實作評量所呈現的探究能力高低依序為推理論證、分析與發現、執行與計畫和建立模型,整體水準落在基礎到精熟之間,且ILS中之模擬式實驗能幫助學生建立雙性狀遺傳法則之模型,提升學生模型導向的探究能力。遺傳法則成就測驗前測和後測結果顯示學生經科學探究實作能有效幫助學生以既有的單性狀遺傳法則概念經探究式學習遷移至雙性狀遺傳法則。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學習,本研究以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學生使用Go-Lab進行科學探究實作評量的科技使用度,研究結果為學生對此系統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態度、使用意向的評分高,顯示學生認同以Go-Lab進行科學探究實作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