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8
Browse
3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焦循手批《柳宗元文》研究(2003/8-2004/7) 王基倫本計畫擬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現藏焦循手批《柳宗元文》為基礎,結合 清代學術思想取向,探討焦循文學理論、焦循對柳宗元古文之實際批評研究, 提供學者參考。Item 臺灣公藏焦循手稿整理研究(2002-07-31) 賴貴三Item 焦循《孟子》學及其「以易注孟說」(2002-06-01) 賴貴三焦循(1763-1820),為清乾嘉之際揚州學派的代表學者,阮元(1764-1849)譽之為「通儒」。世居江都北湖黃玨橋,早年字理堂,後字里堂,晚年自號「里堂老師」;四十六歲,自築雕菰樓、半九書塾於家鄉「雕菰淘」中,一生深服「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證之以實,運之於虛」的治學精神,專力於讀書、教書、著書。博聞強記,識鑒精卓,經學以訓詁入手,而求義理通達,於《周易》、《尚書》、《毛詩》、《禮記》、《左傳》、《論語》、《孟子》等都有著述與補疏;尤其,《雕菰樓易學三書》與《孟子正義》二書,為其晚年嘔心瀝血的傳世名著,夙為學者注意。本文擬爬梳焦循《孟子正義》中的《易》學資料,考察其「以《易》注《孟》」的實質、「通變神化」的理論脈絡,以觀照其源於《易》學的方法。全文分五節,前三節簡錄有關焦循《孟子》著述歷程、文獻與研究論著資料,以供學者參稽研考;後兩節清理條陳《孟子正義》中有關《易》學訓詁與義理釋例,證成焦循經學道統一貫、會通《易》《孟》的體系,及其「以《易》注《孟》」的詮釋特識。Item 焦循《爾雅》釋易說述評(2000-12-01) 賴貴三清朝乾嘉「揚州通儒」焦循(1763-1820)是經學名家,更是清代《易》學研究的重要代表學者。他的《易》學詮釋特色有二:一在於天算數學方法的齊同比例,另一為語言文字學方法的假借轉注,二者交相為用,成為焦循獨具別裁的《易》學詮釋方法。嘗自言:「非明九數之齊同比例,不足以知卦畫之行;非明六書之假借轉注,不足以知彖辭、爻辭、十翼之義。不知卦畫之行,不明彖辭、爻辭、十翼之義,不足以知伏羲、文王、周孔之道。」天算數學提供其治《易》的思維方式,語言文字學則提供其工具性知識。本文試圖就其《易話.下卷》「《爾雅》釋《易》」舉證各條,參考《雕菰樓易學三書》相關內容,以述評其利弊得失,及其鉤貫的條理脈絡。Item 焦循手批《爾雅註疏》鈔釋(1998-12-01) 賴貴三Item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儒焦循《里堂札記》選釋(5)(孔孟月刊社, 2007-12-01) 賴貴三Item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儒焦循《里堂札記》選釋(2)(孔孟月刊社, 2007-04-01) 賴貴三Item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儒焦循《里堂札記》選釋(3)(孔孟月刊社, 2007-06-01) 賴貴三Item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儒焦循《里堂札記》選釋(4)(孔孟月刊社, 2007-08-01) 賴貴三Item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儒焦循《里堂札記》選釋(1)(孔孟月刊社, 2007-02-01) 賴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