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
    (2024) 李欣頤; Li, Hsin-Yi
    本研究旨在了解108課綱下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並著重討論職前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與初任教師等階段,希冀描繪出教師在上述時期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樣貌與轉變,以及當中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以兩名出身於108課綱師資培育的國中公民與社會科初任教師作為個案對象。研究過程以深度訪談為主,並輔以觀察、文件等資料佐證,於分析後綜整研究發現與討論。針對兩名個案教師在108課綱下的專業發展歷程,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教師專業的發展以理論作為奠基,藉由與實務的連結、進入現場後與學生的互動而逐漸深化。二、職前師資培育階段發展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具體實踐於初任教師階段趨於務實。三、透過持續性地反思與滾動式修正,教師在階段的轉換中能逐漸展現更具自信的教師專業姿態。此外,本研究也就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的挑戰和因應提出以下見解:一、面對制度與現實的侷限性,教師的作法多半為「接受、轉念、再行動」。二、在學校氛圍、同儕文化與學生行為的三重夾擊下,教師僅能退而求其次。三、108課綱下初任與代理教師的雙重身份,為教師專業發展設下一道阻礙。根據以上結論,研究者進一步針對師資培育制度與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期待對未來初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推動有所助益。
  • Item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與復原力之研究
    (2020) 黄馨儀; Huang, Sin-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遭遇教學挫折的狀況,其提升復原力之歷程與方法。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探究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的來源;其次分析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面臨教學挫折的因應歷程;最後探討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提升復原力的影響因子及其運作模式。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台中市國民小學擔任六年級班級導師之正式教師。研究者採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進一步分析資料與歸納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 初任教師的教學挫折來源主要為教師知能與期望間的落差及歸因錯誤 初任教師容易對學生抱太大期望,對教學也充滿美好想像,但往往個人的教學知能、經驗並不充足,無法達成期望或目標。而歸因錯誤也常會導致無法順利解決教學困境,所以當初任教師在期望與能力未達平衡前以及歸因錯誤時,都會產生教學挫折。 二、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挫折的因應歷程可分為七階段 包含「積極尋求外在支持系統」、「不斷自省及自我否定」、「消極逃離挫折情境」、「重新定義挫折情境」、「證明自我能力、自求突破」、「接受現實」、「回歸初衷」。 三、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挫折復原力的運作模式隨著因應歷程而來回變動四種模式 包含「外在支持系統抵抗挫折感的補償模式」、「身心平衡的重建歷程模式」、「失落的重建歷程模式」、「自我評估、複製經驗的免疫模式」、「自求突破的免疫模式」、「改變看法的補償模式」、「教學挫折鞏固初衷的挑戰模式」。 並根據研究結果,在教學挫折方面,對學校機構、國小初任教師、未來研究方向三個面向提供具體建議。 一、 政府、學校機構方面 (一) 初任教師導入研習增加剛過初任階段教師心路歷程分享及延長共學社群年限 (二) 學校建立初任教師支持系統及增加初任教師輔導管道 二、 初任教師方面 (一) 面對教學挫折要正向積極、冷靜分析並制定因應策略 (二) 紀錄初任教師教學歷程檔案 (三) 保持正向積極態度,並莫忘初衷 三、 未來研究方向 (一) 以研究題目而言,可針對初任教師行政、親師溝通、人際方面挫折做更深入的探究 (二) 以研究對象而言,可深入探討專家教師和初任教師在教學挫折與復原力的比較
  • Item
    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之個案研究
    (2014) 林祐如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過程。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瞭解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理念與規畫;其次分析國小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實施與決定的過程;最後探討國小初任教師對班級經營反思後的決定與改變。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民小學擔任五年級班級導師之正式教師。研究者採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進一步分析資料與歸納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初任教師在教育和班級經營上的理念主要注重學生的品格教育、美感教育和生活教育;開學前的班級經營規畫主要著重在教室環境的準備、學生基本資料的瞭解和親師溝通三個面向。 二、初任教師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包含課程與教學、教室環境、班級常規、學生不當行為處理、人際關係的經營和融合教育等面向,且在班級經營的實施與決定中,必須對融合教育進行審慎的考量。 三、初任教師常常必須面對臨時性的兩難情境,考慮當下的條件與限制,有限度的做出令人滿意的決定;並且對班級經營進行反思後,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決定。 並根據研究結果,在班級經營方面,對國小初任教師、學校機構、未來研究方向三個面向提供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
    (2015) 黃品瑄; Huang, Pin-Hsuan
    初任教師在離開師培機構、進入教育現場之後,往往容易深陷初任教職的泥淖,產生所謂現實震撼。在教學過程中,透過不斷的調整與轉化,初任教師才慢慢摸索與試圖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然而,以國中公民科而言,學生不論在公民知識、公民態度或公民行動實踐的能力培養,都必須仰賴公民科教師的教學轉化,可見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發展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性。 是以,本研究旨在透過探討兩位國中公民科初任教師發展學科教學知識之歷程、困境,及面對困境的因應之道。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蒐集資料的方法以深度訪談為主,輔以觀察及文件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論: 1. 學科教學知識從實習階段開始具體發展,進入初任階段後受現實因素影響,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漸趨效率化。 2. 兩位初任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偏向生活經驗中心、學習者中心、教科書中心。 3. 學科教學知識發展困境與教育現實因素有密切關聯,兩位初任教師面臨困境時因擁有正向教師信念而能積極面對、不停尋找因應之道。 希冀藉由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給予相關研究者或教學者作為參考,亦期能回饋母校之師培單位。