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7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5-12-??) 劉政宏; 張景媛; 許鼎延; 張瓊文Item 雙核心動機模式測量指標的建立及跨年級的檢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劉政宏; Cheng-Hong Liu劉政宏(2009 )提出雙核心動機模式(dual-core motivation model' 簡稱OCM) 來說明學習動機包含的成分,及其對學習行為的影響路徑,其中認為學習動機包含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四個不同成分,但其中僅有情感與執行意志兩個核心成分對學習行為有直接影響力,價值與預期等成分則是經由雙核心成分的中介,間接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先前研究顯示OCM 在概念架構與檢驗證據上仍有改善空間,因此本研究目的在進一步闡述與確定OCM 中各動機成分的概念與測量指標,並以1203 位小六至國三學生資料針對修正後的OCM 進行檢驗與跨年級比較。使用的工具包含「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與「國中小學習行為量表」, 資料則透過LISREL 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相較於先前結果,修正後的OCM 獲得觀察資料的支持,其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皆大幅提昇'同時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在OCM 大多數結構係數上並未有差異。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2-??) 劉政宏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提出雙核心動機模式(dual-core motivation model,簡稱DCM)。依據動機與認知心理學相關研究,DCM認為學習動機包含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四個不同成分,其中以情感與執行意志兩個核心成分對學習行為最有直接影響力,而價值與預期等學習動機成分,則主要是經由雙核心成分的中介,間接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研究對象為480位國小六年級學生,使用的工具包含「國小學習動機量表」與「國小學習行為量表」,資料則透過LISREL程式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以檢驗DCM相關概念。結果發現,價值、預期、情感與執行意志屬於不同的動機成分,且DCM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與內在品質,大致獲得觀察資料的支持。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害怕被嘲笑對國中生迎接挑戰傾向的影響:智力自我理論的調節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3-??) 劉政宏; 李依齡; 李維光; 黃博聖; Cheng-Hong Liu; Yi-Ling Lee; Wei-Kuang Lee; Po-Sheng Huang積極迎接挑戰是國內學生普遍缺乏但又相當重要的態度。為了對學生此態度的瞭解與培養有所助益,本研究針對害怕被嘲笑對迎接挑戰傾向的影響與歷程進行探討,並檢驗學生所持的智力自我理論(能力增長觀)能否提升其迎接挑戰傾向,及緩衝怕被笑對迎接挑戰的負向效果。308位國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在迎接挑戰的「價值信念」、「一般接受與尋求」及「公開接受」三個向度上,怕被笑皆具有負向的預測效果。二、在檢驗「害怕失敗」是否是怕被笑對迎接挑戰負向效果的中介變項時,僅在公開接受向度發現部分中介效果。三、增長觀可提升迎接挑戰傾向。四、相較於持實存觀者而言,怕被笑對持增長觀者迎接挑戰的負向影響,反而有加劇的趨勢。Item 能力信念、學業自我價值後效與學業成就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情緒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06-??) 毛國楠; 劉政宏; 彭淑玲; 李維光; 陳慧娟; HUO-NAN MAO; CHENG-HONG LIU; SHU-LING PENG; WEI-KUANG LEE; HUEY-CHUANG CHENItem 論點立場與品質對高中生論點贊否反應影響的意識處理機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3-??) 劉政宏; 陳學志; 張文哲; 張仁和; Cheng-Hong Liu; Hsueh-Chih Chen; Wen-Jer Chang; Jen-Ho Chang在日常生活或教育情境中,人們常常會對接觸到的論點進行贊成或反對的判斷,以往有許多研究在針對與此議題相關的溝通現象進行探討。先前的研究顯示,論點立場與品質是影響個體對論點做出贊成或反對判斷的主要因素(若論點與個體自身立場一致或有道理,會引發贊成傾向),然而卻甚少有研究針對「論點立場與品質對論點贊否判斷的影響屬於意識或自動化處理?」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因此,本研究試圖由「能否覺察?」、「能否控制?」及「所需認知資源多寡?」等三種區分意識與自動化處理的指標,針對論點立場與品質兩種論點性質影響路徑的意識或自動化處理本質進行檢驗。實驗一以64 名高中生為對象,發現參與者可以覺察到自己對論點的贊否判斷會受到論點立場的影響,而且在實驗者對其進行監控提醒後(提醒其要公正客觀地進行判斷),也能夠修正依據論點立場進行判斷的傾向;然而,參與者雖然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判斷會受到論點品質的影響,但在經過監控提醒後,並未能提升其依據論點品質進行判斷的傾向。實驗二在調整實驗一的方法後,在73 名高中生的研究結果中發現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分別會被監控提醒所修正或促進。實驗三以96 名高中生為對象,顯示參與者可覺察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且此影響也會被分心作業所干擾。整體而言,多數結果支持論點立場與品質的影響屬於意識處理,本研究據此進行討論,並提出結果應用及未來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