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臺北市啟智幼兒班回歸主流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8-06-??) 鄒啟蓉
    本研究旨在探討:(1)臺北市自足式啟智幼兒班實施回歸主流現況;(2)教師對實施回歸主流的看法與建議;(3)教師對實施混合教育的看法與建議;(4)教師對目前實施回歸主流的滿意程度。本研究對象包括臺北市11個自足式啟幼班、21名啟幼班教師及各園啟幼班教師推薦的普通班教師 7名,共28名教師。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分兩階段進行;使用工具為自編訪談題綱及「回歸主流及混合教育實施要素重要性與實施程度自我評鑑調查表」。本研究主要的發現有:(1)臺北市現有11個自足式啟智幼兒班皆有實施回歸主流,但回歸的時段多利用全國性的活動和不定期的社交聯誼活動;(2)全市現有52名自足式啟智幼兒班學生中,有 8位除參加全班性的回歸主流活動外,也被安排作個別化的回歸;有的啟智幼兒班學生智力接近正常,但回歸時仍有不適應的問題;(3)影響回歸主流的因素錯綜複雜,有的與整個幼稚園有關,有的則牽涉到普通班內、特殊班內、普通班和特殊班的關係、老師與家長的關係等生態因素;(4)啟智幼兒班教師對回歸主流及混合教育實施要素的看法頗一致;(5)啟智幼兒班教師對回歸主流實施情形不甚滿意。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實施回歸主流或混合教育與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tem
    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發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5-09-??) 鄒啟蓉
    本研究探討3歲6個月至5歲11個月間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的發展,並探討此測驗的品質與不同施測題型對施測結果的影響。自編「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測驗」含有兩個分測驗:(1)「物品變換位置」分測驗:含「以為」及「先去哪裡找」兩種題型各兩題,共四題;(2)「非預期物品」分測驗:含「自己的錯誤信念」與「他人的錯誤信念」兩種題型各兩題,共四題。研究發現「物品變換位置」有可能對三歲半組幼兒較複雜,因為有47.5%的三歲半組幼兒在至少一題控制題上有錯誤。此外研究者發現:(1)同一題型類似題兩次作答反應相同的次數佔所有作答次數比例的88.6%;(2)兩個分測驗的內部一致性很高,Cronbach’s alpha分別是.88與.91;(3)兩個分測驗相關為.66,以上數據顯示此測驗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構念效度。研究者對200位台北縣市幼兒進行施測,發現:(1)兩個分測驗皆顯示幼兒在3歲半至5歲11個月間的錯誤信念有快速發展的情形;三歲半及4歲組幼兒的答對率皆顯著低於隨機;4歲半組的答對率在兩個分測驗上分別為.53及.48;而5歲組及5歲半組則已明顯超過隨機水準;(2)本研究樣本在兩個分測驗的通過年齡與國外英美地區的研究有明顯差異,顯示似乎國內幼兒的錯誤信念發展有較英美國家慢的情形;(3)五歲以上的幼兒仍有近20%-30%未能通過「錯誤信念」兩個分測驗,顯示有很大的個別差異;(4)不同題型與施測用語會影響幼兒表現,比如:幼兒對他人的錯誤信念比對自己的錯誤信念答對率高,而且對「先去哪裡找」的答對率比對「以為」高。研究者針對結果提出討論及建議。
  • Item
    發展遲緩幼兒社會行為及相關問題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1-02-??) 鄒啟蓉; 盧台華
    本研究旨在編製一份能區別正常與發展遲緩幼兒的社會行為評量表,探討其信效度及發展遲緩幼兒在此評量表上的社會行為表現型態及社會行為表現與學校適應結果間的關係。自編「學齡前兒童社會行為評量表」有8個分量表,其因素架構含蓋類似量表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及重測信度,惟評量者間信度稍差。研究者使用自編「學齡前兒童社會行為評量表」,請臺北市68所幼稚園或托兒所教師,對348位普通幼兒及131位有發展遲緩或疑似發展遲緩的幼兒作評量。研究發現發展遲緩幼兒在所有適應性行為上的表現均比普通幼兒差,尤其在互動性、自主性及專注學習上與正常幼兒的差異最大。此外,發展遲緩幼兒比正常幼兒有較多內向性不適應及不專注/過動的行為,但兩組幼兒在外向性不適應行為上無顯著差異。本研究也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幼兒與確定有發展遲緩的幼兒社會行為表現型態不同,幼兒的社會行為能預測在學校的適應結果。研究者對上述發現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 Item
    建構接納與支持的班級文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4-09-??) 鄒啟蓉
    本研究探討5個融合班級中10位教師促進普通與特殊幼兒互動與人際關係的看法與作法。研究發現,老師們的融合教育理念包含以下內涵:建立接納與協助的班級文化、認識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培養獨立與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兼顧不同領域的學習與所有學習者的需求等;老師們並認為上述融合教育的理念,不僅適用於特殊幼兒,也適用於普通幼兒。為了推展融合教育的理念,老師們認為自己的角色很重要且多元,並強調與家長及所有幼兒合作經營班級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對普通幼兒的教導強調對個別差異的認識與接納及同理心的培養,他們重視幼兒內在的感受、想法的改變與自發的行為,而不僅是外在的行為表現,使用的方法包括:以身作則、問題討論、角色扮演及故事教學等。對於特殊幼兒的教導,老師強調要一視同仁、培養獨立的能力,在方法上則以隨機教學為主。老師們普遍肯定融合教育對普通與大多數特殊幼兒在人際互動學習上的效果,但是對特殊幼兒其它領域的學習或某些特殊幼兒社會能力成長的成效仍持保留的態度。針對以上結果,研究者認為應重視融合班教師的融合教育理念與態度、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係、教師對幼兒引導與教學的品質,並重視外圍支持體系與生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