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法蘭西斯.浦朗克《雙簧管奏鳴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2) 張鉯雯; Chang, I-Wen
    本詮釋報告探討的主題為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1963)《雙簧管奏鳴曲,作品185》,草稿寫作於1957年,完成於1962年,是一首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法國管樂曲目,浦朗克將此曲獻給在1963年時已逝世十週年的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也是他為了弔念自己尊敬且景仰的音樂家所作;浦朗克為《雙簧管奏鳴曲》每個樂章都寫下標題,第一樂章為《輓歌》、第二樂章為《詼諧曲》、第三樂章《哀嘆》,全曲由簡單而優美的旋律組成,以傳統的結構搭配當代法國音樂的特色,展現出浦朗克成熟且獨特的音樂風格,鋼琴在全曲扮演重要角色,藉由和聲色彩、觸鍵變化、與旋律的搭配充分表現浦朗克對於音樂的獨特風格及見解,以及與生俱來對於和聲的敏感度、旋律的創作天賦。筆者所撰寫的詮釋報告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架構;第二章文獻探討,概述作曲家的生長背景及創作特色,以及《雙簧管奏鳴曲》的創作背景;第三章樂曲分析,依照個樂章順序分別以調性、曲式、主題與動機、創作手法加以分析及整理;第四章樂曲詮釋,以鋼琴合作者的角度探究鋼琴與主奏者之間的關係,並提出實際排練時所得出的心得見解,例如:從鋼琴的觸鍵方式、踏板的控制、與夥伴間的合作技巧等方面,提出彈奏時適當的建議;第五章:結語,綜合上述分析重點,並提出筆者的詮釋觀點整理。
  • Item
    莫里斯.拉威爾《天方夜譚作品41》之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0) 毛玠文; Mao, Jie-wen
    1903年,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在閱讀詩人克林索(Tristan Klingsor, 1874-1966)的詩篇《天方夜譚》後,著手聲樂曲的寫作。自幼對異國文化深感興趣的拉威爾,在萬國博覽會中接觸俄國色彩絢麗的交響樂、以及東方色彩的音階形式後,結合自身的豐富想像,完成了此作品。這是拉威爾第一首使用管弦樂當作伴奏的藝術歌曲,此作品被音樂學者認為是作曲家對林姆斯基.高沙科夫(Rimsky-Korsakov, 1844-1908)的交響樂作品《天方夜譚》(Scheherazade, 1888)的致敬,豐富多變的音樂也體現作曲家對東方文化的著迷與敬畏。 本論文總共有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描述研究概要、文獻探討來源與方式;第二章介紹音樂家背景,闡述作曲家的生平、二十世紀初的歐洲時代背景。接著說明作曲家的音樂風格,將拉威爾的創作特色彙整為條列式重點,列舉譜例的說明、講述法文藝術歌曲的發展起源以及重要的詩派、《天方夜譚》的三首詩詞翻譯,並說明歌曲大意;第三章為分析樂曲結構,研究生使用樂團版本作為說明,由總譜的呈現,更清晰的將織度與音樂特色分析解釋;第四章為鋼琴合作之詮釋探討,研究生參考不同有聲資料的詮釋,結合自身看法統整出客觀的建議;第五章為不同錄音版本之比較;第六章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