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青少年對電視偶像劇之觀點研究:次文化的觀察(2007) 劉容襄; LIU, JUNG HSIANG本研究旨在瞭解青少年對電視偶像劇所傳遞出之真實觀點,並探討青少年同儕間自身觀察其行為與觀念是否受到電視偶像劇的影響,研究者並在其間作青少年次文化之觀察。 本研究以焦點團體法進行資料蒐集,共舉行三次座談達到資料飽和,座談地點為受訪對象就讀之北市某市立國中家政教室。受訪對象為三男四女,共計七名之青少年前期的國二學生,其背景符合收視電視偶像劇一年五部以上,且倆倆具有同儕好友之身分,其中研究者刻意納入一名不喜歡電視偶像劇之男生,企圖觀察同儕間的互動反應。研究工具包含訪談題綱、錄音(影)設備、訪談日誌與研究者本身。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歸納研究的發現與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對於電視偶像劇所傳遞岀的真實觀點 (一)青少年對電視偶像劇的定義:電視偶像劇要有知名之偶像,其故事不管是相戀、單戀、外遇之愛情與友情故事都應具備合情合理之真實感,避免太夢幻的愛情、無意義的打鬥與鮮明的台客風。電視偶像劇應注重新鮮感、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又適時帶有喜感之劇情,開頭要能吸引人,結局要精采而圓滿。至於播出集數至少廿集,每集長度六十或九十分鐘,但絕不可以歹戲拖棚。 (二)青少年注重之電視偶像劇特色:喜好有喜歡又知名的明星、不拖泥帶水又能感動的劇情、美麗的場景與漂亮的服飾烘托。厭惡台客風氣息的內容、對公式化情節的反感與拒絕難以理解的劇情。 二、同儕間自身觀察受電視偶像劇之影響 (一)收視起因歸納為無意間發現、被預(廣)告吸引與受朋友推薦。 (二)同儕間思想與行為上的改變則為羨慕劇中的生活、將對白變成口頭禪、購買劇中相關商品與以粉絲方式支持偶像。 三、青少年同儕間的次文化現象 (一)同儕互動中,可以發現具有主見的意見領袖影響性與特質及同儕對於所屬團體的認同與歸屬感。 (二)性別差異上,相對於女生對電視偶像劇的喜好,則男生多半仍熱衷於線上遊戲與電影。 四、不同世代間的差異觀點 受訪青少年不能認同家長強勢制止收視,又不具說服力的理由,且認為家長過於擔憂,為此青少年也衍生出因應對策。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青少年家長與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Item 國小子女數位媒介使用父母介入經驗之研究(2016) 劉容襄; Liu, Jung-Hsiang本研究旨在瞭解父母面對國小子女數位媒介使用時之家人互動過程、介入經驗之真實感受與體認以及主要照顧者在此過程中之因應與努力。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先進行5個月前驅研究,分別在三個都會區取得282份主要照顧者的家庭數位使用紀錄單,並對12位家長進行試訪,同時邀請5位記錄一周家中使用數位媒介之情形,且對家中至少使用數位媒介一年以上經驗之兩對夫妻進行對偶深度訪談之試訪,從前驅研究中修整訪談綱要與對象考量,最終邀請三個家庭之主要照顧者(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並以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法來分析資料。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者參與者面對子女數位媒介使用之互動與介入經驗可分為(一)眼所見之數位時代,包含「時代潮流自然入家門,子女有樣學樣」、「興趣上男女有別,共玩有喜悅單獨生警覺」;(二)心所思之關心現象,包含「使父母可體會的安心」、「讓父母可看見的憂心」;(三)行所及之介入經驗,包含「混合之介入中卻見父母不一致」、「父母生活與數位背景牽動介入思維」等。 二、主要照顧者之因應與努力可以發現其親職角色的轉變,分指「由妻子成為母親後,對另一半看法不同」、「面對數位時代,為母則強,奮力因應」,同時此親職角色轉變反思的歷程有如「一條尋找平安的過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家有國小子女之父母、親職教育者與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