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學齡前幼兒自然連結感對社會情緒發展與情緒行為問題之影響(2024) 鄭伊玹; Chang Yi XuanItem 母親回應教養與學齡前幼兒安全依附及主動行為之關聯:交互延宕模式分析(2024) 楊雯媗; Yang, Wen-Hsuan學齡前階段是幼兒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攸關孩子未來的學校適應及學業表現。近年來,社會情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強調素養導向的培育。溝通是人際互動的基礎,除了傾聽他人,亦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主動行為即強個體能夠自在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意見,為自己發聲,該能力對於孩子未來的學校生活具有相當大的助益。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灣學齡前幼兒在三至六歲期間,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及其主動行為的縱貫關聯性。本研究採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KIT)」中,36月齡組幼兒資料,自幼兒36月齡至72月齡共四波縱貫資料,選取四波皆參與的樣本,且每一波皆由親生母親填答者,調查期間父母婚姻狀態皆為已婚、母親皆與幼兒同住、未患重大傷病及身心障礙的幼兒,並刪除研究變項拒答者,共得1,011位參與者。本研究使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資料分析,以交互延宕模型(cross-lagged modeling)檢視36月齡至72月齡期間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和主動行為三變項之間的縱貫關聯性。本研究結果指出,在母親回應教養與幼兒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型中,母親回應教養和幼兒主動行為於三至四歲及五至六歲期間呈現雙向影響關係,四至五歲期間則是幼兒主動行為單向影響母親回應。另外,在幼兒安全依附與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型中,幼兒安全依附和主動行為於三至五歲期間呈現雙向影響關係,五至六歲則是幼兒主動行為單向影響安全依附。最後,在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及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式中,幼兒四歲時的安全依附在幼兒三歲時的母親回應教養對其五歲時的主動行為,以及幼兒三歲時的主動行為對其五歲時的母親回應教養的影響途徑間,皆具顯著的中介效果。綜上所述,建議主要照顧者可以適時地溫暖回應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聊天,認真傾聽孩子說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被重視的,有助於家長和幼兒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並且能夠間接影響孩子的主動行為表現。無論是提升母親回應教養或是幼兒安全依附,都將有助於二者之間的正向影響機制,而增進幼兒日後與他人建立正向健康的人際關係。Item 兩個家庭的大班幼兒收視行為探究(2009) 高藝珊; Yi-shan Kao摘要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法瞭解兩個家庭的大班雙胞胎幼兒在家收看電視的情形,也透過訪談幼兒父母及幼兒,探究學齡前幼兒收視行為的意義。本研究重要的發現有以下幾點: 一、幼兒的收視行為會受到家庭脈絡的影響,本研究兩個家庭的大班幼兒其收視行為在截然不同的家庭脈絡中呈現出非常不一樣的面貌來。 二、本研究歸納出兩個家庭的大班幼兒其收視行為皆受到家庭脈絡中四個具直接影響力的因素影響,包括: (一)手足互動:手足間的權力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到幼兒與手足共視時掌控收視與節目選擇的情況。 (二)父母對電視的互動與教養:父母對孩子收看電視的看法與其介入孩子收視行為的方式,會對幼兒的收視行為有影響。 (三)收看電視外的其他活動:孩子在家除了看電視外,是否有其他活動可供選擇、參與,較多活動可供參考的家庭,孩子收視時數會自然較少。 (四)家中收看電視的場所:收看電視的場所是隱密性高或開放性高,會影響到父母對孩子收視行為的監控程度。 此四種因素間彼此也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且這些因素可以尋溯至受更大的家庭經濟、父母教養觀念等鉅觀因素之影響。 三、本研究結果指出,即使是大班的年幼兒童不是被動收看電視的受害者,而是具有主動性的收視觀眾,且收看電視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份,當有更有趣的遊戲或其他活動提供幼兒選擇、參與,孩子自然不會成為重度收視者。 關鍵字:學齡前幼兒、收視行為、家庭脈絡Item 學齡前幼兒幽默表現之研究(2009) 陳巧湄; Chen Chiao Mei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學齡前幼兒在幼兒園情境中的自發性幽默表現情形,並瞭解「活動型態」、「年齡層」、「友誼關係」與幼兒幽默表現的關係。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方法,於幼兒園戶外、角落、用餐等活動之時段,以自然觀察方式,收集三十名中大班幼兒的自發性幽默表現。本研究根據Martin等人(2003)與張鐿霏(2006)兩者研究所提出的幽默類型為基礎,進一步分析出中大班幼兒幽默類型。經分析與歸納結果,發現如下: 幼兒的幽默類型方面:(1)以「幽默發出的『對象』與『意圖』」為向度,分析結果計有:娛樂他人型幽默、轉移注意力型幽默、貶低他人類型幽默、自我調侃型幽默、與他人分享型幽默及自我娛樂型幽默,其中以「與他人分享型幽默」表現類型出現最多。(2)以「引發幼兒出現幽默表現的原因」為向度,分析結果計有:討論禁忌與流行話題、自我優越感、新奇有趣的言行、文字聲音遊戲,並以「新奇有趣的言行」出現較多。幼兒的幽默表現特性則有:自娛娛人、嘲諷他人、化解危機,並且具有創新性、取代性、連續性、流行性、感染性、累加性、複合性與發展性。不同活動型態中,幼兒有不同的幽默表現,而幼兒的年齡、友誼關係與其幽默表現類型則無相關性。 本研究歸納出的幽默類型與Martin等人(2003)提出關於成人的幽默型態不同。本研究所發現之幼兒幽默表現類型較為多樣化,也具有不同特質。其次,本研究所發現的幽默類型與張鐿霏(2006)研究中針對2-4歲幼兒所發現相似,但本研究所觀察對象年齡為5-6歲的幼兒,其幽默類型風貌更為豐富,幽默特性也更為多元,故也延續張鐿霏(2006)後在幼兒幽默表現的研究上的重要發現。建議未來可在不同教學型態之幼兒園中,進行相關研究,以發掘更多幼兒的幽默表現與幽默特質。Item 不同社經背景母親與子女親子互動探討—以課後活動為例(2015) 程湘芸; Cheng, Hsiang-Y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課後活動中,高社經地位與低社經地位家庭之母親與孩子親子互動內涵。研究者以參與觀察的方式在課後時間進入兩個家庭,並以觀察紀錄的方式蒐集資料,試圖在家庭場域的自然脈絡中,瞭解不同背景親子互動之內涵。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在高社經家庭中,親子互動的特色為:一、以孩子為優先考量。二、視孩子為有能力個體。三、威嚴與親密關係並存。四、正向理性的教養策略。在低社經家庭中,親子互動的特色為:一、媽媽對孩子的付出。二、類平輩的親子關係。三、講求效率的教養策略。此外,本研究也發現高社經家庭和低社經家庭的父親角色、社會網絡及父母為孩子安排活動的差異。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相關研究建議及現場教師之輔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