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訓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Item 「我」對「他們」:都會弱勢國中生公民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21-09-??) 李逢堅; Feng Chien Lee本研究目的有二:1存在於低社經地位國中生的公民素養不利特徵;2.公民課堂討論公共議題時,導致無法達成目標的因素。採質化設計,選取一都會弱勢學區國中一個八年級公民課堂,進行非參與觀與個別深度訪談。研究發現較多比例學生的認知較關注在情節或細節,對公共議題較為自我中心思考關聯性。事件的影響力且内涵價值表現最佳,能提出一些概念與想法,但人數最少。内容興趣且情節發展表達力次之,但欠缺表達的概念化。狹隘自我且空心概念或零基細節,人數不在少數,他們不知如何思考,如何表達,進而將自己與公共議題劃清界線。低社經地位學生無法參與討論的因素,在於不僅缺乏背景知識,且對課堂的學術概念陌生,無法與議題產生連結;加上公共議題的爭議性,或流於口水戰,更讓學生感到因難甚至抗拒。政黨的刻板印象,也影響學生對公共議題的思考。Item 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澳門大學生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21-09-??) 鄭智明; 吳崇旗; Chi-Meng Cheang, Chung-Chi Wu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檢驗參與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澳門大學生在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方面之成效。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參與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共13名學生)以及對照組(參與一般體育課程共19位學生)。並採用「生活效能」量表(包含:時間管理、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自信心與主動積極性等6個面向)與「團隊凝聚力」量表進行課程成效檢測。研究結果發現課程對學生的「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都有提升的效果。而參與戶外冒險教育課程之實驗組學生在生活效能及其6個面向(時間管理、情緒控制、成就動機、社交領導、自信心、主動積極性)與團隊凝聚力之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皆有提升,其中除了「成就動機」外,其餘皆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水準(p <.05)。而在共變數分析之結果中,實驗組較對照組之後測分數,在生活效能及其5個面向(時間管理、情緒控制、社交領導、自信心、主動積極性)與團隊凝聚力上有增進,並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總結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參與的大學生在「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有著正面成效。Item 體驗教育戶外指導員生涯困境之因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21-09-??) 謝智謀; 黃科境; 葉怡矝; Hsieh, Chih-Mou, Huang, Ko-Chin, Ye, Yi-Jin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體驗教育户外指導員面臨生涯困境之因應策略,期望透過本研究結果能提供户外指導員面臨生涯發展困境議題時,有正面的發展與實質的幫助。本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立意抽樣六位研究對象,結合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蒐集體驗教育户外指導員生涯困境因應方式之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户外指導員生涯困境因應策略,包含1.個人的因應策略:得到重要他人的支持、認同工作帶來的意義與價值、對户外的喜愛、對教育工作的熱情、持續的學習、適配的人生目標與時間管理、覺察自身的狀態、工作團隊的支持。2.組織的因應策略:照顧員工需求、妥善經營、職位有發展性、完善的培訓機制。Item 北部三所大學性別平等事件之對質權研究-以99學年度至107學年度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21-09-??) 廖英瑾; 李彥慧; 林安邦; Ying-Jin Liao, Yen-Hui Lee, An-Pan Lin本研究旨在探究高等教育機構調查處理校園性別平事等件時,行使對質權之情形並分析其内涵。刑事被告享有對於不利證人的對質權係為確保在訴訟上的公平審判,為世界各國及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所採,而屬於憲法層次的基本權利。然而,目前規範校園性別平等事件對質權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性別平等教育法》及相關法規,原則上禁止雙方當事人於權力不對等情況下的行為人主張對質權,與刑事訴訟程序有所不同。為此,本文首先探究校園性別平等事件的特殊性質,與一般刑事案件不同之處,何以在立法上有區別對待。再者,本研究探討目前高等教育的校園性別平等事件調查處理程序避免對質的原因,並進一步評析其優缺點,並對於校園性別平等事件的對質權提出相關建議。Item 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之質性研究-以四位國小女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4-09-??) 林曉玲; Hsiao-Ling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教師世代劃分引用歷史世代理論概念,以普為臺灣社會帶來巨幅轉變的歷史事件-民國76年的「解嚴」-作為分隔點,將教師分為在解嚴前與後度過成長期的兩個不同世代,並配合教師年資做一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區分。本研究採質性深入訪談方式,訪問分屬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四位國小女教師。研究結論為臺灣性別氛圍歷經婦女運動的衝撞,確有改變,不同世代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內化程度出現差異,年長世代女教師對於傳統女性角色扮演接受程度較高。但因父權體制持續透過家庭、學校、傳媒等社會機制運作,不同世代女教師持續於生活各場域感知重男輕女及打壓女性的事實,且因個人的反思特質,其皆出現肯認性別平等的政治化傾向,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轉化這父權體制社會。Item 人文主義之休閒理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5-06-??) 莊淑姿休閒是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經濟發達的現代社會,休閒得到人們充裕的時間與制度的支持而發展。但人們有了發展休閒的各類條件,是否就能擁有優質的休閒生活呢?休閒的發展需要質量並重,而要發展良性的休閒則必須從休閒的基本理念及人類的生活本質去加以探討;否則社會愈加開放,各式的閒活動被創造發展,但若缺乏休閒文化及中心思想,則反可能成為社會問題。人文主義是人類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哲學理念,以人為本,實踐生活,以人類的自由與尊嚴之發展為依歸,是類思想的終極價值觀。本文從人文主義的思想及休閒的本質出發,嘗試探討現代人應有的休閒生活觀,期使人們思考並擁有完美健全的休閒生活。Item 政治教育的課程內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5-06-??) 董秀蘭Item 探索教育在臺灣發展之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1-06-??) 曹天瑞; 周鳳琪; 陳穆瑩本文從國外探索教育發展之歷程,做概略之介紹,並從學術機構、民間企業團體、高等教育、國中育樂營、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等各種角度,探討「探索教育」在臺灣的發展現況;並實際訪視兩間機構比較臺灣探索活動的企業經營模式;再以宜蘭縣為例,分析國中學生暑期育樂營實施探索教育的情況;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建議成立專門組織、培育專業師資、設置活動場地、於學校教育推廣、推動探索諮商與探索治療、朝社區發展、發展另類休閒產業,供教育當局、課程發展、營隊發展之參考,希望藉此能充實探索活動內涵及方式,以普遍化探索教育,落實教改生活化的精神。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當代自由主義社會公民德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王意茹本研究旨在探究當代自由主義者之公民德行主張,及其在公民德行教育上的意義與啟示。本研究採歷史分析法及理論分析法,主要的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 當代自由主義學者,為解決古典自由主義的爭議,將其主張限定在公共領域,即「政治自由主義」。 (二) 自由主義的公民資格,強調公民在公共領域的平等地位, 是一種普遍性的概念,並相信人具有理性,及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三) 自由主義的公民德行,依其是否基於「重疊共識」為基礎,劃分為核心德行與次要德行。(四) 自由主義的核心德行,是建立在「重疊共識」之上,是自由社會中的每一成員都需具備的德行。(五) 當每一個成員都具備核心德行與次要德行,可使自由主義的社會達到繁榮富庶。(六) 自由主義者相信,德行的培養要透過教育系統。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主張國家可對公民教育進行一部分的介入,即限於核心德行的培養。(七) 公民德行的教育,有三個原則,分別是:有層次的,非壓迫的,非歧視的。(八) 透過自由主義公民德行的培養,將有助於當代自由民主社會之繁盛;而自由主義的公民德行,也可與當代的民主政治相契合。Item 題目的析義與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3-06-??) 陳大絡Item 理財教育的概念及其相關效益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5-01-??) 曾永清; Yung-Ching Tseng本研究由理財素養與理財知能兩部份的論述與比較開始,說明理財教育內涵與可能之投資效益。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理財素養的重要性獲得了國際認可,被認為是一個人重要的生活技能。許多國家將理財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內,並設計專門的課程綱要。在學校中實施理財教育課程被認為是最有效、公平的方式,能夠影響一整個世代人群。理財素養是一種人力資本,透過理財教育,就能累積國家的人力資本,促進社經發展。研究發現理財教育課程有助於提高理財責任與決策、所得與職業、金錢管理與規劃、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儲蓄與投資等Jump$tart聯盟K-12 個人理財課程標準的六大主題,此外理財課程具備提升金融服務業效益、個人身心健康、工作與理財滿意度、思辨和分析能力等效益,同時能產生知識與技能外溢性與促進國家經濟發展。Item 全球化與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10-??) 洪泉湖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的一個大趨勢,可是全球化會不會導致經濟的一體化和文化的一致化?也即邊陲地區的弱勢族群,會不會受到核心地區強勢族群的再次掠奪與同化?這是大家所擔心的。本文從「在地全球化」的觀點,認為情勢應不致那麼悲觀。 接著,本文從「在地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待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傳承與發展,而認為這項工程是可以順利進行的,因為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充滿了本土性與獨特性,而臺灣主流社會和國際上的許多事例,也都提供了良好的佐證,只是在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當然必須注意若干策略作為。 最後,本文以臺灣原住民族的部落重建為例,來說明原住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可能性,同時提供若干建言,期待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或許能成為臺灣邁向全球化的一項重要內涵。Item 公民與公民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1-06-??) 蕭揚基本文環繞著「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我們應如何看待公民角色、以及如何確立公民教育的發展方向?」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文中首先指出政治文化中的「公民」理念的發展,緊接著分析公民與民主政治體系的關係,以它為基礎探討發展公民教育時應思考問題,並以之作為準據討論我國公民教育發展方向。筆者想再強調的是:在邁入新世紀的過程中,透過學習性的公民教育,讓公民對公共生活能有所覺醒,能主動參與公共領域事務,且能促成公民的成長以適應未來社會的巨變,這將對於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啟示。Item 我國實施價值教育的經驗與挑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1-06-??) 張秀雄人類的思想與言行,無不受到價值觀念的引導與規範。換言之,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價值。而教育具有價值導向,期望藉由學習活動,導引學生向理想的方向發展。故而教育無法價值中立,談教育不可不重視價值教育。 本文首先將影響臺灣地區價值教育內涵的深層因素,分成儒家倫理價值觀、三民主義價值觀、反共價值觀及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其次將學校價值教育的內涵歸納為五倫、四維、八德、三達德、青年守則、自由民主價值等六項內涵;接著簡介臺灣地區中小學校實施價值教育的九種主要方式;最後從政治價值教育、經濟價值教育、環境價值教育、宗教價值教育、兩性價值教育以及人權價值教育等六個方面,探討臺灣地區價值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最新發展。希望能讓讀者瞭解臺灣地區實施價值教育的梗概。 筆者認為價值教育應該教導青少年學生,把握價值的「變與不變」的道理,瞭解有些價值觀念是歷久彌新且能與時俱進的,而有些價值觀念則因社會觀念的變化,需要重新檢討或再定義。吾人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喜新厭舊,一味地否定過去,否定自己。Item 高中學校經驗與青少年公民態度的關聯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8-12-??) 楊佩榮; Pei-Jung Yang青少年公民態度的培養有助於國家社會發展和個人社會適應,本研究探究高中學校經驗和公民態度的關聯性,期能提供公民發展具體建議。學校經驗包含在學校的行爲、情感、認知學習經驗(行爲困難、情感歸屬、學習態度)、親近偏差同儕的程度、師生關係品質,和班級民主氛圍;公民態度包含公共事務、社會關懷、社會責任、時事關心態度。1,111位臺北、新北、臺中、臺南、高雄市的高二學生參與本研究之問卷調查,資料分析使用隨機效果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在學校的情感歸屬和學習態度有助於公民態度四個面向的養成。本研究提出四點建議,建議從學校生活中(1)促進在學校的情感歸屬、(2)促進自我效能的角色體驗、(3)促進人際與班級的民主體驗,及(4)適時介入處理行爲困難,期能供青少年工作者參考,適當陶冶學校經驗,促進青少年公民態度的養成。Item 國家在教育改革中之角色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1-06-??) 王錦雀在邁向新世紀之際,教育界無不積極且熱衷於規劃新世紀教育發展之藍圖。但是,如果未能釐清國家的概念,以及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應扮演之角色,則規劃出的教育發展藍圖,就如同處於真空狀態的造景,徒具形式而遑論務實可行。 因此本文認為處於快速變遷社會,面對新世紀日新月異革新的需求,對於國家概念之釐清以及將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應扮演角色加以定位,是基本且必需的議題。故本文以回顧和檢視臺灣教育改革經驗中,國家所曾扮演的角色,進而提出反省和建議,如是才能促使教育界在面對新世紀,採以積極思考並力促各項革新方案規劃之際,得以排除國家在臺灣教育發展中長期形成的控制體系,並釐清國家與教育之關聯。亦即,在規劃教育發展藍圖和期許邁向教育發展願景時,能正視長期以來影響臺灣教育改革之阻力來源為何?(如國家介入教育過多甚或使得教育淪為政權執政工具),並進而消弭之;除此外,能進一步深思國家與教育間之關聯,及國家在未來教育改革中宜扮演之角色。 本文依據文獻探討和反省與發現,對於國家介入教育的理念加以釐清,並就臺灣長期以來教育體系所受到的內外控制進行反省,歸納分析後,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應將補助者角色由政府轉移至民間企業。 (二)中央與地方對於教育管轄權宜釐清並做明確劃分。 (三)國定課程的制定過程值得反省和監督,以避免國家意識型態和父權支配意涵的過度掌控。 (四)透過教育養成學生認識權力關係,理性運用公民權,學習權力對話的語言。 (五)教育改革歷程是問題解決歷程,應促使教育制度民主化。 (六)臺灣教育改革中,國家應主導的管制方向,包括課程規劃與執行;教師的訓練、檢定與管理;以及教育過程的監控與管制。 (七)視國家為供應者,應扮演起整合社會大眾的真正需求,釐清教育品質欲達成的指標,已持續進行評估之角色。Item 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權力運用類型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中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5-01-??) 曾永清; 林安邦; 何佳蓉; Yung-Ching Tseng; An-Pang Lin; Chia-Rong Ho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權力運用類型之關係。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共獲得有效問卷639份,進行卡方檢定與事後多重比較、多元羅吉特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等方式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新北市國中教師權力運用類型以規範型為主,其次是強制型權力,最少使用的是利酬型;根據多元羅吉特迴歸分析得知,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對教師權力運用類型具有足夠的解釋力,其中以「人權教育技能」層面為區別「強制型」與「規範型」之顯著影響變項「人權教育認知」層面為區別「利酬型」與「規範型」之顯著影響變項。典型負荷數值分析指出,以「人權教育態度」為自變量來預測規範型變量時,預測的效果較為好些;「人權教育認知」較低的教師,呈現較採行利酬型權力類型,教師會以物質資源來引導學生遵守團體規範。Item 正義、關懷與紀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01-??) 李琪明本研究基於校園道德生活與氣氛日漸重要之際,乃以個案研究方式選擇一所北市國小進行一學期的觀察、訪談與小規模問卷調查,並以正義、關懷與紀律作為學校道德生活的理論基礎。研究結果概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有關學校整體校園生活與氣氛,所顯現特點為:(一)該校雖為該區之近百年老校,但因其近年來校舍大幅改建以及近幾任校長領導風格不同,故其校風也展現不同風貌,但整體而言仍稱純樸;(二)該校之領導決策人員十分強調民主、溝通與關懷的理念,然教師實際的感受乃稱尚可,又因學校甚大,教師互動仍有待強化;(三)該校設有師生權益相關機制,如教師會與家長會等,前者似乎未獲普遍參與,後者則發揮諸多功能;(四)學生對於學校的整體氣氛多傾向於正面的描述,諸如學校像個花園、天堂等;(五)該校與社區互動良好,除重視鄉土教學外,更進一步與社區組織合作,讓師生參與社區之營造;(六)甲國小道德教育的重點在於生活教育,較為強調「紀律」與「關懷」層面。其次,在班級道德生活與氣氛方面,由低、中、高年級不同年段班級之剖析可得下述特點:(一)「紀律」取向的道德生活,包括秩序、常規與禮儀等,乃為國小道德教育的基礎與重要內涵;(二)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懷」取向的道德生活也漸融入,強調人際間的同理與尊重;(三)面對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之際,民主開放的氣氛益顯重要,亦即「正義」取向的道德生活也漸需增強。本研究最後乃針對研究對象(即甲國小)做一概述並提出若干建議,另則針對研究歷程中研究對象之選擇、研究問題之聚焦、研究倫理之考量以及研究結果之處理等做一反省與檢討。Item 戶外教育的涵義及其發展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蔡居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