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杜甫特殊類型詩歌後代仿擬的觀察與研究
    (2012/08-2013/07) 徐國能
    杜甫有不少具有個人色彩的詩歌,乃是變化古人特色並融入自我新意 而成。這類詩歌也成為後世詩人競相仿擬的對象。本計畫意在整理、觀察 與研析這些後代仿擬的作品。透過對這批作品的研究,不僅可見後人崇杜 與摹杜的真實狀況,同時也這些作品也使我們對具有藍本意義的原作有了 更深的體認,同時也促使我們思考:「詩體」在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概念與 形成之歷史。 是知本計畫是一微觀的杜詩學研究,旨在透過作品的觀察釐清元文本 和仿擬之作間所形成的詩體與歷史關係,藉此深入古典詩學的建構與理 想。
  • Item
    元好問杜詩學探析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2-06-01) 徐國能
    杜甫在詩歌創作上對元好問的影響已為歷來論者所關注,傳統論者以元好問詩詞中大量引錄杜句,以及元好問詩中紀史內容、雄放風格等三方面來說明二者關係。本文認為,元好問才力雄傑,其杜詩學除上述三者外,應另有深刻的意涵。以時代而論,南宋杜詩學鼎盛,然同時北地卻相對蕭條,僅元好問一家編著《杜詩學》,然此書不僅顯示了南北學術交流的實況,遺山亦於引文中提出對當時注杜的不滿與反省,他認為讀者追求的應是領會詩人遙深悟境,並非漫談字詞出處等表面手段和任意附會妄言詩旨,這顯然是對宋金以來整體詩歌創作與批評風潮的重省。除此之外,本文嘗試從實際文本的承繼關係來觀察並解釋杜甫對於遺山作品所產生的影響作用,並對遺山〈論詩絕句〉中「少陵自有連城璧」所思考的問題與針砭之現象提出解釋。元好問認為杜甫之最有價值者,並非某一種類型的風格或技巧,而是以自身才力及詩人精神重塑傳統,並因此建構文學史的新價值體系,而這也是遺山文學事業所嚮往的終極成就。
  • Item
    翁方綱與《杜詩附記》
    (中國語文月刊社, 2011-12-01) 徐國能
  • Item
    桐城詩派杜詩學析探--以姚鼐、方東樹為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08-03-01) 徐國能
    桐城詩派始於明朝末年的方以智、錢澄之,而以姚鼐與方東樹為中心。桐城詩派以宗法儒家思想、重視學問人品及主張詩文無異為其理論特色,尤其尊崇杜甫詩歌的價值。他們的杜詩批評可以視為是詩歌理論的直接呈現。 在他們的杜詩批評中,一方面呈現了杜甫詩章法細密的詩歌特色,另一方面也建立了一套以杜甫詩為核心的詩歌史,對杜詩研究頗有貢獻。而桐城詩派也將杜甫詩引以為典範,透過杜甫詩來證明他們的理論有所憑藉。相對於清代其他各家,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詩派雖然審美情懷有異,但皆於杜甫詩中各取一味以成家數,這種批評現象,更加鞏固了我國詩學以杜詩為中心的結構。
  • Item
    翁方綱杜詩學探微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6-07-01) 徐國能
    翁方綱的杜詩學結合了其詩論「肌理說」,豐富而多樣。他認為杜詩之偉大在於體現了「理」的存在,因此他對杜詩的態度有別於格調與神韻,強調崇杜而不仿杜的特質。他以五十年讀杜的心得撰《杜詩附記》,其中對舊注的訛誤與舊說的偏謬皆有駁正,同時藉杜詩闡發自我詩學觀點,並以杜詩為媒界,展開與其他詩論的對話。因此翁方綱的杜詩學,隱了廓清舛誤上頗有貢獻外,亦從中浮現了肌理說要義。而翁方綱突破傳統以貼近杜詩為宗旨的論杜方式,以「代聖人立言」的批評手段,將杜詩引為己用,表現了另一層次的杜詩批評。
  • Item
    沈德潛格調說論杜評議
    (淡江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2004-12-01) 徐國能
    本論文為杜詩學的研究,主要探討清代詩評家沈德潛,以其格調派詩論品詩杜詩的形成背景、批評內容與優劣得失。因論述需要,本論文亦就沈德潛詩學與格調派理論稍作研析。全文總分為:「清代詩學與杜詩」、「沈德潛的詩學觀點與格調說」、「沈德潛對杜詩的態度:兼論葉燮的影響」、「沈德潛對杜詩的實際批評」、「沈德潛論杜評議」等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