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3-??) 連啟舜; 張思潔; Chi-Shun Lien; Ssu-Chieh Cha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不同年紀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以了解不同年紀兒童對道德主題理解程度,並檢驗「文章連貫性」、「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主題之影響。本研究選取三篇道德故事加以改寫,分別操弄故事的文章連貫性及人稱敘寫觀點,形成「因果順敘+第一人稱」、「因果順敘+第三人稱」、「因果倒敘+第一人稱」及「因果倒敘+第三人稱」四個實驗版本,分別由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童閱讀同一版本的三篇故事,在閱讀後測量其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表現。結果發現在自由回憶、字面理解、推論理解部分,五年級學童表現優於三年級,且文章連貫性有顯著的影響,學童在閱讀因果順敘版本表現較佳,本研究結果支持文章連貫性對兒童道德理解的假設。但是在兒童在不同人稱敘寫版本的理解表現上並未有明顯的差異。此外道德主題理解的層次,本研究中並未得到顯著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僅支持「文章連貫性」假設,而「人稱敘寫觀點」並沒有明顯效果。Item 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3-??) 連啟舜; 張思潔; Chi-Shun Lien; Ssu-Chieh Cha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不同年紀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以了解不同年紀兒童對道德主題理解程度,並檢驗「文章連貫性」、「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主題之影響。本研究選取三篇道德故事加以改寫,分別操弄故事的文章連貫性及人稱敘寫觀點,形成「因果順敘+第一人稱」、「因果順敘+第三人稱」、「因果倒敘+第一人稱」及「因果倒敘+第三人稱」四個實驗版本,分別由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童閱讀同一版本的三篇故事,在閱讀後測量其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表現。結果發現在自由回憶、字面理解、推論理解部分,五年級學童表現優於三年級,且文章連貫性有顯著的影響,學童在閱讀因果順敘版本表現較佳,本研究結果支持文章連貫性對兒童道德理解的假設。但是在兒童在不同人稱敘寫版本的理解表現上並未有明顯的差異。此外道德主題理解的層次,本研究中並未得到顯著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僅支持「文章連貫性」假設,而「人稱敘寫觀點」並沒有明顯效果。Item 文章連貫性、閱讀能力與兒童科學理解表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6-??) 連啟舜; Chi-Shun Lien本研究之目的有三:(1)探討文章連貫性的改寫原則是否能有助於改善學童的文本;(2)文章連貫性的編寫原則是否有助於修改科學性的文本;(3)探討讀者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是否有交互作用存在。本研究選取兩篇科學性文章的自然文本,依據四個文章編修原則(論辭重複原則、概念清晰化原則、改變句子和段落順序原則及增加鉅觀結構)來進行改寫。受試者為91名國小六年級學生,依其閱讀能力分為高能力和低能力兩組,並隨機分派閱讀「原始版本」或「改編版本」,所有的受試者均接受「自由回憶」、「文本理解」和「推論理解」的測量。結果顯示:閱讀改編版本(連貫性高)學童的理解表現優於原始版本的學童。高能力的學童表現的較低能力的學童佳。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的交互作用效果發生於其中一篇文章推論層次的理解,此交互作用代表低能力的讀者在回答推論層次的問題時,獲益於文章連貫性的操弄,而高能力的讀者並沒有這樣的現象。本文最後就此一發現探討其教育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