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大學生憂鬱情緒、自尊、污名化、自我揭露與求助態度之關係
    (2010) 王嘉琪; Wang Chia-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憂鬱情緒」、「自尊」、「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社會污名」、「求助自我污名」等求助內在知覺與「求助態度」之間的關係。並探討 (1)不同性別在各變項之間差異的情形 (2)各變項對「求助態度」分別具有預測力 (3)「自尊」在「憂鬱情緒」與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是否扮演中介角色 (4) 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在「自尊」與「求助態度」是否扮演中介角色 (5)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自尊」與求助內在知覺各變項對「求助態度」路徑的差異。 以東台灣與北台灣之公私立666位大學生為受測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含自尊量表(SES)、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求助社會污名量表(SSRPH)、求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求助態度量表(ATSPPH-SF)與揭露預期量表(DES)等六部份。 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只在「揭露預期風險」、「揭露預期效益」、「求助態度」有顯著差異;在「自尊」、「憂鬱情緒」、「求助社會污名」、「求助自我污名」沒有顯著差異 (2)「憂鬱情緒」、「自尊」、「維持自我信心」、「減低自我感」與「揭露預期效益」對「求助態度」分別具有預測力 (3)「自尊」在「憂鬱情緒」與求助內在知覺的「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自我污名化」扮演中介角色 (4) 求助內在知覺的「揭露預期效益」、「揭露預期風險」、「求助社會污名化」「求助自我污名化」在「自尊」與「求助態度」扮演中介角色 (5) 不同性別在「憂鬱情緒」、「自尊」與求助內在知覺的各變項對「求助態度」的影響路徑不同。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