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依附、因應策略和青少年生活適應困擾之中介模式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9-??) 王櫻芬; 李欣潔; 王玉珍; 吳若慈; Ying-Fen Wang; Hsin-Chieh Li; Yu-Chen Wang; Jo-Tzu W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青少年的因應策略使用在依附與生活適應困擾間的中介角色,共招募519名高中/職一年級學生參與研究。研究者採用多變量分析、積差相關和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1)男生的母親依附逃避較女生高,消極因應則較女生低,其他變項無顯著性別差異;(2)雙親依附焦慮和依附逃避與因應策略的使用之關聯,依因應策略不同而有差異;(3)雙親依附焦慮和依附逃避與青少年的適應困擾,呈顯著低度正相關;(4)消極因應策略的使用與生活適應困擾,呈顯著中度正相關,其餘因應策略則與生活適應困擾呈顯著負相關;(5)對雙親的依附逃避可以透過積極和消極因應策略,間接影響生活適應困擾;(6)對母親的依附焦慮可直接影響生活適應困擾,亦可透過積極和消極因應策略,間接影響自陳生活適應困擾;(7)對父親的依附焦慮可直接影響生活適應困擾,並透過消極因應策略,間接影響生活適應困擾;(8)父親依附焦慮無法透過積極因應,間接影響生活適應困擾。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實務工作者,針對父親依附焦慮高和母親依附焦慮高的青少年,採取不同的介入方案,以降低依附焦慮對其適應的不良影響。Item 委外式員工協助方案心理師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其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王韋琇; 陳姝蓉; 王智弘; Wei-Hsiu Wan; Daisy Chen; Chih-Hung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委外式員工協助方案心理師遭逢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對五名心理師採個別深度訪談,以內容分析法行質性資料分析。研究結果之助人專業倫理困境有:(1)心理師處在以誰利益為優先之為難;(2)心理師感知企業在導入諮商專業時的測試舉動;(3)心理師處在企業講求成本控制的壓力;(4)心理師擔心個案免受傷害權遭到威脅;(5)心理師卡在個案無求助意願,但有受助需要之間的掙扎;(6)心理師處在個案福祉與機構要求之間的衝突。其因應策略為:(1)心理師向企業傳達助人價值理念,化解利益衝突的為難;(2)心理師以關懷、勇氣的助人特質,化解企業的防備心;(3)心理師以具體可行策略,走出企業講求成本控制的困境;(4)心理師調整諮商風格,維護個案的免受傷害權;(5)心理師實踐諮商的助人取向,化解個案無求助意願的困境;(6)心理師發揮合作精神,消除在個案福祉與機構要求間的衝突。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參考建議。Item 委外式員工協助方案心理師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其因應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12-??) 王韋琇; 陳姝蓉; 王智弘; Wei-Hsiu Wan; Daisy Chen; Chih-Hung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委外式員工協助方案心理師遭逢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對五名心理師採個別深度訪談,以內容分析法行質性資料分析。研究結果之助人專業倫理困境有:(1)心理師處在以誰利益為優先之為難;(2)心理師感知企業在導入諮商專業時的測試舉動;(3)心理師處在企業講求成本控制的壓力;(4)心理師擔心個案免受傷害權遭到威脅;(5)心理師卡在個案無求助意願,但有受助需要之間的掙扎;(6)心理師處在個案福祉與機構要求之間的衝突。其因應策略為:(1)心理師向企業傳達助人價值理念,化解利益衝突的為難;(2)心理師以關懷、勇氣的助人特質,化解企業的防備心;(3)心理師以具體可行策略,走出企業講求成本控制的困境;(4)心理師調整諮商風格,維護個案的免受傷害權;(5)心理師實踐諮商的助人取向,化解個案無求助意願的困境;(6)心理師發揮合作精神,消除在個案福祉與機構要求間的衝突。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參考建議。Item 中學輔導人員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3-??) 洪莉竹; LI-CHU HUNGItem 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性之後設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陳瑋婷; Wei-TingChen為了解國內學前至高中職階段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性,本研究針對79篇研究報告及31,565位研究對象進行後設分析。結果發現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加權平均效應量為.04,具有正相關及低效應量。經同質性考驗後發現,效應量間的變異係受到研究年代變項、任教階段變項及擔任職務變項等變項的調節作用。除此之外,本研究尚無法確認效應量選取類型變項是否具調節作用。Item 技職大學生自卑感受因應策略模式考驗暨支持性團體輔導方案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3-09-??) 鄭芬蘭; FINLAND CHENGItem 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02-??) 吳麗娟; LI-CHUA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