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訓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臺灣地區當前文化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展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張樹倫
    人類為了追求生存發展而創造出文化,文化包涵的層面及內容十分廣泛,在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過程中,往往各層面變動的速度不一致,於是會產生調適上的問題。百餘年來西方文化以其極強的生機控制性向四鄰擴展,中西文化的接觸是在一種不情願又不得已的情境下發生。台灣地區在中央政府遷台,進行現代化的五十餘年間,更是經歷了快速的社會文化變遷,自然也就更容易發生調適的困境。本文首先從外在大環境分析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包括外來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的流行、商品文化的穿透、資訊社會的衝擊等。其次則探討當前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價值體系的混亂、生活文化的惡質化、文化不均衡的發展、文化的商品化與庸俗化、文化整合不良與創造不足、精緻文化欣賞能力的缺乏等。最後則分別從政府的態度與作法、民間力量的投入、教育與文化的配合、公民文化的建立四個面向試著提出當前文化建設的方向,期許能透過創造性的轉化過程,建設富而好禮、容忍異己、積極創新的現代中國文化。
  • Item
    臺灣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張樹倫
  • Item
    臺灣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沈六; 呂啟民; 周亞貞
         公民教育的目的乃在幫助學生與成人,以信心與決心勇敢地承擔他們的責任,以及幫助他們本乎民主原則,實現國家的和諧統一與達成國家的理想。公民教育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今日公民教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創作、設計與選擇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而此種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要與學生成長和發展相配合,並符合社會的需要與期望。本乎此項認識,本研究擬採理論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首先從學術觀點,探究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本研究的基礎在於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可以作為建構欲發展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基礎與準則,以達成公民教育的目的。繼之在調查臺灣北、中、南、東部等四個不同地區與社經背景的國中學生,探討影響他們公民發展的社會因素,以驗證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適切性,以及明白其影響因素;並調查分析公民教育課程是否影響上述學生的公民發展,同時探求對上述學生公民發展有貢獻的其他教育因素。本研究結果將對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建構,具有學術性貢獻,且研究結果將對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創作與設計,具有實用的參考價值。獲致如下的發現:一、影響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的人物,層面廣泛,但仍以家庭、學校人物為主。二、影響公民發展的人物,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三、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成普遍受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的影響,且分呈高、中影響程度。學生對公正的法律、完善的教育、和諧的社會等課程內容評價最高。四、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性。五、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普遍受公民活動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其中以學習本國歷史與政府組織的公民活動,最受學生們的喜愛。六、公民活動,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呈顯著差異性。七、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受公民活動方式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學生最喜歡藉由戶外活動、觀賞活動方式學習公民知識。八、公民活動方式,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呈顯著差異性。九、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的公民發展具階段性。十、大部份的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其公民發展處於水平的社會關係的階段(第五階段)。
  • Item
    臺灣地區當前文化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展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張樹倫
    人類為了追求生存發展而創造出文化,文化包涵的層面及內容十分廣泛,在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過程中,往往各層面變動的速度不一致,於是會產生調適上的問題。百餘年來西方文化以其極強的生機控制性向四鄰擴展,中西文化的接觸是在一種不情願又不得已的情境下發生。台灣地區在中央政府遷台,進行現代化的五十餘年間,更是經歷了快速的社會文化變遷,自然也就更容易發生調適的困境。本文首先從外在大環境分析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包括外來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的流行、商品文化的穿透、資訊社會的衝擊等。其次則探討當前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價值體系的混亂、生活文化的惡質化、文化不均衡的發展、文化的商品化與庸俗化、文化整合不良與創造不足、精緻文化欣賞能力的缺乏等。最後則分別從政府的態度與作法、民間力量的投入、教育與文化的配合、公民文化的建立四個面向試著提出當前文化建設的方向,期許能透過創造性的轉化過程,建設富而好禮、容忍異己、積極創新的現代中國文化。
  • Item
    臺灣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張樹倫
  • Item
    臺灣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沈六; 呂啟民; 周亞貞
         公民教育的目的乃在幫助學生與成人,以信心與決心勇敢地承擔他們的責任,以及幫助他們本乎民主原則,實現國家的和諧統一與達成國家的理想。公民教育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今日公民教育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創作、設計與選擇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而此種公民教育課程及方法要與學生成長和發展相配合,並符合社會的需要與期望。本乎此項認識,本研究擬採理論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首先從學術觀點,探究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本研究的基礎在於公民發展階段的理論模式可以作為建構欲發展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基礎與準則,以達成公民教育的目的。繼之在調查臺灣北、中、南、東部等四個不同地區與社經背景的國中學生,探討影響他們公民發展的社會因素,以驗證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適切性,以及明白其影響因素;並調查分析公民教育課程是否影響上述學生的公民發展,同時探求對上述學生公民發展有貢獻的其他教育因素。本研究結果將對公民發展階段理論模式的建構,具有學術性貢獻,且研究結果將對公民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創作與設計,具有實用的參考價值。獲致如下的發現:一、影響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公民發展的人物,層面廣泛,但仍以家庭、學校人物為主。二、影響公民發展的人物,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三、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成普遍受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的影響,且分呈高、中影響程度。學生對公正的法律、完善的教育、和諧的社會等課程內容評價最高。四、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內容,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存有差異性。五、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普遍受公民活動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其中以學習本國歷史與政府組織的公民活動,最受學生們的喜愛。六、公民活動,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呈顯著差異性。七、我國國民中學學生之公民發展受公民活動方式的影響,分呈高、中、低影響程度。學生最喜歡藉由戶外活動、觀賞活動方式學習公民知識。八、公民活動方式,對不同背景的國民中學學生之影響程度,部份呈顯著差異性。九、我國國民中學學生的公民發展具階段性。十、大部份的我國國民中學學生,其公民發展處於水平的社會關係的階段(第五階段)。
  • Item
    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7-??) 張秀雄; 李琪明
    公民資質的良窳乃攸關民主制度穩固的關鍵,尤其臺灣地區正值邁向民主社會之際,其公民尚存自由開放但自律不足、爭取權益但過於功利、追求民主但法治不彰、享受富裕但卻缺乏禮節、多元尊重但認同分歧、價值多元卻流於真空、民間力量興起但易過熱等特點,故形塑當代社會的理想公民資質,並進而建構公民社會實乃重要課題。基此,本研究乃以臺灣地區為對象,藉理論探討、焦點座談及德懷術等研究方法,探討並建構理想的公民資質,在理想公民特質方面,共計三十三項,分為「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世界」及「人與生態」等六個主軸;在公民資質內涵方面,乃以「公民知識」、「公民德行」及「公民參與能力」三者為其重要層面。此套理想公民資質的特色分別呈現了多重角色的公民特質、認知情感行動兼顧的公民內涵、普世價值與儒家價值並融的公民資質觀、一般與專業公民德行兼重的公民資質觀、本土觀與世界觀兼具的公民資質觀,以及意識型態淡化與多元民主的公民資質觀。關於理想公民特質的建構,可作為公民教育目標訂定的參考,而理想公民資質內涵的建構,亦可作為公民教育內容的依據,故願藉此成為臺灣地區邁向成熟公民社會願景的努力標竿。
  • Item
    臺灣地區當前文化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展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張樹倫
    人類為了追求生存發展而創造出文化,文化包涵的層面及內容十分廣泛,在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過程中,往往各層面變動的速度不一致,於是會產生調適上的問題。百餘年來西方文化以其極強的生機控制性向四鄰擴展,中西文化的接觸是在一種不情願又不得已的情境下發生。台灣地區在中央政府遷台,進行現代化的五十餘年間,更是經歷了快速的社會文化變遷,自然也就更容易發生調適的困境。本文首先從外在大環境分析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包括外來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的流行、商品文化的穿透、資訊社會的衝擊等。其次則探討當前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價值體系的混亂、生活文化的惡質化、文化不均衡的發展、文化的商品化與庸俗化、文化整合不良與創造不足、精緻文化欣賞能力的缺乏等。最後則分別從政府的態度與作法、民間力量的投入、教育與文化的配合、公民文化的建立四個面向試著提出當前文化建設的方向,期許能透過創造性的轉化過程,建設富而好禮、容忍異己、積極創新的現代中國文化。
  • Item
    臺灣地區中小學原住民母語教學問題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鄧毓浩
  • Item
    臺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王錦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