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超越四向度: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之驗證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09-??) 林宴瑛; 程炳林; Yen-YmgLin; Biing-Lin Cherng
    目標導向研究者新進主張以工作/自我/他人參照標準及趨向/逃避焦點建構目標導向理論,將目標導向區分為工作趨向、自我趨向、他人趨向、工作逃避、自我逃避及他人逃避六種目標。本研究目的在於考驗依據前述主張所建構的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是否更能解釋實際的觀察資料,並分析六向度目標導向與課室目標結構、考試情緒間的關係。為完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抽取台灣地區722名國中生,所蒐集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模式比較法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顯示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內在品質、幅合與區別效度,適合用來解釋國中生的觀察資料。六種目標導向與課室目標結構、考試情緒具有不同關係。課室目標結構方面,趨向精熟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工作趨向與自我趨向目標;逃避精熟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工作逃避與自我逃避目標;趨向表現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他人趨向目標;逃避表現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他人逃避目標。考試情緒方面,趨向的目標能正向預測正向考試情緒,負向預測負向考試情緒;逃避的目標則負向預測正向考試情緒,正向預測負向考試情緒。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國中生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6-??) 張映芬; 程炳林; Ying-Fen Chang; Biing-Lin Cherng
    自我決定動機和目標導向理論在學習動機領域各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與豐碩的實徵研究結果。雖然有學者主張二者間有關聯,但目前少有實徵研究探討二者之關係。因此本研究採SEM 方法,抽取台灣地區1305 名國二學生為樣本,分析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構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國中生的自主動機正向預測其趨向精熟、逃避精熟、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逃避表現目標;國中生的受抑制動機正向預測其逃避精熟、趨向表現、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趨向精熟目標;國中生的趨向精熟、趨向表現目標正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而國中生的逃避表現目標能正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此外,變項關係強度的分析結果大致上支持本研究的各項假設。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
  • Item
    目標層次與目標導向對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歷程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3-07-??) 毛國楠; 程炳林; Kuo-nan Mao and Biing-lin Cherng
  • Item
    課室目標結構對個人目標導向的調節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9-??) 宋秋美; 程炳林; 周啟葶
    社會認知論的觀點一向認為學習動機受到個人與教室情境交互作用的影響,卻很少這方面的實徵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目的:(1)考驗個人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是否受到觀察資料的支持;(2)分析不同課室目標結構組對四向度個人目標導向因果模式依變項的調節效果。受試者選自台北市1,261 位高二學生,接受以英語學習領域為主的測量,所蒐集的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SEM)及多群組分析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顯示:(1)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及不錯的內在品質,適合用來解釋高中生英語學習的觀察資料(2)因果模式部分依變項對依變項的直接效果,受到其知覺的課室目標結構所調節,這樣的結果支持基準目標理論和多重目標理論,但不支持修正目標理論。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進行討論,並對提出教學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目標導向因果模式之驗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7-09-??) 鄭芬蘭; 林清山; Chen-shan Lin and Finland Cheng
  • Item
    國中生行動導向、目標導向與動機調整策略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06-??) 蘇嘉鈴; 程炳林; CHIA-LING SU; BIING-LIN CHERNG
  • Item
    趨向表現目標的類別及其與適應性學習組型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09-??) 李玫蓉; 程炳林; MEI-JUNG LI; BIING-LIN CHER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