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成人完美主義、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2010) 黃瓊慧; Chiung-Hui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成人在完美主義、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採便利抽樣,以滾雪球方式邀請422名台灣地區20至60歲成年男女為研究對象,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幾近完美量表中文版」、「雙元孝道信念量表」與「一般健康量表」,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之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本研究結果如下: 1.在背景變項與完美主義、孝道信念的差異情形上:教育程度與職業社經地位偏低之成人多認為自己的表現成就與標準期待之間有所落差,較重視認同權威性孝道信念。 2.在完美主義與心理健康的相關上:越高的落差感就越容易出現身體症狀、焦慮與失眠症、社會功能障礙與嚴重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越高的高標準與落差感就越容易出現焦慮與失眠症及社會功能障礙之心理健康問題。 3.在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上:越認同相互性孝道信念與越不重視權威性孝道信念,就越少出現嚴重憂鬱症的心理健康問題。 4.在完美主義與孝道信念的關係上:越高之高標準、井井有條與落差感時,即個體的不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越高時,同時也表示越重視相互性孝道信念與權威性孝道信念;越高之高標準、及越低之落差感時,同時也表示越重視相互性孝道信念與越不重視權威性孝道信念。 5.在完美主義、孝道信念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上:越高之落差感與及越不重視相互性孝道信念時,就越容易出現身體症狀、焦慮與失眠症、社會功能障礙與嚴重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越高之高標準、越認同相互性孝道信念與越不重視權威性孝道信念時,就越容易出現身體症狀、焦慮與失眠症、社會功能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形成結論並提出應用於諮商輔導工作上以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中介變項(2015) 唐文慶心理健康在大學生階段是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石,現況下亦有許多大學生深受心理困擾,因此心理健康之提升甚為重要。過去曾有研究指出,人格特質具有遺傳性,會影響心理健康之程度,研究者好奇人格特質影響心理健康之機制,並根據文獻,推論人格特質會透過一組以自我實現、自我關注與照顧為導向的行為傾向與習慣,亦即「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來影響心理健康,據此,研究者假設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果。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採分層立意抽樣,研究樣本為561位北北基地區綜合大學與科技大學之大學生,使用工具包含「人格特質量表」、「生活型態量表」與「成人心理健康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逐步迴歸及拔靴法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1. 本研究之大學生整體而言具有輕度心理困擾。 2. 本研究之大學生性別在心理健康總分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女性之生理健康狀況較差,男性之憂鬱情況較嚴重;大二學生較其他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更差。 3. 本研究之大學生越傾向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宜人性、情緒穩定性,心理健康狀況越佳,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情況也越佳;另外,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佳,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佳。 4. 本研究之大學生人格特質、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能有效預測心理健康情形。 5.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中介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之影響。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本研究結果支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之影響中具有中介效果,可作為促進心理健康之參考。Item 國小一般生和特教生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的比較研究(2012) 陳亭妤; Chen, Ti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一般生和特教生的母親,其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差異。研究者首先聚焦於背景變項,探討一般生和特教生母親在各個背景變項之不同水準間的差異;接著回到本研究的主題,探討一般生和特教生在三個依變項上的差異;接著,分析三個依變項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探討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對身心健康的預測力。本研究採立意抽樣,樣本來自臺北市的12個行政區共16所公立國民小學,就讀於1至6年級的學童之母親,有效樣本人數合計670人(374位一般生母親、296位特教生母親)。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使用工具包括「國小學童母親親職壓力量表」、「國小學童母親因應策略量表」及「身心健康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 國小一般生母親的婚姻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其親職壓力有顯著差異;國小特教生母親的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其親職壓力有顯著差異,控制信念的得分亦會因不同的就業狀況有所差異。 二、 國小一般生母親的婚姻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是否有宗教信仰,其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國小特教生母親的就業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是否有宗教信仰,其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 三、 國小一般生母親的孩子年齡、婚姻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其身心健康有顯著差異;國小特教生母親的就業狀況、婚姻狀況、家庭總月收入不同、是否有宗教信仰,其身心健康有顯著差異。 四、 國小特教生母親之親職壓力大於一般生母親,其中以資源支持帶給母親的親職壓力程度最大。在「內控」向度上,一般生母親的得分較高,在「外控」向度上,特教生母親的得分較高。 五、 面對問題與壓力時,特教生母親較一般生母親易採取「淡化問題」和「承擔情緒」的因應策略。 六、 國小一般生母親較特教生母親身心健康狀況佳。 七、 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在「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兩兩之間皆具顯著相關。 八、 親職壓力和因應策略變項能有效預測國小一般生和特教生母親的身心健康。 根據上述,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提供學校、政府機關、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中等教育階段就讀普通班聽覺障礙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2019) 周思慧; Zhou, Si-Hui本研究旨在探討中等教育階段就讀普通班聽覺障礙學生之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心理健康三者間的現況,比較聽覺障礙學生與聽覺正常學生在這三變項的表現上是否有差異?並分析變項之間的相關情形。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新北、桃園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為取樣對象,有效樣本聽障生108人、聽常生72人,共計180人。研究工具包括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中文版嘲笑風格量表、正向心理健康量表。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集群分析、單因子獨立樣本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之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聽常生的親和型、自我提升型幽默皆顯著高於聽障生。 二、中等教育階段學生之幽默風格可分為正向高、低幽默、負向高三類,聽常生屬於「正向高」幽默態度者比例較高,而聽障生則是屬於「低幽默」幽默態度者比例較高。 三、聽常生與聽障生在嘲笑風格的傾向上沒有顯著差異。聽常生的人際關係顯著優於重度聽損聽障生,聽常生的情緒平衡顯著優於輕中度聽損聽障生。 四、正向高幽默態度之聽障生,怕被笑顯著低於負向高幽默態度之聽障生。 五、正向高幽默態度之聽障生,人際關係顯著優於低幽默幽默態度之聽障生,樂觀進取則顯著優於低幽默、負向高幽默態度之聽障生。 六、聽障生幽默風格與嘲笑風格之關聯性:親和型幽默與怕被笑有負相關,親和型幽默、自我提升型幽默皆與喜被笑有正相關,攻擊型幽默與喜笑人有正相關,自我貶抑型幽默則與怕被笑、喜被笑、喜笑人皆有正相關。 七、聽障生正向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有正相關;聽障生怕被笑與心理健康各構念皆有負相關。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教學與輔導相關建議,以供現場教師之用,另針對研究限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