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對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之知覺、挑戰與因應研究(2023) 王歆慧; Wang, Hsin-Hui本研究旨在討論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時的知覺、挑戰與因應,遂邀請國內的十位國中專任輔導教師,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促使青少女發生合意性行為的「內在因素」包含「對性的好奇與嘗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及「自我價值感不佳」,「外在因素」則包含「親密互動挑起性慾」、「接觸色情資訊」、「在校人際不佳」、「同儕言行的影響」、「家中歸屬感不足」、「家庭照顧者不穩定」及「家庭成員負向示範」;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在合意性行為事件的正向感受包含「感覺被愛」及「愉悅且喜歡」,負向感受則包含「擔心」、「罪惡感」、「失望」、「煩躁」、「懷疑」;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面對性邀約時的考量包含「怕破壞關係」、「習慣討好與順從」、「被男方的溫柔攻勢打動」;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對合意性行為的想法包含「可以維持關係」、「親密關係的正常互動」、「利益交換」、「可以確認關係」、「可以增進關係」、「可以滿足生理需求」;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知覺青少女在合意性行為事件中的影響包含「難以融入同儕」、「與男方的關係變差」、「重複發生性行為而受傷」、「自我評價變差」、「親子關係變差」、「性態度變開放」、及「面臨懷孕與墮胎」,而面對負向影響的因應包含「利於度過合意性行為事件的優勢特質」、「有效情緒因應模式」、「有效調適行動」;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的挑戰來自「家長」、「校內系統」、「校外系統」、「與青少女的晤談關係」、「輔導處遇中的能力與策略施展」,而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發展出的因應方式包含「與家長建立正向關係」、「協助家長調適情緒」、「協助家長經營親子關係」、「站穩性平調查與輔導分開的立場」、「理解及安撫導師情緒」、「在不挑戰導師既有價值觀的狀態下合作」、「協調社工與青少女的摩擦」及「提供完善資訊給校外系統」、「事先的場構」、「始於通報的關係應放慢步調」、「關係修復需要時間與空間」、「支持陪伴有助於關係修復」、「接受通報的限制」、「發展男性專輔合適的角色定位」、「性平課程可取材自心理測驗、影片」、「讓青少女在性行為前多做後果設想及關係評估」、「增進青少女正向經營感情關係的能力」、「懷孕議題須由系統共同處理」、「不急著達成處遇目標」、「增進自我覺察」、「適時尋求專業支援」、「檢視自身價值觀的客觀性」;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在處遇青少女合意性行為事件時的情緒困擾包含「煩躁」、「罪惡」、「擔心」、「心疼」、「被青少女或家長的情緒波及」,而自我調適方式包含「做好心理預備來增加安定感」、「工作與生活的情緒切割」、「進行紓壓活動」及「尋求情緒支持」。最後,依照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反思,並提供相關建議,讓閱讀者能對發生合意性行為的國中青少女多一些理解,也對於處遇困境提供同理與因應方向。Item 女性參政者參政歷程對自身心理健康之覺察與因應(2023) 江佳儒; Jiang, Jia-Ru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理解女性參政者 (現在或曾經,以政治參與為主要收入 來源之順性別生理女性)於參政歷程中,對自身心理健康之覺察與因應。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透過半結構深度訪談蒐集五位女性參政者之參政經驗,以現象學取徑分析資料,還原研究參與者之主觀現象經驗,並以女性主義觀點回應研究發現,結果如下:女性參政者於參政歷程中,透過身體變化、情緒變化、移轉到私人生活,以及性別經驗有所覺察。因應策略上,本身的內在資源、人際支持或向外求助、改變認知以及看見自己推動的改變,是使女性參政者持續參政的重要支持。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對諮商實務、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人際與自我層面之研究(2010) 許慧瑜; Hui-Yu Hsu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中學導師班級經營人際層面之現況。研究目的為: 一、了解國中導師從事班級經營時,對學生的想法與互動策略。 二、了解國中導師從事班級經營時,對家長、班級科任教師、學校行政的想法與互動策略。 三、了解國中導師從事班級經營時,導師角色定位與自我因應策略。 本研究選取十位不同科別的國中教師,透過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根據文獻探討、研究分析與討論,結論如下: 一、學生層面:受訪教師表示學生兼具正面及負面特質,教師應多關注其正面特質,並採用適當的方法與之互動。互動策略包括:「建立關係」、「了解學生」、「有效溝通」、「建立常規」、「適當管教」。 二、家長層面:受訪教師肯定家長的重要,並認為現在家長形形色色,因此應注意與家長的互動技巧。互動策略方面,教師強調:「親師聯絡」與「親師溝通」兩個概念。 三、班級科任教師層面:受訪教師認為導師與班級科任教師是夥伴關係;互動時,採取「配合協助」及「溝通協調」等策略。 四、學校行政人員層面:受訪教師認為行政是班級經營的支援,導師與行政各司其職照顧學生;互動時強調「不會輕易將學生送行政處理」與「直接溝通、說明需求」。 五、導師自我層面:受訪教師表示導師「工作繁複」、「角色多重」及「導師角色定位因自身的親職經驗而有所改變」。在自我因應策略上,包括「彈性與改變」、「正向詮釋」、「累積經驗」、「身心準備」、「專業成長」、「壓力調適」與「宗教信仰」。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作為國中導師、學校行政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