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母親回應教養與學齡前幼兒安全依附及主動行為之關聯:交互延宕模式分析(2024) 楊雯媗; Yang, Wen-Hsuan學齡前階段是幼兒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攸關孩子未來的學校適應及學業表現。近年來,社會情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強調素養導向的培育。溝通是人際互動的基礎,除了傾聽他人,亦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主動行為即強個體能夠自在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意見,為自己發聲,該能力對於孩子未來的學校生活具有相當大的助益。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臺灣學齡前幼兒在三至六歲期間,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及其主動行為的縱貫關聯性。本研究採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KIT)」中,36月齡組幼兒資料,自幼兒36月齡至72月齡共四波縱貫資料,選取四波皆參與的樣本,且每一波皆由親生母親填答者,調查期間父母婚姻狀態皆為已婚、母親皆與幼兒同住、未患重大傷病及身心障礙的幼兒,並刪除研究變項拒答者,共得1,011位參與者。本研究使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資料分析,以交互延宕模型(cross-lagged modeling)檢視36月齡至72月齡期間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和主動行為三變項之間的縱貫關聯性。本研究結果指出,在母親回應教養與幼兒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型中,母親回應教養和幼兒主動行為於三至四歲及五至六歲期間呈現雙向影響關係,四至五歲期間則是幼兒主動行為單向影響母親回應。另外,在幼兒安全依附與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型中,幼兒安全依附和主動行為於三至五歲期間呈現雙向影響關係,五至六歲則是幼兒主動行為單向影響安全依附。最後,在母親回應教養、幼兒安全依附及主動行為的交互延宕模式中,幼兒四歲時的安全依附在幼兒三歲時的母親回應教養對其五歲時的主動行為,以及幼兒三歲時的主動行為對其五歲時的母親回應教養的影響途徑間,皆具顯著的中介效果。綜上所述,建議主要照顧者可以適時地溫暖回應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聊天,認真傾聽孩子說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被重視的,有助於家長和幼兒建立安全依附關係,並且能夠間接影響孩子的主動行為表現。無論是提升母親回應教養或是幼兒安全依附,都將有助於二者之間的正向影響機制,而增進幼兒日後與他人建立正向健康的人際關係。Item 父職參與對嬰幼兒情緒覺察能力發展之影響:一項平行歷程潛在成長模式的分析(2023) 王政傑; Wang, Cheng-Chieh臺灣傳統文化強調的「父不親教」已不再流行,當代父職參與在嬰幼兒發展上已被視為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以縱貫性的資料探討父親親職參與和嬰幼兒情緒覺察能力發展關聯性的研究卻相對缺乏。本研究旨在藉由長期追蹤資料分析父職參與對嬰幼兒情緒覺察能力發展的影響。本研究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KIT)3月齡組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等五波資料中皆由父親填答且父親為已婚狀態的幼兒為樣本(n=291)進行縱貫性的分析。本研究分析使用的軟體包含 IMB SPSS、JASP以及Mplus 8.6。主要分析以平行歷程潛在成長模式(PPLGM)分析嬰幼兒6至24個月的情緒覺察能力發展軌跡,並以3至24個月的父職參與發展軌跡作為預測變項。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嬰幼兒情緒覺察能力在6個月時個體差異不顯著,而在24月時已有顯著的個別差異,在此期間呈現正向的線性成長趨勢。二、父職參與在3至24個月期間呈現正向的線性成長趨勢,無論是三個月或兩歲,都具有顯著的個別差異。三、在3個月時的父職參與潛在成長直線截距能顯著正向預測嬰幼兒24個月時的情緒覺察能力終點表現及6至24個月期間情緒覺察能力的成長率。四、3至24個月父職參與的成長率能顯著正向預測24個月時嬰幼兒的情緒覺察能力終點表現,但與其情緒覺察的成長率無顯著相關。 本研究顯示生命早期所接觸到的父職參與能正向顯著影響後續數個月的情緒覺察發展。除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供後續研究及家庭教育相關實務工作者之參考。Item 家庭語文環境及社經地位與幼兒語言能力之關聯研究(2022) 張毓; Zhang, Yu家庭是幼兒最初開始和未來主要的生活環境,四歲幼兒正處於語言能力發展的快速時期,過去研究指出幼兒處在不同的家庭語文環境及社經地位,兩者會對幼兒語言能力之狀況造成差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語文環境及社經地位與幼兒語言能力之間的關聯。研究方法運用調查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的「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36月齡組第二波48月齡之幼兒資料,選取受訪者為幼兒之親生父母,刪除遺漏之後共1737人為研究樣本。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家庭語文環境及社經地位與幼兒語言能力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如下:一、四歲幼兒語言能力之狀況 幼兒在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方面的表現在「能夠完成」與「非常熟練」之間,讀寫萌發能力儘達到「部分能做」的程度。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最為熟練,剛表現出讀寫萌發方面的能力。 二、四歲幼兒家庭語文環境之種樣貌 在家庭語文環境方面,父母在多元生活經驗、教導與安排及親子語言互動方面的行為表現皆可以達到「有時」以上。父母常與幼兒進行親子語言互動,而較少表現出為孩子提供多元生活經驗的行為。 三、家庭語文環境及社經地位與幼兒語言能力之關聯 家庭語文環境與幼兒語言能力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表示4歲幼兒所處的家庭語文環境愈多元豐富,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愈好。家庭社經地位與幼兒語言能力存在顯著的正向關聯,表示4歲幼兒所處的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愈好。 本研究所探討的家庭語文環境更貼近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並使用具有本土文化意義的臺灣幼兒調查資料庫之代表性樣本。在實務上,給予父母以不同方式幫助幼兒語言能力之發展,並給予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相關建議,推動親職教育,並對未來家庭語文環境之研究提供更多不同的面向。 關鍵字: 家庭語文環境、家庭社經地位、幼兒語言能力、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Item 學步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雙向影響歷程及其對早期自我調節原型之影響(2022) 林佳慧; Lin, Chia-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早期幼兒自我調節發展的因素。自我調節能力在進入生命第二年時開始快速萌發,且對幼兒未來的社會適應以及認知學習有重大影響,因此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目標。過去的研究多探討母親的教養行為或親子關係的品質與幼兒自我調節間的關聯,本研究則基於發展系統理論之生物心理社會架構,同時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本研究並從雙向影響關係(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s)的觀點,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間的雙向影響歷程。本研究的目的有二:其一為探討幼兒氣質(包含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包含正向的母親回應及負向的條件式管教)之間是否具有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其二為探討幼兒氣質及母親教養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根據理論及過去相關文獻之結果,本研究提出假設一:幼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間有互相影響的關係,且此雙向影響關係具有持續性。假設二: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負面影響(即會減低正向回應與增加條件式管教),奮力控制氣質則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正面影響(即會增加正向回應與減低條件式管教)。相對的,母親回應會對幼兒氣質有正面影響(即減低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增加奮力控制氣質),條件式管教則對幼兒氣質有負面影響(即增加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減低奮力控制氣質)。假設三: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其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有負面影響、奮力控制氣質則有助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發展;母親回應可提昇幼兒早期自我調節,母親條件式管教則不利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分析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之3月齡組幼兒資料,並針對5,267位幼兒母親在幼兒12月齡、18月齡及24月齡時所填答的問卷資料,進行隨機截距自我迴歸交叉延宕模型分析。變項的來源包含母親所填答的認知發展問卷、社會情緒發展問卷及家庭問卷。本研究獲得以下結果: 一、在12月齡到24月齡的三個時間點中,母親正負向教養行為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間均具有持續的雙向影響關係。母親的回應與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具有互相增強的雙向影響關係,但母親的條件式管教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則具有相互消減的雙向影響關係。幼兒的負向情緒性氣質則未與母親的教養行為產生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研究假設一及二僅在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和母親的回應與條件式管教會影響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12月齡時的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回應均可正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但12月齡時的母親條件式管教則負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由於本研究未發現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早期自我調節發展間之關聯,因此研究假設之三也僅在奮力控制氣質及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本研究之結果支持母親的教養行為與孩子的氣質間具有相互影響與被影響的關係,意即母親不只扮演提供孩子社會化影響的角色,也會受到孩子的氣質或特質的影響而改變教養行為。本結果支持幼兒在自己社會化的歷程中扮演主動角色。 此外,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對早期自我調節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但氣質也會受到母親教養行為的影響,顯示個體生物性特質也會受環境脈絡等社會經驗之形塑。母親可藉由提供溫暖回應等正向教養行為增進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但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也會因母親的責罰管教等負向教養行為而消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