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部落格書寫與跨國文化流動:重新思考全球化、東亞與網際網路脈絡下台灣的「哈日」實踐
    (2011/08-2012/07) 胡綺珍
    部落格書寫與跨國文化流動:重新思考全球化、東亞與網際網路脈絡下台灣的「哈日」實踐 本研究提出「後哈日」在台灣是『一種由於台灣長期浸淫於日本文化或流行文化中,穩定持續的進行接觸「日本」的累積、狀態與實踐。』然而,不像台灣九零年代的「哈日」,所指稱的是某種明顯的狂熱狀態。本研究重點將放在台灣的脈絡下,媒體/觀光跨國地景如何從九零年代「哈日」的日劇電視影像,結合到日本觀光旅遊,到十幾年之後「後哈日」旅居日本的女性部落格書寫。本研究想提出日本影視流行文化的影響,在網路科技的時代如何有了權力移轉,從掌握資源的電視電影到網路的彈性散佈,形成新型態的自我賦權式的網絡資本與跨國文化認同的協商與流動?作為文化中介者,部落客的主體位置游移於台灣與日本之間,如何建構了新的混雜性的「對日本的凝視」,藉由網路的敘事與相片,以「真人真事」與日常生活的方式呈現更加「原真性」的日本。這些女性部落客寫手,中介日本經驗,自己成為媒體介面,生產、展演與發佈有關位於日本的自我自傳式的敘事加上圖片或插畫,不管是較私密的夫妻相處關係、或是跨國羅曼史,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揭露,結合商品或觀光景點/美食為主的描繪,編織出跟日本相關的文化地景,提供另,類於日本電視制式化生產的日本風貌,讓網路讀者可以投射他們自我的想像去捕捉自傳式的各式各樣的場景以及動態。他們如何藉由網路,體現自己情感並創造了可供展演的公共性親密的文字、視覺/音樂空間,提供閱讀與進行互動性的交流。這些旅日部落客的文化認同進行自我表達的過程當中,解構了單一的強調日本的特殊或異國美麗的哈日認同,而是雙向性地來來回回於台灣日本之間的反思性與觀察;最後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性,用自己混雜跨國自我認同的眼光去看待台灣與日本各自的優缺點。
  • Item
    部落格書寫與跨國文化流動:重新思考全球化、東亞與網際網路脈絡下台灣的「哈日」實踐
    (2012/08-2013/07) 胡綺珍
    部落格書寫與跨國文化流動:重新思考全球化、東亞與網際網路脈絡下台灣的「哈日」實踐 本研究提出「後哈日」在台灣是『一種由於台灣長期浸淫於日本文化或流行文化中,穩定持續的進行接觸「日本」的累積、狀態與實踐。』然而,不像台灣九零年代的「哈日」,所指稱的是某種明顯的狂熱狀態。本研究重點將放在台灣的脈絡下,媒體/觀光跨國地景如何從九零年代「哈日」的日劇電視影像,結合到日本觀光旅遊,到十幾年之後「後哈日」旅居日本的女性部落格書寫。本研究想提出日本影視流行文化的影響,在網路科技的時代如何有了權力移轉,從掌握資源的電視電影到網路的彈性散佈,形成新型態的自我賦權式的網絡資本與跨國文化認同的協商與流動?作為文化中介者,部落客的主體位置游移於台灣與日本之間,如何建構了新的混雜性的「對日本的凝視」,藉由網路的敘事與相片,以「真人真事」與日常生活的方式呈現更加「原真性」的日本。這些女性部落客寫手,中介日本經驗,自己成為媒體介面,生產、展演與發佈有關位於日本的自我自傳式的敘事加上圖片或插畫,不管是較私密的夫妻相處關係、或是跨國羅曼史,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揭露,結合商品或觀光景點/美食為主的描繪,編織出跟日本相關的文化地景,提供另,類於日本電視制式化生產的日本風貌,讓網路讀者可以投射他們自我的想像去捕捉自傳式的各式各樣的場景以及動態。他們如何藉由網路,體現自己情感並創造了可供展演的公共性親密的文字、視覺/音樂空間,提供閱讀與進行互動性的交流。這些旅日部落客的文化認同進行自我表達的過程當中,解構了單一的強調日本的特殊或異國美麗的哈日認同,而是雙向性地來來回回於台灣日本之間的反思性與觀察;最後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性,用自己混雜跨國自我認同的眼光去看待台灣與日本各自的優缺點。
  • Item
    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的工作倫理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2009-10-01) 胡綺珍
    本文將探索中國的網路字幕製作實踐如何建構多層次的文化地理景觀、聚合了影像的跨國流動、啟動了科技形式生活的轉換(從客廳電視到網路電腦)、以及召集網路年輕一代的華人迷社群,參與無授權的資訊經濟,並自願地投入情感/非物質/免費勞動。 本研究發現,新自由主義社會下所慣用的競爭與表演、自我訓練與自我成長、自我興趣與自我利益、計算理性與自我治理等技術,被巧妙地納入中國字幕組的工作倫理當中。一種結合新自由主義工作倫理與非盈利的利他主義的特殊勞動新價值被創造出來-它挑戰了資本主義的商業利益目的為新自由主義的必然條件。最後,本文提出,中國字幕組的文化現象,可以從「龐大人口所造成的中國勞動力競爭」,以及「目前中國於全球生產體系上所處的位置與生產價值」的觀點做脈絡性的解讀。中國字幕組所產生的新自由主義式的競爭,與中國於全球市場的崛起,所引發的國族主義式的渴求進步,與期望快速趕上全球化下最流行的消費與現代性有密切關係。
  • Item
    VCD世代或失落世代?香港VCD現象的矛盾性
    (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2003-07-01) 胡綺珍; 張秀敏譯
    本文試圖描繪出香港後九七時期的VCD文化版圖。VCD世代的崛起標示出一個數位影音消費的美麗新世紀,其本身便宜、彈性、方便和自主性強的特性與狂野的翻版活動結合,形塑出獨特的香港VCD文化。VCD於其他亞洲城市中所掀起熱潮的發展歷程與香港是很相似的。一方面,將VCD視為舊錄影帶形式的解放與對香港主流媒體霸權的反動,是對VCD文化的正面評價。另一方面,VCD可被視為社會無秩序的一部份。不受管束的翻版VCD、不安定的VCD市場與其相關的中下階級青少年文化─這一切指涉了一個香港當時面臨著政治轉換及遭受亞洲金融風暴而導致經濟下滑時所浮現的失落世代。香港的VCD現象顯示了數位科技革命的矛盾與複雜具備了一體兩面的特性,不能被單純視為進步或退步。
  • Item
    Chinese subtitle groups and the neoliberal work ethics
    (Singapore: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12/1/1) 胡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