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師生關係之研究
    (2010) 楊智翔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有四點:其一為探究師生背景在國小師生關係上的差異。其二為探究教師人格特質、教師幸福感與國小師生關係間的關聯性。其三為探究國小師生關係的類型與比例。其四為探究師生背景、教師人格特質、教師幸福感在國小師生關係上的解釋力。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對全國36所國民小學進行便利取樣,共得232位導師及5444位三到六年級學生之有效樣本。本研究工具包括「華人性格自評量表」、「國小教師幸福感量表」及「國小師生關係量表」。資料經多變項變異數分析、二階段集群分析、典型相關及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後,獲致以下發現: 一、國小導師整體而言具有正向的人格特質及中高程度的教師幸福感。 二、國小學生整體而言具有良好的師生關係。 三、不同性別、師資培育背景之國小導師,在學生知覺之師生關係上有顯著 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級之國小學生在其師生關係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小學生之師生關係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型。 六、國小導師人格特質與幸福感間有中度正向的典型相關。 七、國小導師人格特質與學生所知覺之師生關係間有低度正向的典型相關。 八、國小導師幸福感與學生所知覺之師生關係間有低度正向的典型相關。 九、國小導師背景、學生背景、導師人格特質、導師幸福感對學生所知覺之 師生關係具有顯著的解釋力。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發現,針對教育單位與教育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方向兩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師生關係、人格特質、幸福感
  • Item
    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09) 范梅英; Fan Mei-yi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北部地區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研究者以北部地區三縣市(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之高中職一、二、三年級(含五專之專一至專三)的1116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個人特質量表」、「青少年感恩心量表」與「青少年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的資料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及分析,茲將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1.不同性別及感恩教育經驗之青少年在感恩心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之青少年在感恩心整體上没有差異,但在感恩認知及感恩回報分層面上有差異。 2.青少年人格特質與感恩心有典型相關存在。青少年的人格特質愈正向,其感恩心也愈高。 3.青少年感恩心與幸福感有典型相關存在。青少年的感恩心愈高,其幸福感也愈高。 4.青少年人格特質層面中「樂觀進取」與「情緒表現」、感恩心層面之「感恩認知」能有效預期其幸福感,且預測力達64%。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家長與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