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拒學青少年生態系統特性的潛在組型分析研究:從諮商輔導人員觀點
    (2023) 洪美鈴; Hung, Mei-Ling
    本研究考量目前臺灣因應青少年拒學行為仍缺少對拒學生態特性的認識,且在研究方面亦未能顧及不同生態系統的互動性,即使強調家庭介入對拒學議題的重要價值,卻尚未提出實證研究可供參考。故本研究擬借鏡生態系統理論,發展以實務為導向之生態系統特性之研究,經由發展拒學青少年不同生態層面的評估量表,邀請304位國小、國中、高中之諮商輔導實務工作者為本研究之參與者,透過其對特定拒學青少年的評估,瞭解國內拒學青少年的生態特性,並透過潛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建構出拒學的生態組型,瞭解不同組型與拒學情形的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拒學青少年不同生態層面的評估量表包括個人逃避、家庭糾結與學校困擾三部份,且不同生態特性依其所處環境脈絡而有所不同。依據不同生態特性表現進一步可分為不同類型,其中個人逃避、家庭糾結與學校困擾各指標一起存在高分狀態可稱為「高生態糾結型」;反之,普遍低分,稱為「低生態糾結型」;另外,也可以看見個人逃避指標中的理想性焦慮與家庭糾結的並存關係,因而稱之為「焦慮併家庭糾結型」;以及個人逃避指標中的社交退縮與學校人際困擾合併出現的情況,稱為「退縮併人際困擾型」。其中,「高生態糾結型」與「焦慮併家庭糾結型」的拒學青少年顯示較嚴重的拒學表現;反之,「低生態糾結型」的拒學情形較不嚴重。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完成從生態系統互動的角度將拒學生態特性納入類型評估,提供了臺灣拒學青少年的生態特性的初步瞭解,建議諮商輔導實務工作者在分類和評估拒學行為時,應考慮生態系統各個層面的狀態,並針對不同類型制定不同的生態介入策略,據以形成拒學評估處遇的地圖,做為日後校園諮商輔導與介入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拒學輔導的角色定位與系統合作之紮根研究
    (2022) 曾資容; Tseng, Tzu-Rung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工作中角色定位與系統合作之經驗,旨在:一、瞭解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中角色定位與困境。二、探討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中系統合作之經驗與困境。三、瞭解生態系統合作間互動情形對個案拒學行為之影響。四、探究臺北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經驗中的角色認同與專業成長。採質性研究取向紮根分析,藉由立意取樣邀請八位專輔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  研究發現有四:一、專輔在拒學輔導中角色多元職責龐雜,導致角色定位模糊產生專業認同危機。二、專輔在拒學輔導中系統合作經驗為落實生態系統觀點介入拒學輔導策略,在跨專業合作中的挑戰包含:「系統缺乏合作意願」、「觀點不同各執己見」、「來校安置互踢皮球」、「系統轉介界線模糊」、「行政作業合作阻礙」、「系統成員中途退場」、「拒學成因難以言傳」。三、生態系統互動情形對個案拒學行為影響,有五項正向影響為「系統互相補位突破輔導僵局」、「善用依附關係作為返校拉力」、「發覺個案亮點提升自我效能」、「接納個案限制提供適性環境」、「觀察行為模式給予鷹架支持」,以及兩項負向影響,分別為「家長態度放棄加劇拒學行為」、「缺乏轉銜制度個案重拾舊習」。四、專輔在拒學輔導經驗中逐漸認同其角色價值,而在系統合作中的專業成長包含:「堅持信念不受影響」、「熟悉系統明確分工」、「換位思考相互扶持」、「理解個案放下執念」、「放下焦慮處之泰然」。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彰顯專任輔導教師在拒學輔導工作中多元角色之價值,並提供系統合作之具體策略,以提升未來拒學輔導處遇之效能。
  • Item
    相輔相成?適得其反?—從導師視角看拒學問題
    (2021) 陳思羽; Chen, Sih-yu
    本研究主要在探索國中階段的導師,在面對拒學個案的處遇時,如何從對拒學問題的茫然焦慮,走向身心的安頓。導師又是如何被其信念影響,建構出對拒學問題的圖像。導師又該如何在拒學處遇的系統合作中,展現其角色價值?本研究採質性取向,分成前導研究與正式研究兩個階段。本研究之9位研究參與者乃以立意取樣的方式產生,前導研究階段2位,正式研究階段7位,為顧及理論的遷移性,取樣時盡量使研究參與者具異質性,如:性別、年資、任教學校地域……等。研究皆以半結構式深入訪談的方式,蒐集曾處理過拒學個案的國中導師的生命經驗,並使用內容分析法將所蒐集的資料,以系統性步驟進行分析,企圖建構出導師在處理拒學個案時的信念圖像。研究發現有三:一、導師在面對拒學問題時,依其心境、行為及態度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階段—問題辨識期、策略嘗試期、心境穩定期。二、導師與系統進行合作時,會因彼此理念、立場與角色期待的不同,而引起系統衝突;互動頻繁、明確分工以及各司其職,是合作順暢的關鍵;系統間的各角色相互支持,則能緩解彼此的負向情緒。三、導師無論是否知覺被系統支持,皆會走完處遇三階段,找到心境調節策略,使身心得到安頓。此研究結果將以具邏輯性的方式呈現,使日後在進行拒學個案的系統合作時,能因理解而增加合作效能,也期待正面臨拒學處遇難題的導師,能夠知覺被同理,找到安頓心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