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6
Browse
Item 貝多芬《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七,克羅采》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22) 陳奕儒; Chen, Yi-Ju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為橫跨古典時期與浪漫時期的音樂家,他不僅承襲了古典樂派的傳統音樂形式與語言,更開啟了浪漫樂派的風格與精神,並從中建立屬於他的個人特色。1802至1803年間,貝多芬正面臨聽力退化所帶來的打擊,寫下了遺書表明對於生活的絕望,但其透過堅強的意志繼續堅持創作,完成了《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七》,並在同年的5月24日在奧加唐劇院(Augarten Theatre),由貝多芬本人與小提琴家喬治‧布瑞吉陶爾(George Bridgetower, 1779-1860)進行首演。而後因題獻給小提琴家魯道夫‧克羅采(Rodolphe Kreutzer, 1766-1831),亦得名為克羅采奏鳴曲。與貝多芬先前所譜寫的小提琴奏鳴曲相比,此作品中的小提琴不再居於附屬地位,而是與鋼琴有了更多對話的空間,可說是貝多芬初期與中期作品的分界點,同時亦代表著中期作品的開端。本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包含此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和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概述貝多芬的生平、重要作品及寫作特色,《克羅采》之創作背景及首演資料;第三章為樂曲分析;第四章為樂曲演奏詮釋,以鋼琴合作的觀點來進行探討與論述;第五章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