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6-??) 林青穎; 王智弘; 陳淑惠; 劉淑慧; 柯志鴻; Ching-Ying Lin; Chih-Hung Wang; Sue-Huei Chen; Sue-Huei Liu; Chih-Hung Ko本研究旨在編製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並檢視其信、效度。量表編製主要參採「陳氏網路成癮量表」與「陳氏網路成癮量表兒童版」之架構,並參考相關文獻和專家建議。研究包含二階段,第一階段取樣自桃園縣和高雄市360 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結果顯示:(一)信度方面,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各範疇的Cronbach's α 值為 .83 - .91,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包含核心症狀、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三個子構念,總解釋變異量64.73%。(二)效度方面,家長版與兒童版中度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絕對與精簡指數符合標準(RMSEA = .08、GFI = .76、SRMR = .02、IFI = .94、NNFI = .93、NFI = .90、CMIN/df = 2.25、PNFI = .80)。第二階段取樣自桃園縣178 位國小中低年級兒童之家長,結果顯示網路使用高風險與年級、家長婚姻現況、兒童一週上網的時間有正相關。根據信度與效度的結果,本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及效度,本文亦針對測驗應用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Item 漢語母語自閉障礙患童與青少年的主謂賓語句型理解與心智理論縱貫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3-??) 林慧麗; 楊書沛; 楊欣諭; 李霈璿; Hui-Li Lin; Shu-Pei Yang; Shin-Yu Yang; Pei-Hsuan Li心智理論的發展異常是自閉障礙患者主要的功能缺損之一。了解語言能力在此發展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病理與實務的雙重意義。本實驗旨在探討以漢語為母語的自閉障礙患童與青少年之主謂賓語句法發展與心智理論能力發展間的關係。追蹤42 名自閉障礙患童與青少年大約一年的時間,測量其第一時間點的心智與溝通動詞主謂賓語句法理解力,以及心智理論能力作業之表現;相隔一年之後再測一次相同的兩類型作業。結果顯示,若控制生理年齡與一般語言產出能力,並控制初始的心智理論作業表現,動詞主謂賓語句法的能力可獨立預測一年後心智理論作業的表現,另一方面,第一年的心智理論表現無法預測第二年的心智理論表現。因此推論自閉障礙患童與青少年對於動詞主謂賓語句型的理解會影響其心智理論能力的發展。不過,本研究的發現在四種不同的動詞主謂賓語個別獨立預測力的結論上與過去研究並不完全一致。研究最後討論可能導致此差異的因素,並提出對於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Item 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12-??) 陳佑甄; 金瑞芝; You-Chen Chen; Jui-Chih Chin本研究以年齡、性別和情境為變項,探究兒童隱藏情緒之理解情形。研究發現在隱藏情緒情境需要之區辨方面,兒童的年齡愈大,愈認為情境有隱藏情緒的需要,且兒童較易在自我保護和負向情緒情境當中認為有隱藏情緒的需要。此外,在利社會情境當中,八歲兒童較六歲兒童更認為有隱藏情緒的需要;而在自我保護情境當中,六歲兒童較四歲兒童更認為有隱藏情緒的需要。另一方面,女孩在負向情緒情境當中較在正向情境當中更容易認為有隱藏情緒的需要。在隱藏情緒方式的理解方面,年齡愈大的兒童愈能夠瞭解有效的隱藏情緒方式,且兒童在自我保護和負向情緒情境當中,更能夠瞭解有效的隱藏情緒方式。最後在隱藏情緒程度的理解方面,兒童在負向情緒情境所認為之替代情緒表達程度,較在正向情緒情境來得強。Item 兒童說服策略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廖靜宜; 金瑞芝; Ching-Yi Liao; Jui-Chih Chin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究兒童說服策略發展,以年齡、性別與說服對象為變項,探討兒童說服策略的種類、數量和層次的差異。研究發現幼稚園比國小兒童更無法明確敘述自己的請求,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較能夠考慮到說服對象的願望。在要東西任務說服同儕和好友時,幼稚園兒童的說服策略數量大於國小兒童。國小兒童在說服成人及說服同儕收拾玩具,所提出的說服策略層次大於幼稚園。在性別差異方面,即男生比女生更常重複表述請求及願望。關於不同說服對象方面,兒童在面對成人時較無法明確敘述自己的請求,但能於說服時反映成人願望;而在說服同儕和好友時較能描述達到目的後的情況;而在面對同儕時,更能說明請求與願望的理由及能察覺對方可能會反駁的論點而事先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