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工作記憶作業中的干擾程度和干擾比例對 alpha 振盪之影響
    (2024) 杜家安; Tu, Chia-An
    alpha波為人類大腦8Hz至12Hz的神經振盪活動,其振盪的增強可能反映神經系統抑制無關訊息的歷程,同時也涉及對工作記憶的保護,故許多工作記憶研究常透過alpha波來切入(Jensen& Mazaheri, 2010; Pfurtscheller et al., 1996)。Bonnefond與Jensen(2012)為了瞭解alpha波抑制工作記憶中干擾的機制,透過視覺通道呈現改編的Sternberg範式,發現到強干擾的發生會伴隨alpha振盪的增強。但後續使用類似架構的研究,卻發現干擾程度對alpha波的影響不一致,強干擾的發生除了可能伴隨振盪的增強,卻也可能造成振盪的減弱(Weisz et al., 2020)或是無顯著影響(Sghirripa et al., 2021)。本研究推論可能是因為這些後續實驗設計在調整後出現干擾刺激和欲記憶刺激間的時間間隔,讓看似相同的實驗程序藏有潛在的混淆因素。除此之外,過去研究因干擾比例在操弄上的複雜性,而少去討論干擾比例對alpha波的影響。本研究欲從概念上改編Bonnefond與Jensen的Sternberg範式,操弄工作記憶作業中的干擾程度和干擾比例,提出一個新的實驗程序。本研究以登錄階段須忽略刺激的採樣點是否被打亂來操弄干擾程度(包含強干擾和弱干擾2個水準),利用登錄階段欲記憶刺激和須忽略刺激之比例來控制干擾比例(包含高干擾比例和低干擾比例2個水準),為一2×2二因子的實驗設計。22位參與者需記憶登錄階段的欲記憶刺激並忽略干擾,再於提取階段以按鍵判斷目標刺激是否為登錄階段的欲記憶刺激之一。結果發現在低干擾比例下,額葉、中央腦區、和枕葉的alpha波在強干擾出現前後增強,顯示出抑制強烈無關訊息時的alpha波可能同時反映了預備性抑制和反應性抑制。但該效果在高干擾比例下消失,推測是因高干擾比例促使alpha波變化達天花板效應,顯示出alpha波因應工作記憶作業中干擾時背後的複雜性。
  • Item
    正念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數學表現之影響
    (2017) 楊諮燕; Yang, Tze-Yen
    近年來從東方佛禪角度切入的正念,對於自我調節與工作記憶表現的提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以往研究多聚焦於成年人與正念之研究,對於正念在青少年與教育實踐、應用的可能性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據此,本研究嘗試將此概念引入青少年學習場域中,一來探討正念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聯性,二來以認知工作記憶角度切入,了解正念對青少年數學表現的影響。 本研究進行三個研究:研究一針對青少年之正念與生活滿意度、心理憂鬱程度、青少年復原力程度、正負向情緒狀況等四項因素進行相關分析,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正念之關聯性;研究二則控制五因素人格特質的影響,從記憶廣度的中介歷程進行分析,探討正念對於青少年數學表現的預測力;研究三探究課堂中正念練習,對青少年數學表現、工作記憶及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效果。整體而言,在青少年階段,我們確認中文版止觀覺察注意量表在青少年之適用性,以及正念與數學表現之連結,且以語音記憶廣度作業檢測為前提下,數學學習當下訊息刺激的注意力接收與語音迴路處理的重要性,大於工作記憶中中央控制系統對於注意力的轉換及抑制處理。在三分鐘正念練習介入結果方面,雖然無法有效降低學生數學焦慮,對於工作記憶中語音迴路能力之提升,亦無明顯效果,但對於學生數學成果的展現,確有實質上的幫助,且研究結果指出,此法為不需要特別程度的先備正念,即可達正念提升效果之練習,對於青少年數學表現亦有所助益,雖然對於整體工作記憶之影響效能不若八週正念練習,數學焦慮改善效益亦不似長期正念練習明顯,但整體而言,三分鐘正念練習對於學生數學成果的展現,確有實質上的幫助,可供教育現場老師執行正念時之參考。
  • Item
    漢字部件組字知識之發展與評量
    (2018) 曾千芝; Tseng, Chien-Chih
    漢字組字方式不同於拼音文字,是由部件依照特定規則組合而成,這樣的規則知識在字彙辨識、生字學習與閱讀發展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進行四個研究,分別探討漢字部件組字知識的發展、習得與運用。在研究一根據陳學志等人(2011)漢字構形資料庫,編製一套完整的漢字部件組字規則測驗,考驗其信效度,並於研究二比較國小一、三、五年級學生在各種組字知識上的發展,以及檢視與閱讀能力的關聯型態;研究三探討學習組字知識的有關基礎認知能力,分析50位一二年級生在語文工作記憶、空間短期記憶與不同組字知識表現之間的關聯;研究四進行假字記憶作業,探討四種假字記憶表現下,各種部件組字知識與工作記憶的影響權重。研究一發現漢字部件組知識測驗具有可接受的再測信度與內部一致性。在研究二,根據Ho et al.(2003)有各組字知識有不同難度層次,本研究結果也發現,中低年級兒童在各部件組字知識答對率高低大致上符合Ho et al.(2003)預期,代表具有良好建構效度。在效標關聯效度,大致上各測驗與閱讀能力有顯著正相關。研究三發現語文工作記憶與空間短期記憶分別與特定組字知識有關,語文工作記憶與部件位置、部件表意有正向關聯,但與同樣涉及字彙處理的部件表音無關;空間短期記憶只與筆畫與部件形構有正向關聯,但與同樣涉及形構知識的字形結構無關。研究四發現與預期一致,不同部件組字知識及工作記憶對假字學習表現之權重會依據假字內部件提供字音或字義線索而定,例如研究發現學習假字內有符合表音規則的聲旁,以做為字音線索,則學生所具有的部件表音能力越好,假字之記憶表現也會越好。另也發現,語文工作記憶則與表意不透明字的記憶表現有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二與研究四的結果補充Ho et al.(2003)理論中各種組字知識重要內涵,並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識字教學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