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17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漢代奢靡風氣的根源問題一以《漢書‧貢禹傳》為中心的分析(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2004-10-??) 黃紹梅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漢代社會風氣崇尚功利奢靡,例如有踰制過節的婚葬習俗、「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的捨本趨末現象。當代不乏有識之士如劉向、王符、張衡等評論當世趨於功利奢靡的價值取向,貢禹於漢元帝時以諫大夫身分,數次上書陳言政治得失和社會風氣的敗壞。曾提出形成功利奢靡風氣的原因有「犯法得贖、求士不得真賢、相守崇尚財利」三點。此三點的主導權在上位者權利的擴大與濫用,是以本文以《漢書﹒貢禹傳》為中心,藉由貢禹歸納的三項社會風氣敗壞的原由,分析國君和官僚階層出現了什麼問題?對社會價值觀又產生如何的影響?希望為漢代奢靡風氣的形成和土地兼并、奴隸問題的社會貧富對立現象作一探本尋源的了解。Item 漢代崇儒的真象─從《史記﹒儒林傳》記載之公孫弘、董仲舒論起(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2002-09-??) 黃紹梅漢代儒學的發展沿革中,最其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形式上振興儒學的公孫弘,一位是思想上發揚儒學的董仲舒。本文從《史記﹒儒林傳》切入,分析建立官方教育制度的公孫弘,以及結合儒學與陰陽五行的董仲舒,其思想行止與先秦儒學的差異。並探討董仲舒學說為武帝重視的原由,以及獨尊儒學後,政府視興學為一項重要事務,士人視儒學為獲取利祿的情勢。進而歸納漢代崇儒衍生的流弊有二,一是形成漢代藉經學神學化鞏固政權的現象,甚至影響東漢章帝時引用讖緯統一五經的欽定學術會議。二是學者因利祿之爭而黨同伐異,今古文之爭以及篤守師法與家法,即是黨同伐異之情形。全文分別由公孫弘、董仲舒等儒者建立的制度、學說,及其與國君的互動,和衍生的流弊等層面分析歸納,說明漢代崇儒為中央主導學術以完成思想統一的淺見。Item 韓非學說「法術勢」均衡運作的困難─以漢代「尚書尊隆」「 酷吏專橫」為例的考察(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 2001-07-??) 黃紹梅由於政治思想的完成是「理論」與「應用」並重,所以本文通過「以史論子」的方法,選擇漢代政經形勢中「尚書尊隆」、「酷史專橫」兩部分探討韓非學說落實的現象。從制定漢代政經制度的統治者言行、大臣的詔書奏議,以及政經制度上考察,可確立韓非學說的影響性。又分析韓非為君主專制而設計的學說理論,落實到漢代官僚體系上,發現形成了相權與君權的失衡,也就是因能授官的「術」與君「勢」產生矛盾;落實到法治上,又發現形成國君超越「法」,「法」不能制衡君「勢」的現象。此研究結論有助於了解韓非尊君學說落實於兩漢,或是統治者不能徹底實行,或是扭曲韓非學說,或是韓非學說本身的缺陷,在理論上及實行上有部分差異性存在,甚至形成了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