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訓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3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學習領域教學的理念與困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3-04-??) 劉恆妏; Heng-Wen Liu本文以人權教育為例,分析九年一貫課程新興議題融入學習領域,尤其是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施行理念與困境。首先說明重大議題融入學習領域之背景,以及人權教育議題的重要性。繼之,析論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理念與作法,探討其實施在認知與執行上產生的困境,並就課綱中重大議題應否發揮普世價值的統合功能,以及目前融入方式運作上的一些問題,具體提出建議與對策。Item 經濟推理思考教學運用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黃美筠; 陳玉芬; 林宜儒; 呂啟民經濟學科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主要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由於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即為選擇,是以經濟學是一門理想的發展批判性思考、做法策能力的學科。此正與社會學習領域十大課程目標之第七、八項相符。可見在新的課程中,經濟學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 由於學習領域的實施,使得教師在課程與教教材的研發角色益形重要。社會學習領域師資培育機構應如何調適、提供該領域教師進修的機會,俾能加強他們的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使他們能保持與學科領域同等的進步,同有意願創新教材教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中階段經濟推理思考的教學模式與課程方案,並將此課程方案實際運用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上,以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目標。教師將可以這此課程方案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而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過程中之「行動研究」而發現問題並提昇其能力。 本文的實證部份,是根據一項二年研究計畫的實檢結果:第一年主要在建構國中階段經濟推理思考的教學模式,其中以文獻探討釐清經濟推理思考教學與一般思考教學的關聯性、並建行【社會學習領域】所涵蓋之經濟概念的分析,以作為本教學模型課程方案設計的基礎,同時成立課程設計小組編製具體可行之課程方案。第二年則採取行動研究法在國中進行四個單元的教學計畫,以評估此經濟推理思考教學模式之可行性,以及其對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方法之影響。Item 臺灣北部三縣市八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課堂討論經驗與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董秀蘭公民參與高品質的公共對話來解決社會問題,是健全公民主社會的重要表徵。因此,以培育良好公民資質為主要核心的社會學習領域,應致力於發展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能力;討論教學法即是培養上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於討論教學法的研究,國外已有相當多的實證文獻;但國內除了少數介紹討論教學法的文獻外,對於此種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情形,特別是學生對此種教學法的觀點與參與課堂討論的實際經驗等,少有實證性的研究。緣此,本研究以臺北市、臺北縣和桃園縣三縣市國中階段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實際了解我國社會領域課堂實施討論教學的情形,以及學生對教師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評價和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因素等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討堂討論持正向肯定的態度,但對於自己的意見和參與的價值,則有信心不足的傾向;三縣市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引導課堂討論之評價,傾向於正面肯定;考試和成績因素、對討論的主題有興趣或缺乏興趣、同儕的評價、老師不客觀或愛批評學生和科目別,對學生是否參與討論具有關鍵的影響;社會學習領域三科中,公民科課堂討論的頻率最高,地理科其次,歷史科最低;社會領域課堂中曾經討論的議題中,百分比最高的五項議題分別為「環境保護」、「升學制度」、「全民健保」、「政黨之爭」和「家暴問題」。Item 「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10-??) 劉秀嫚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之間互動關係的知識領域。其目的在透過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的課程設計達成培養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教育部,民90)。 「我們全體人民...公民養成方案」(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以下簡稱「公民養成方案」)是美國公民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發展出來之議題中心課程。該課程不僅具備了民主公民教育的許多重要特質(Liou, 2002a);國外實證研究亦發現該課程對其國家的青少年學生之公民知識、態度與技能皆有正面影響(Liou, 2002a; 2002b; Soule, 2000; Tolo, 1998; Vontz, Metcalf, & Patrick, 2000)。 本文之目的有三,其一在剖析「公民養成方案」的理論基礎與特色,以探討該課程達成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培養學生十大基本能力的潛能;其二,藉由「公民養成方案」在臺灣的實驗教學,以了解有無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對青少年學生公民技能與公民性的影響;最後,藉由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結果探討「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上的意義。Item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學習領域教學的理念與困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3-04-??) 劉恆妏; Heng-Wen Liu本文以人權教育為例,分析九年一貫課程新興議題融入學習領域,尤其是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施行理念與困境。首先說明重大議題融入學習領域之背景,以及人權教育議題的重要性。繼之,析論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理念與作法,探討其實施在認知與執行上產生的困境,並就課綱中重大議題應否發揮普世價值的統合功能,以及目前融入方式運作上的一些問題,具體提出建議與對策。Item 臺灣北部三縣市八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課堂討論經驗與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董秀蘭公民參與高品質的公共對話來解決社會問題,是健全公民主社會的重要表徵。因此,以培育良好公民資質為主要核心的社會學習領域,應致力於發展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能力;討論教學法即是培養上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於討論教學法的研究,國外已有相當多的實證文獻;但國內除了少數介紹討論教學法的文獻外,對於此種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情形,特別是學生對此種教學法的觀點與參與課堂討論的實際經驗等,少有實證性的研究。緣此,本研究以臺北市、臺北縣和桃園縣三縣市國中階段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實際了解我國社會領域課堂實施討論教學的情形,以及學生對教師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評價和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因素等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討堂討論持正向肯定的態度,但對於自己的意見和參與的價值,則有信心不足的傾向;三縣市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引導課堂討論之評價,傾向於正面肯定;考試和成績因素、對討論的主題有興趣或缺乏興趣、同儕的評價、老師不客觀或愛批評學生和科目別,對學生是否參與討論具有關鍵的影響;社會學習領域三科中,公民科課堂討論的頻率最高,地理科其次,歷史科最低;社會領域課堂中曾經討論的議題中,百分比最高的五項議題分別為「環境保護」、「升學制度」、「全民健保」、「政黨之爭」和「家暴問題」。Item 經濟推理思考教學運用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黃美筠; 陳玉芬; 林宜儒; 呂啟民經濟學科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主要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由於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即為選擇,是以經濟學是一門理想的發展批判性思考、做法策能力的學科。此正與社會學習領域十大課程目標之第七、八項相符。可見在新的課程中,經濟學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 由於學習領域的實施,使得教師在課程與教教材的研發角色益形重要。社會學習領域師資培育機構應如何調適、提供該領域教師進修的機會,俾能加強他們的經濟教育專業知能,使他們能保持與學科領域同等的進步,同有意願創新教材教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中階段經濟推理思考的教學模式與課程方案,並將此課程方案實際運用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上,以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目標。教師將可以這此課程方案做為自行設計課程之範例,而參與課程設計之教師亦可透過過程中之「行動研究」而發現問題並提昇其能力。 本文的實證部份,是根據一項二年研究計畫的實檢結果:第一年主要在建構國中階段經濟推理思考的教學模式,其中以文獻探討釐清經濟推理思考教學與一般思考教學的關聯性、並建行【社會學習領域】所涵蓋之經濟概念的分析,以作為本教學模型課程方案設計的基礎,同時成立課程設計小組編製具體可行之課程方案。第二年則採取行動研究法在國中進行四個單元的教學計畫,以評估此經濟推理思考教學模式之可行性,以及其對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方法之影響。Item 「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3-10-??) 劉秀嫚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之間互動關係的知識領域。其目的在透過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的課程設計達成培養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教育部,民90)。 「我們全體人民...公民養成方案」(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以下簡稱「公民養成方案」)是美國公民中心(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發展出來之議題中心課程。該課程不僅具備了民主公民教育的許多重要特質(Liou, 2002a);國外實證研究亦發現該課程對其國家的青少年學生之公民知識、態度與技能皆有正面影響(Liou, 2002a; 2002b; Soule, 2000; Tolo, 1998; Vontz, Metcalf, & Patrick, 2000)。 本文之目的有三,其一在剖析「公民養成方案」的理論基礎與特色,以探討該課程達成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培養學生十大基本能力的潛能;其二,藉由「公民養成方案」在臺灣的實驗教學,以了解有無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對青少年學生公民技能與公民性的影響;最後,藉由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結果探討「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上的意義。Item 從民主教育觀點談「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設計理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 廖添富; 王錦雀社會發展至今,逐步續往民主之路邁進,是我們不悔的選擇,而一個社會欲邁向民主社會,端視教育能否培育深具民主素養的公民。所以我們應當避免的是--僅著重要求對新課程進行統整的呼聲,而忘卻所設計之統整課程應意涵民主理念和精神於內之實質意義。 然而,落實培育具民主素養之公民不單只是教育的口號,也不只是在於教導民主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一套具民主內涵的教材,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故民主之內涵應是教材制訂和課程設計的原則,若學校課程的設計能符合民主的意涵和原則,責學校學習過程就是民主教育的落實與應用。 對於民國九十年即將進行的新課程,其中「社會學習領域」所欲達成的十項目標,與民主教育目標所欲培養具民主素養公民的目標是一致且相互呼應的,故擬從民主教育觀點為著力點,以民主理念和精神作為設計統整課程方案之中心理念。 基於研究旨趣,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探討(一)民主教育之本質和意涵;(二)「社會學習領域」中課程統整之內涵分析;(三)民主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關聯;(四)民主教育取向之「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並提出如下之建議: (一)課程目標應對世界觀、理性及批判思考能力、社會效能和公民責任感的培養加以明訂。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應講授與學生經驗有密切關係,而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知識。 (三)應增加動態性課程 (四)「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和各單元研討習作之編纂理念應朝向「批判取向」。 (五)「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應涵蓋並兼重民主認知、民主態度和民主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實施之成效、除了從學校實有課程中交給學生什麼的效果來研究,也要由「缺乏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的角度加以檢視和探析,以為課程改革之參考。Item 臺灣北部三縣市八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課堂討論經驗與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6-09-??) 董秀蘭公民參與高品質的公共對話來解決社會問題,是健全公民主社會的重要表徵。因此,以培育良好公民資質為主要核心的社會學習領域,應致力於發展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能力;討論教學法即是培養上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於討論教學法的研究,國外已有相當多的實證文獻;但國內除了少數介紹討論教學法的文獻外,對於此種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情形,特別是學生對此種教學法的觀點與參與課堂討論的實際經驗等,少有實證性的研究。緣此,本研究以臺北市、臺北縣和桃園縣三縣市國中階段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生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實際了解我國社會領域課堂實施討論教學的情形,以及學生對教師實施討論式教學的評價和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因素等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討堂討論持正向肯定的態度,但對於自己的意見和參與的價值,則有信心不足的傾向;三縣市的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引導課堂討論之評價,傾向於正面肯定;考試和成績因素、對討論的主題有興趣或缺乏興趣、同儕的評價、老師不客觀或愛批評學生和科目別,對學生是否參與討論具有關鍵的影響;社會學習領域三科中,公民科課堂討論的頻率最高,地理科其次,歷史科最低;社會領域課堂中曾經討論的議題中,百分比最高的五項議題分別為「環境保護」、「升學制度」、「全民健保」、「政黨之爭」和「家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