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6
Browse
Item 國中生學業自主性動機、學業投入與不投入、學業復原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2019) 梁恩盈; Liang, En-Ying本研究參考Skinner、Pitzer和Steele(2013)動機性復原力模式,提出以學業自主性動機為自變項,學業復原力、學業投入與不投入為中介變項,而因應方式為依變項的假設模式,以745位國中生,男生368位(49.4%),女生376位(50.5%)為正式研究對象,探討各變項的關係。測量工具包含:學業自主性動機量表、學業復原力量表、學業投入與不投入量表、多向度(六類)因應方式量表四種。統計方法主要為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森績差相關、階層式迴歸分析和路徑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根據研究假設所得之結果如下: 1.性別在學業復原力、學業不投入、自我激勵、混亂、逃避和反芻思考有顯著差異,其中混亂和反芻思考是女生多於男生,而學業復原力、學業不投入、自我激勵和逃避則是男生多於女生。年級在學業不投入總分、行為不投入、情緒不投入-無聊,以及情緒不投入-挫折、憂慮、煩惱上有顯著差異,皆為國二生高於國一生。 2.學業自主性動機、學業復原力與策略化、尋求協助、自我激勵因應方式具有正向關連;學業自主性動機與混亂、逃避因應方式具有負向關連,學業復原力與混亂、反芻思考因應方式具有負向關連。學業復原力、學業投入與策略化、尋求協助、自我激勵因應方式具有正向關連;學業復原力與混亂、反芻思考因應方式具有負向關連,學業不投入與混亂、逃避、反芻思考因應方式具有正向關連。 3.學業自主性動機與學業復原力對不同因應方式具有預測力,同時學業自主性動機與學業投入(或不投入)各變項對不同因應方式具有預測力,只是各因應方式之預測因子有些許差異。 4.學業復原力在學業自主性動機和自我激勵、逃避間具有正向中介效果,又分別負向中介學業自主性動機和尋求協助、混亂和反芻思考之影響。 5.學業投入在學業自主性動機和策略化、尋求協助和自我激勵之間具有中介效果,在學業自主性動機與混亂之間有負向中介效果,並且接近顯著地負向中介逃避。 6.學業不投入在學業自主性動機和尋求協助之間具有負向中介效果,並分別在學業自主性動機與混亂、逃避和反芻思考間有正向中介之影響。 7.雙中介變項之學業復原力、學業投入對學業自主性動機分別和策略化、尋求協助和自我激勵因應方式之間具有正向間接效果,同樣對學業自主性動機和混亂間具有負向間接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之建議,並提供教育與輔導人員在實務工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