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心情與創意思考關係的多成份模式:調整焦點、向性、激發心情對創意思考的影響暨中介變項之探討
    (2010) 徐芝君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心情對創意思考的影響暨其之間的中介變項,因此建構「心情與創意思考關係的多成份模式」(MCMC)。在模式裡主張不同調整焦點、向性及激發向度的心情,會對創意思考表現造成不同的影響,而且,個體的認知彈性、處理速度及整體處理會中介心情與創意思考間的關係。為了驗證MCMC模式,進行了預備性研究和四個實驗。在預備性研究裡,編製一擴散性思考測驗-「報紙的不尋常用途」,以利後續實驗使用。在實驗一先確立不同向度心情對創意思考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快樂(正向、激發、促進焦點)、憤怒(負向、激發、促進焦點)可以提升創意思考表現的假設獲得部份支持,難過(負向、去激發、預防焦點(結果階段))會損害創意思考表現也獲得部份支持,放鬆(正向、去激發、預防焦點)對創意思考表現沒有影響獲得支持;不過,在害怕(負向、激發、預防焦點)則未獲支持。由於實驗二到實驗四主要在探究中介變項的效果,且實驗一在快樂和難過心情與快樂和中性心情比較差異較明顯,因此,後續實驗僅誘發快樂、難過及中性心情。實驗二使用叫色作業為中介作業,探究認知彈性和處理速度是否中介心情和創意思考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兩個指標皆未產生中介效果,推究原因,可能是叫色作業的效度問題。因此,實驗三改採轉換作業,再次探究認知彈性和處理速度的中介效果,結果發現處理速度中介心情和流暢力,及心情和變通力關係達趨近顯著,大致支持處理速度具有中介效果。實驗四使用形狀偵測作業作為中介作業,探究整體處理是否中介心情和創意思考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整體處理中介心情和流暢力的關係。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討論本研究意義和價值,並對未來研究及教育實務提出建議。
  • Item
    心情與自我覺察對助人意向及助人行為之影響
    (2006) 楊梵妤; FAN-YU YANG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在探討心情與自我覺察對助人意向和助人行為的影響。本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為對象。大部分的受試者是正在修習社會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實驗一的受試者共120人,被隨機分派至8種實驗情境中,每組15人;實驗二的受試者共40人,被隨機分派至4種實驗情境中,每組10人;實驗三的受試者共40人,被隨機分派至4種實驗情境中,每組10人。 實驗一採2(心情) ×4(自我覺察) 二因子獨立樣本實驗設計,心情以音樂操弄,分為正向和負向心情,自我覺察分為高自我覺察、低自我覺察、無自我覺察、及干擾自我覺察;以助人意向(答是的答案數、答是反應時間)和助人行為(連署、義工參與)為依變項,進行變異數分析及G2 考驗。實驗二以想像寫作操弄心情,採2(心情) ×2(自我覺察) 二因子獨立樣本實驗設計,心情分為正向和負向心情,自我覺察分為高自我覺察和低自我覺察;以助人意向(答是題數、答是反應時間)為依變項。實驗三改變測量助人行為的方式,採2(心情) ×2(自我覺察) 二因子獨立樣本實驗設計。心情以實驗一的音樂操弄,分為正向和負向心情,自我覺察分為高自我覺察和無自我覺察,依變項為助人行為(協助抄寫數字的格數)。 實驗結果顯示: 一、實驗一 1.心情在助人意向上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 2.自我覺察在助人意向上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 3.心情與自我覺察在助人意向上沒有交互作用。 4.心情與自我覺察在助人行為上沒有交互作用。 二、實驗二 1.心情在助人意向上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 2.自我覺察在助人意向上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 3.心情與自我覺察在助人意向上沒有交互作用。 三、實驗三 1.心情在助人行為上的主要效果達顯著。 2.自我覺察在助人行為上的主要效果未達顯著。 3.心情與自我覺察在助人行為上有交互作用。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關於未來研究方向及教育上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