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自動化反應技術評量同理心(2020) 楊梵妤; Yang, Fan-Yu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發展更適合、有效的同理心 (本研究是指同理關懷) 測量方法。研究者以兩種自動化反應測量進行設計:點偵測與AMP。一共進行了兩個研究以檢驗其信效度。在研究一中,先招募 54 名大學生參與預備性研究,選出作為正式研究中使用的實驗促發圖片。於正式研究中,再招募 50 名心理相關科系的大學生,參與者必須完成兩種同理心自動化測量實驗、人際反應量表(包含EC與 PT 分量表)、新式成人利社會行為量表 (NSAP) 、與三種利社會行為測量 (捐款次數、捐款金額、抄寫次數)。結果發現兩種自動化測量有聚斂效度,並與自陳測量間有區辨效度,但只有同理心 AMP 可以預測抄寫次數。研究二中,一共招募了 135名大學與研究生參與預備性研究,以選出做為正式研究中的文字與圖片材料。正式研究參與者共 47 人,大部分為心理相關科系的大學生。研究二將同理心點偵測將材料換成詞語,而同理心 AMP 則增加了不符合同理的霸凌圖片,參與者須完成自動化測量、自陳測量、與行為測量。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測量間有區辨效度,但仍然只有同理心 AMP 能預測抄寫次數。總結兩個研究的結果如下:(一) 同理心點偵測具有信度但不具效度,且無法預測利社會行為。(二) 同理心AMP 有良好的信度,且在典型的利社會行為 (抄寫次數) 上,具有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三) 同理心 AMP 具有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四) 同理心 AMP 與EC 沒有相關,可能是因為測驗結構的差異,一種是自動化反應測量,另一種是外顯自陳五點量表,兩者結構完全不相同。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同理心層次的不同。 EC 量表所測得的,是外顯的、由個人意向控制的同理關懷;而同理心 AMP 所測得的,是自動化引發的、無法由意向控制的同理關懷。最後,本研究提出了同理關懷的自動化特性,在未來研究的建議上,參與者的組成背景對本研究結果可能造成影響,後續研究可招募更多元的參與者以進行探究。Item 兒童正念團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注意力、同理心及正念的效果(2018) 李菀芸; Li, Wan-Yun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兒童正念團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注意力、同理心及正念的效果,以16名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等組實驗設計,實驗組有8名學童,接受為期八週,每週2次,每次35分鐘,共16次的兒童正念團體,對照組有8名學童,在同一時間進行午休。資料分析包括量化和質性資料,在量化資料方面以「多向度注意力測驗」、「兒童同理心量表」和「華人兒童正念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前測、後測和追蹤測分數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係收集期中和期末團體回饋單、學童訪談和導師訪談內容等進行內容分析,用以輔助評估團體效果。研究結果:1.在注意力方面:「多向度注意力測驗」之「持續性注意力」分測驗前後測差異與前測和追蹤測差異皆達顯著,具有短期效果及一個月的持續效果,而在「選擇性注意力」和「分離性注意力」分測驗則皆無顯著差異,未具有短期效果及一個月的持續效果。2.在同理心方面:「兒童同理心量表」前後測差異達顯著,具有短期效果,但無一個月的持續效果。3.在正念方面:「華人兒童正念量表」之總分量表和「不評價」分量表之前後測差異達顯著,具有短期效果,但無一個月的持續效果,而在「專注覺察」、「接納」和「不纏繞」分量表則皆無顯著差異,未具有短期效果及一個月的持續效果。4.在質性資料方面,實驗組學童和導師都認同在學童參加完團體後,在不同情境的注意力有所提升,能展現情感性的同理心、認知性的同理心和行為性的同理心。實驗組學童也較能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和人際關係,進而運用正念態度或技巧去調節情緒和人際因應。最後,提出研究相關討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