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一位實驗學校校長的課程領導與自我演進之敘事探究
    (2024) 李丕寧; Lee, Nicole Pei-Ning
    本研究以自我探究敘事為研究取徑,實驗學校為場域,將創辦實驗學校的課程領導經驗再現並將其意義化。首先回顧與反思實驗學校的創辦過程、形塑文化、課程創新及教學轉化相互影響的經驗故事。然後,透過探究與分析協作者的經驗觀點,檢視以靈性領導為軸心,建構與轉化課程與教學的歷程及校長的自我演進發展,以陳顯實驗學校教育精神與本質。本研究發現如下:一、靈性領導有助於釋放校長及教師的生命經驗,形塑轉化成為實驗學校文化,鼓勵展現脆弱的狀態並轉化為教學力量,成就全人發展的教師。二、建立校本師資培育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跨界人力資源帶動教師跨領域的勇氣,校長以靈性領導陪伴教師面對挫折,突破生命經驗使之意義化,成為具有自我創化能力的實驗教育教師。三、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轉化型課程領導,發展實驗學校課程教學模式,賦能授權給予教師、學生、家長以增強學校關係人對實驗課程的理解以提升實驗教育動能性,從「個人我」走向「我們全體」實驗學校的關鍵。四、透過靈性領導追求創新的教育實驗本質,建構發展理論結合靈性的領導,有助於校長建立自我探究及自我提升成為具有自我轉化能力的課程領導者。依據發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以靈性領導為軸心,透過轉化型課程領導及自我演進的理論,可讓「實務我」和「轉化我」的經驗相互印證,邁向自我演進的領導者。 二、面對場域文化、角色期待、目的對象等不同挑戰,校長可創造一方有自由、開放、開闊、疆界、迎納氛圍的空間,造就成為我們全體的學校。 三、透過「自我」的演進經驗,引領教師突破生命經驗及課程創新的限制,有助於學校成員共同經歷自我創化與自我領導的歷程。
  • Item
    一位體制內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跨界之旅——帶著陌生人的觀點重返西藏自由運動
    (2022) 盧惠娟; Lu, Hui-Chuan
    我在臺灣教育體制內當了三十五年的國中老師,同時也投入西藏自由運動十二年,在不同場域跨界行動,期許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本研究以Greene的陌生人觀點為方法,重新回看及分析跨界運動的生命歷程,運用自我敘說的方式,將經驗再現及意義化。本論文的書寫先再現「老師我」與「西藏我」之間跨界行動的故事,再由「研究我」解讀此跨界的歷程與困境,最後搓揉經驗與理論,再概念化陌生人的觀點並建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採二階段研究設計。第一階段是故事的書寫,透過自我文本、訪談三位協作者、文件分析,結合理論呈現教師跨界西藏自由運動的經驗,是在社會結構及個人的能動性間互動辯證的案例。第二階段是故事的探究,分析並討論我的重返經驗,在跨界轉化過程中以陌生人觀點為方法,使教師克服跨界社會運動的挑戰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教師跨界至西藏自由運動追尋成為自由解放的自己,需面對場域文化、角色期待、目的對象等不同的挑戰,在朝向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歷程中需要承擔轉化社會的公共責任、裝備轉化社會的能力並付諸行動,以Greene陌生人觀點為方法有助於突破跨界轉化的困境。 二、陌生人觀點與轉化型知識分子是一個交織的歷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能使個人產生能動,突破結構限制而行動。 三、從跨界行動經驗建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如Greene提及的哲學思維、覺醒、自我覺察、抽離、多樣化觀點等方法,以及由跨界轉化經驗衍生的靜心、觀點轉化、容許不確定性等方法。
  • Item
    一位語文跨界教師專業成長的敘事探究
    (2021) 溫亭羽; Wen, Ting-Yu
    本研究運用自我敘說,探究我從國文教師、華語教師到華語師培教師的跨界經驗,透過面對困境、教學實踐與行動反思的歷程,達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本研究透過經驗回溯、課堂教學觀察、重要關係人與學生訪談、文件分析等多元方法蒐集資料,再現我在不同專業成長歷程中的代表性故事,藉由經驗敘說與探究,將經驗意義化。  故事撰寫分成四個章節:大學師資生時期、國文教師時期、華語教師時期、華語師培教師時期,以整體──內容的敘事模式,按照時間順序記錄重要事件。故事分析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探究跨界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在跨越不同邊界的過程中,當我的教學實踐遇到挫折與困頓時,我如何調整我的教學理念並轉化為行動,再透過經驗與理論對話的過程,提升我的教學專業成長。第二節從專業知能、教學實踐、專業投入三個面向,貫串前述的故事,並再概念化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本研究針對國語文與華語師培提出數項建議:教學生「如何學」、思考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程內容融入彼此的生活與人生、教學方法創意多元求新求變、理論結合實務的師培課程、師培課程小班制與師徒制。
  • Item
    以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究
    (2016) 張素貞; Chang, Su-Chen
    我是一位幼教的師資培育者,長期關注幼教師的專業發展,企圖在現有的幼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外,尋找另一種可能的取徑。本研究旨在透過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的專業發展,探究其歷程與成效,並再概念化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 本研究採敘事探究方法,邀請彰化一所幼兒園的八位幼教師,組成「幼教師協作敘事團體」。本團體的運作兼重生命故事與教學故事的敘說,透過閱讀與敘說、教學難題的討論、團體的互動、對話與反思,共歷時一年半的協作敘事。 我主要規劃與運作團體的議程、營造團體的氣氛、促發協作者敘說及引導協作者進行討論與對話。本研究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運作歷程中的資料,並運用主題分析法加以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協作敘事取徑啟動幼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教師主體性的關注、團體凝聚力的建立、幼教師身分的覺知與建構、反思性思維的運作以及協作者、研究者和專業文本三方視域的對話與交融。本協作團體能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包括提升幼兒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能力、規劃適性的學習環境與發揮班級經營的效能、掌握人際溝通與經營技巧和致力於教師專業的開展與成長。 再概念化在職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的內涵為以關懷和開展生命為根基、「教師<-->學習者」身分的跨越與混種、透過多重回觀、反思與解構將經驗意義化、從對話中學習、課程是經驗文本/敘事文本、多元方法的運作方式以及知識是藉由三重敘事-->反思-->對話-->建構-->行動的建構而來。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職前的幼教師資培育課程、在職的幼教師專業研習課程與後續研究的轉向與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